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華
摘要:指出了做好林下經濟發展的工作,是林業發展的新方向。對林下經濟的重要意義進行了闡述,并分析了目前制約林下經濟發展工作的因素,最后提出了促進林下經濟發展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林下經濟;可持續發展;技術研發
中圖分類號:F32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3-0157-03
1 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在傳統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很多企業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經濟發展,但已經很難適應社會追求經濟、環境效益的發展要求。在生態環境中,生態林業作為我國生態資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人們和社會的廣泛關注。近年來,林下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的林農復合經濟經營模式被廣泛的推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與傳統的林業生產經濟相比,其主要是利用有限的林業空間和土地資源,來進行林下養殖種植、采集以及森林景觀等來進行的一個復合型的經濟[1],林下經濟對于提升林業產業的經濟效益和增加農民的收入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 做好林下經濟發展工作的重要意義
2.1 林下經濟是未來林業發展的方向
隨著我國的人口不斷劇增,造林的空間越來越小,而林地的空間越來越大,為林業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對于廣大的林農來講也是一大福音,林農可以利用不斷擴大的林地空間來發展林下經濟,在有效的空間和林地上開展復合型的林下經濟,是林農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徑,這也是林業發展的一個新的方向。林下經濟的發展是農民發家致富、社會對生態環境的需求以及政府發展農村經濟目標的有效統一,這是未來林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傳統的林業發展中,林地的種植單一、收益的周期較大和經濟效益的見效慢,這就大大的降低了農民發展林業的積極性,林下經濟的出現和壯大讓農民看到了新的希望,重新燃起了靠林業發家致富的夢想。因此,只有通過不斷研究創新,為林下經濟的發展模式提供更多的思路,才能真正實現農民增收和生態經濟的協調發展,促進林業的進一步發展。
2.2 林下經濟是協調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新措施
發展林下經濟是協調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新措施。林下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的復合型的林業經濟模式,將有限的林地空間和土地合理的利用起來經營一些周期短、見效快的項目,如種植業、養殖業以及旅游業等,不僅有效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還可提升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林下經濟不僅提高了林地的利用率,對于促進林業的發展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亦能不斷增加農民收入[2]。另外,在傳統的林業發展中,林地的種植單一、收益的周期較大和經濟效益的見效慢,這些缺陷大大影響到了農民發展林業的積極性,而林下經濟的出現和發展將彌補了這些的缺陷,提高了林業的經濟效益,對于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2.3 林下經濟是緩解土地利用矛盾的新途徑
林下經濟的出現和發展,將可以有效地緩解我國土地緊張的局面。林下經濟利用有限的林業空間和土地資源來進行種植和養殖等多種經營活動,不僅充分利用了林地資源,而且還增加了林地中生物的多樣性,對于促進林間的生態系統也有著重要的意義,特別是解決了我國目前人多地少的矛盾,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生態的和諧統一發展[3]。同時,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土地資源越來越緊缺,特別是林農的用地矛盾突出。那么林地的有效利用必須要尋找新的途徑,而林下經濟無疑就是最好的途徑。
2.4 林下經濟促進了就業和增加收入
林下經濟的出現和發展將會拉動周邊各種行業的發展,這樣就直接和間接的促進了就業,緩解了我國目前就業難的問題。林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對產品進行加工,也需要交通運輸和物流,更需要信息服務等,這些都是林下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這樣會增加了很多的就業機會,同時也促進了城鄉的收入增加。另外,林下經濟作為一種綜合型的復合經濟,所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廣泛,其中包括有林業、農業、畜牧業、醫藥等多個行業,這就離不開當地農民的參與和支持,從而直接和間接地拓寬了其他相關行業的就業渠道,促進了林業整個區域內的人口的就業率,增加了當地的平均收入和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從目前情況來看,林下經濟帶動的就業率和增加財政收入都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3 現階段制約林下經濟發展的因素
3.1 資金不足
林下經濟的出現給很多農民帶來了新的希望,大多數農戶對發展林下經濟都十分的感興趣,然而,資金不足成了他們發展林下經濟最大難題,很多農民想做又沒有錢,只能看著別人發財自己卻無能為力。即便是一些手頭比較寬裕的農民,但是家里有老有小,需要開銷的地方還很多,也不敢全部拿來發展林下經濟,也很難下定決心來做林下經濟,這將制約了林下經濟的發展。另外,一些正在經營林下養殖、種植農戶,也是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資金支持,在經營規模上也沒有多大的進展,也制約了林下經濟的發展[4]。因此,盡管很多農民都清楚發展林下經濟是一條發家致富的好路,但是資金不足卻成為了他們放棄的主要原因。
3.2 農民承擔不起經營風險
林下經濟中的種植和養殖業,特別是養殖業需要投入的資金比較大,而農民在技術和市場信息方面都是比較缺乏的,如果中間出現一些經驗風險,就會給農民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讓農民傾家蕩產或者背負著巨額的債務,這些都是農民承擔不起的風險。因此,就會有很多農民在林下經濟的開展上存在顧慮。特別是技術上,很多農民還沿用著傳統的養殖方式和種植方式,對于先進的科學技術不夠了解和掌握,這就會在種植和養殖的過程中出現各種不利的因素,從而加大了經營的風險,最后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很多農民一般選擇觀望或者猶豫的態度,不敢承擔風險。根據相關的調查顯示,很多農村的農民都選擇外出打工,不愿意在家里發展林下經濟。
