黃婉婷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石碁鎮韻琴小學,廣東 廣州 511400)
摘 要:德育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塑造學生理想人格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文章從強化領導機構建設為實施德育夯實基礎、構建良好的育人環境、樹立人文關懷的理念、開展主題鮮明的校園文化活動等方面,研究提高德育實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德育;實效性;思想品德;措施;責任感
中圖分類號:G621;G623.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9-0013-01
德育是塑造靈魂的工程,現在各級教育部門非常重視德育,希望能夠通過德育工作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不過,當前的德育效果和期望值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教育工作者應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著力研究如何進一步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一、強化領導機構建設,為實施德育夯實基礎
完善而強有力的領導機構,是推動德育工作順利開展的主要動力。學校應該高度重視德育領導機構建設,要形成包括校級管理和班級管理在內的綜合型德育工作管理模式。首先,加強校級管理。可以構建三個層次的多渠道綜合教育管理網絡,第一層次是校長——教導處——班級,第二層次是黨支部——少先大隊——少先中隊,第三層次是家長委員會——家長。還要創建班主任工作檔案,運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班主任德育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考核,制定完善的監督體系,督促各崗位教育工作者積極進行德育工作。學校可將班級的紀律情況、文明程度以及衛生情況等與班主任量化考核相掛鉤,以此提高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積極性。其次,加強班級管理。各班級應在結合學生年齡、心理特征的基礎上,按照學校總體計劃,制訂一套科學而合理的德育工作計劃,積極開展適合本年級學生的德育活動。要強化對班級的綜合管理,積極開展晨讀、班會等相關活動,全面推行班級值勤制度,培養并增強學生的自我控制意識,積極開展具有教育意義的評比活動,督促學生做到用語文明、行為規范,形成積極向上的班風。
二、積極構建良好的育人環境
首先,構建清潔整齊的校園環境。學校要重視對校園環境的優化與改進,讓學生在積極健康的環境中受到熏陶,幫助學生逐步消除不良習慣,形成受益終身的好習慣。要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不可只停留在口頭上,要對校內的攤點等進行統一規范,避免校園內出現吃零食、亂花錢的現象,與此同時還要做好校園綠化工作,根據學校所屬地區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植物,實現春天花團錦簇、夏季綠蔭郁郁、秋季果實累累,以此營造健康積極、清潔整齊的校園環境。其次,構建具有良好風氣的校園環境。學校可在教學樓走廊等處懸掛名人畫像或者名言警句,并將“學生守則”等相關條例規范張貼在各教室顯眼位置,以此起到教育學生的作用。在校園展示窗,可以刊登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的報道,為其他同學樹立榜樣,鼓勵他們全面發展。除此之外,學校還要堅持每周一早上組織全校師生舉行升國旗儀式,并讓代表教師在國旗下講話,積極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民族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還要充分發揮校內廣播優勢與功能,積極宣傳優秀學生和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每學期期末,可以在全校范圍內開展評選“十佳學生”的活動,鼓勵所有學生努力爭做“十佳學生”,從而在全校范圍內形成良好的學風。另外,學校要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對學校周邊環境進行整頓和治理,確保校內、校外成為“純凈之地”,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
三、樹立并實施人文關懷的教育理念
教育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教育不僅能夠讓受教育者獲得知識、提高能力,還能讓受教育者形成自主意識,促進自我發展。尤其是德育,側重于對學生靈魂的塑造,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在實施德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潛移默化地教會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讓學生從自身做起,規范自我,提高自我。與此同時,教師要以科學的思維方式、豐富的人文情懷去感染學生。教師自身要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具有較強的政治責任意識,充分意識到德育工作在促進學生發展、幫助學生塑造良好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從而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四、積極開展主題鮮明的校園文化活動
學校應當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興趣愛好,積極組織并開展主題鮮明、且學生喜聞樂見的校園文化活動,寓德育于活動之中,在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的基礎上,促使學生的思想境界不知不覺地得到提高。具體來講,可以在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向學生宣傳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在植樹節,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讓學生用自己的雙手栽下一棵棵樹,這既能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又能促其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識;在國慶節時,可以組織升國旗儀式或者文藝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要讓學生的思想情操在各種活動中不斷升華,促使學生真正做到知行統一。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學校在加強德育工作過程中,一定要重視發揮領導機構作用,注重優化校園德育環境,積極組織具有教育意義的文化活動,以人為本,給予學生關懷與尊重。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德育工作深入人心,從而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賴光明.青少年流行文化與學校德育[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06).
[2]牟宏瑋,簡福平.構建和諧社會的和諧道德教育[J].教育探索,2005(10).
[3]陳慶挺.社會轉型期學校德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