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白雨+羅天勇
【摘要】隨著社交網絡的興起,大數據、云計算、移動支付等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消費方式和金融理念發生了質的飛躍,由此形成了一種新的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對社會、個人都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本文從互聯網金融的基本信息著手,淺析互聯網金融的國內外現狀。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金融模式 現狀
一、前言
互聯網金融由于在國內國外的興起時間不同導致國內國外的發展程度不一樣,我國在諸多方面較發達國家都還有一定差距。
二、國外互聯網金融現狀
1971年創立的系統Nasdap,是互聯網金融這一嶄新的經營方式從構想進入到現實的里程碑式標志。1995年美國3家銀行聯合成立了“安全第一網上銀行”,是全球第一家網絡銀行,標志著互聯網金融即將進入發展的新階段。2000年,西班牙Uno-E公司組建了Uno First Group,其業務范圍覆蓋全球,目標是建立全球最大的互聯網金融服務體制。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和地區出現了網絡銀行、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網絡個人理財、網絡企業理財、網絡證券交易、網絡保險等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服務,互聯網金融發展之迅猛超出人們想象。國外互聯網金融的四大模式可總結為:第三方支付、眾籌融資、P2P、互聯網虛擬貨幣。
(一)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獨立機構,采用與各大銀行簽約的方式,提供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接口的交易支持平臺的網絡支付模式。隨著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以及各種移動終端的快速更新換代,第三方支付和移動支付日漸成熟并逐步代替傳統支付,成為互聯網支付的代表。第三方支付和移動支付涉及的交易金額與范圍日趨擴大,并有日漸上升的趨勢。
(二)眾籌融資
眾籌是集中大家的資金、渠道等,為小微企業或個人提供必要的資金幫助。Kickstarter是“眾籌”模式的代名詞。眾籌融資作為互聯網金融的代表模式之一,相比于其他幾種模式,它的出現則晚得多,2001年美國才出現了被稱為眾籌先鋒的ArtistShare公司,2006年之后更多的網絡平臺成立。眾籌有借貸融資模式與股權性融資模式兩種,通過借貸形式可使融資的資金很快增加,而股權性融資相比于借貸融資模式有更多的法律限制,在市場上占有的份額較少。
(三)P2P模式
P2P(peer to peer)是指一種個人對個人的網絡直接信貸模式。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寬帶技術的發展,以P2P技術為核心的軟件產品正在為越來越多的網民所接受和喜愛。P2P信貸從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商業銀行的中介功能,由于P2P的信息對稱,更透明化,節省了信用成本與交易成本,更受人們的青睞。
(四)互聯網虛擬貨幣
網絡虛擬貨幣是指由一定的發行主體以公用信息網為基礎,以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為手段,以數字化的形式存儲在網絡或有關電子設備中,并通過網絡系統(包括智能卡)以數據傳輸方式實現流通和支付功能的網上等價物。國外早期的網絡虛擬貨幣是一種只在一定的網絡社區發行、管理、使用的虛擬幣,比較著名的就是林登實驗室在其網絡社區發行的林登幣(Linden Dollar,可通過“林登指數”與美元兌換)。而現在最為人們所熟知的非比特幣莫屬,比特幣(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件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絡。國外目前網絡虛擬貨幣中比較出名的還包括Freicoin、Amazon Coin、Litecoin等。
三、國內互聯網金融現狀
我國的互聯網金融起步發展的時間相比發達國家較晚,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國才逐漸跨入互聯網金融時代。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競爭”的精神滲透至傳統金融業,降低了交易成本的同時也提高了產業信息的透明度,使得金融行業更具開放性、競爭性、普惠化、民主化。中國金融業也進行了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金融管制的放松等一系列改革,在這種大趨勢下,傳統金融機構借助互聯網對傳統金融業務進行網絡化、電商化創新;非傳統金融機構則利用互聯網技術對電商企業、P2P式網絡平臺、眾籌式網絡平臺、第三方支付平臺等進行金融運作。但是我國的互聯網金融在用戶密度、規模、法律法規、消費者保護、信用體系等方面較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當前國內的互聯網金融大概有如下四種模式。
(一)新舊結合
傳統的金融以新的互聯網形式為用戶提供服務,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就是網絡銀行。在交易的發生過程中,資金的支付是完成交易的重要環節,而作為支付中介的商業銀行在電子商務的作用無疑十分巨大,各種交易的完成都需要銀行借助電子信息化的手段進行資金的支付、結算。由此可見,商業銀行是網絡銀行的基礎,是連接商家和消費者的中間人,直接關系其發展的前景,網絡銀行是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因此商業銀行必須做到切實有效地實現電子化和網絡化。
(二)具有電商平臺的金融機構
具有電商平臺的金融機構,在互聯網的使用中,獲得的交易數據與信用信息的數量十分巨大,能夠在互聯網數據的基礎上實現金融業務的附加價值,并且開拓出另一條不同于銀行的新路子,為它的信貸服務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減少各種中間費用。目前國內比較出名的就是以京東商城、阿里巴巴等為代表的電商企業。這些電商平臺為國內小微企業提供了可持小額貸款,為小微企業的發展壯大做出了不可小視的貢獻。
(三)P2P模式
中國的P2P同國外一樣也在蓬勃的發展著。2007年6月,拍拍貸正式成立,標志著我國第一家P2P網絡平臺的誕生,七年的時間里,國內P2P網絡信貸行業發展壯大,中國網絡借貸平臺已經超過了兩千家,并且衍生出了多種交易方式、結構,根據平臺模式的不同主要分為以下幾種:由擔保機構擔保的模式、P2P債權合同轉讓模式、金融財團推出的互聯網服務平臺模式、與O2O(online to offline)結合的綜合交易模式。但是由于我國的P2P行業的歷史并不長,尚處于摸索階段,關于這方面的一些法律條款制度十分不健全,P2P行業仍有待進一步規范。
(四)交互式營銷
借助互聯網手段通過交互式營銷,融合傳統營銷渠道與網絡營銷渠道,將金融業由“產品主義”過渡到“客戶主義”,與其他金融機構共建共享開放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將不同的模式歸結起來大概有專業P2P模式、金融混業經營模式、金融交叉銷售模式三大類。
參考文獻
[1]高學海.國內互聯網金融發展淺析.電子商務,2014.
[2]邱勛.互聯網基金對商業銀行的挑戰及其應對策略——以余額寶為例.上海金融學院學報,2013.
[3]周華.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業的影響.南方金融,2013.
[4]趙南岳.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業的沖擊與機遇.西部金融,2013.
作者簡介:周白雨(1992-),女,漢族,山東棗莊,碩士研究生在讀,貴州財經大學貨幣理論與政策;羅天勇(1962-),男,布依族,貴州,教授,博士,貴州財經大學貨幣理論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