3.3 基礎設施條件差
由于林下經濟還處于起步階段,發展還不夠成熟,特別是基礎設施條件較差,這樣就會加大農民的成本投入。目前,在我國很多適宜發展林下經濟的地方都普遍存在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問題,如公路沒有修好、水電等設施沒有完善,甚至有的林場都沒有通電,都是靠農戶自己拉電來維持生產活動。基礎設施不完善就會導致一些先進的種養方式難以實施,還加大了農戶的投入成本,嚴重制約著林下經濟的發展。林下經濟要想從規模上和技術上有所突破,是離不開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如果基礎設施的問題得不到解決,那么就會影響到林下經濟往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發展,也會不斷增加農民的投入成本和打消農民的積極性,是非常不利于林下經濟發展的。
3.4 對市場信息不了解
要做好林下經濟離不開市場,而市場中存在著很多可變性的因素,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林下經濟的發展。任何產品的流通都要經過市場,可以說市場決定著林下經濟的走向,也是指引著農民發展林下經濟的方向。因此,可以說市場信息是林下經濟發展的方向標,市場不僅引導著農民的生產活動,而且還決定著農民生產的產品所帶來的回報。那么,如果農民不能及時掌握市場相關信息,就很難在林下經濟發展中把握住方向,就弄不懂生產什么能給自己帶來最多的經濟效益,久而久之就會市場所淘汰[5]。從目前的林下經濟發展狀況來看,很多農民在產品經營中,大部分人都是等著別人上門來收購或者到市場進行零售,這樣就把主動權交給了別人,經濟效益無從說起。
4 做好林下經濟發展工作的建議
4.1 加強政府扶持,落實林業改革配套政策
要想做好林下經濟發展工作,是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的,而目前在林下經濟政策方面還沒有形成完善的配套政策,很多政策都落實不到位。針對這些問題,應加強政府的扶持,認真落實林業改革配套的政策。在實際的工作中,政府應大力的扶持和引導發展林下經濟,積極的對林下經濟進行調查研究,對林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掌握,從而因地制宜的出臺相關的鼓勵政策,為林下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另外,相關的政府林業部門也要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來制定科學合理的林業改革配套政策,對于政策也要認真的落實的實處,讓農民真正的看到政府的態度,從而提高農民的積極性。
4.2 加大對林下經濟的宣傳力度
要做好林下經濟,必須提高人們對林下經濟的認識,需要相關林業部門加大對林下經濟發展的宣傳力度,采取多種宣傳方式對林下經濟的重要性和優勢進行宣傳,通過有效的宣傳教育不斷提高政府、企業和農民對發展林下經濟的重要性和優勢認識。如通過新聞媒體、到村里廣播、墻體廣告等。另外,還可以組織人們參觀學習一些典范的林下經濟經營戶,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并抓好示范典型建設,總結推廣示范戶經驗,不斷提高示范戶的經驗規模和科技含量,從而推動林下經濟的快速發展[6]。
4.3 加大資金的投入
要發展林下經濟離不開大量資金的投入,特別是其中基礎設施建設和生產都需要大量的資金,而從目前的林下經濟發展的情況看,資金不足已經成為制約林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地方的林下經濟發展基本都出現了資金不足的問題。為此,政府應加大資金的投入和鼓勵信貸資金投向林下經濟,多樣化的為林下經濟吸引更多的投資。政府要不斷鼓勵金融機構對林下經濟發展進行支持,協調好金融機構并制定相關投資政策,放寬對林下經濟發展的貸款優惠政策,切實的解決農民的資金問題[7]。
4.4 加大對技術研發和推廣扶持力度
在林下經濟發展過程中,技術是制約林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農民承擔經營風險的重要手段。要想發展林下經濟,必須要不斷提高農民的技術手段,從而增強農民承擔風險的能力。因此,這就需要相關林業部分加大對林下產業研發的基礎性建設投入,并且不斷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合作,依靠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力量,不斷提升林下產品的特色和傳統優勢。另外,還要派遣專家到當地農村對農民進行技術的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技術,從而提高農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為林下經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要努力地推廣一些市場前景較好的項目給農民,讓他們少走彎路,也認識到政府是支持林下經濟的,從而不斷促進林下經濟的發展。
4.5 完善市場信息服務體系
在林下經濟發展過程中,市場信息就像是農民和一些小企業的眼睛,如果連市場信息都不知道,那么農民和一些小企業就要承擔巨大的市場風險,這也是制約林下經濟發展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因此,各級政府必須重視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成立專門的市場信息服務機構,使之成為一個官方平臺,積極地收集國內外新技術和產品市場需求等信息,然后利用網絡、電視、廣播和報紙等傳播媒體,及時向農戶和企業發布,農戶和企業也可以自行登錄到平臺中進行了解。另外,還要對轄區內林下經濟發展狀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及時地在官方平臺進行更新,從而確保市場信息的及時、有效性,降低農民和企業的市場風險。
5 結語
隨著我國土地資源越來越緊張,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之一,林下經濟的發展對于促進我國林業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阮進生.林下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初探[J].現代園藝,2017(6).
[2]趙恩梅,邱玉山.黑龍江省林下經濟問題及對策淺析[J].中國林副特產,2017(2).
[3]宋尚平.廣饒林下經濟實現2.5億元[J].國土綠化,2017(2).
[4]蔣澤平,孫體如,胡高瞻.掛縣強農結碩果林下經濟富泗陽[J].江蘇農村經濟,2017(4).
[5]吳 崗,李偉東.淺談沁縣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及思路[J].農民致富之友,2017(6).
[6]黃 偉.寬甸縣林下經濟的發展模式與前景[J].農民致富之友,2017(6).
[7]林文樹,周 沫,吳金卓.基于SWOT-AHP的黑龍江省林下經濟發展戰略分析[J].森林工程,2014(4):172~17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