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是目前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之一。中間業務在給商業銀行帶來非利息收入的同時幾乎不占用銀行的資金,因此也不會改變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而且中間業務帶來的收入還豐富了銀行的收入結構,提高了銀行的經營績效。本文就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績效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商業銀行 中間業務 績效
我國的商業銀行經歷了計劃經濟時代的發展再到四大商業銀行的壟斷經營,到現在形成了與多種金融機構并存的發展局面,可以說我國的金融市場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各種金融機構都在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商業銀行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經營績效不僅影響到商業銀行自身的發展,而且還影響到了國家的經濟運行。因此,各個商業銀行都采取了多種經營方式提高自身績效。伴隨著銀行業的不斷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再加上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商業銀行開展的中間業務已經成為商業銀行發展最為迅速和廣泛的業務。目前我國的商業銀行出現的高度集中和競爭現象已經成為了制約我國整體經濟運行、影響資源配置的重要因素。商業銀行的績效也成為了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和金融體制改革的關鍵因素之一。在這種形勢下,商業銀行如何提升業務競爭力是擺在各個銀行面前的一道難題。作為目前商業銀行運行的三大主要業務之一,發展中間業務便成了銀行提高運營效益,提升競爭力采取的重要措施。
我國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是指形成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業務,這些業務不構成銀行的表內資產和表內負債。目前我國的中間業務主要是指商業銀行為銀行客戶辦理收付款、轉賬和其他業務向客戶收取的手續費的業務。這些業務活動銀行不需要動用自身的資金,依靠的是銀行的技術、服務和人才優勢等。銀行以中間人的身份替交易雙方辦理委托收款或者托收承付、提供各種金融服務來收取相應的手續費。這些業務是依靠銀行的信用,促進了銀行績效的提高。目前中間業務的比重在各大商業銀行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和銀行的資產業務、負債業務并稱為商業銀行的三大業務。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的具體內容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人民銀行在《關于落實<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將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分為支付結算類中間業務、銀行卡類中間業務、代理類中間業務、擔保類中間業務、承諾類中間業務、交易類中間業務、基金托管中間業務、咨詢顧問中間業務以及其他類中間業務等九大類業務。中間業務的發展是影響銀行績效的重要因素,根據統計,商業銀行每獲得中間業務收入1萬元相當于銀行50萬元為期一年的金融貸款利息凈收入,如果考慮到金融貸款的壞賬風險以及市場利率波動風險等其他風險在內,實際上1萬元中間業務收入相當于銀行為期一年的貸款80到100萬元產生的利息凈收入,而且中間業務收入幾乎沒有風險,因此提高中間業務收入是提高銀行績效的重要手段。
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是指商業銀行開展上述九種中間業務獲得的收益,比如手續費和管理費等。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績效是指商業銀行的綜合業績和效率效益,包括銀行的業務收入規模和盈利能力。由于國家金融政策的調整,國內商業銀行的利率政策不斷趨于寬松,銀行存貸款利率也在不斷降低。傳統的靠銀行存貸利差獲得業務收入的盈利手段必須轉型,因此各大商業銀行都把盈利重點轉向了非利息收入也就是中間業務,逐步提高中間業務在銀行業務中的比重,從而提高商業銀行的收益率。各大銀行都意識到了中間業務對提高商業銀行資產收益率的積極作用,紛紛建立了中間業務收入的績效評價方法,以下是商業銀行幾種常見的中間業務績效評價方法:
一、最低成本選擇法
最低成本選擇法是指取得同樣的中間業務收入時,考核付出的中間業務成本,成本越低證明績效越好,反之說明績效越差。最低成本選擇法本質上是從成本考慮,在設定的約束條件下,選擇最低的成本達到理想的績效水平。
二、加權平均法
加權平均法是在建立一套反映中間業務的收入指標體系的前提下,對各項指標按照比重進行加權平均,反映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綜合考核體系。用加權平均法對銀行上述九項中間業務收入進行加權平均,得出加權平均的中間業務收入,從而更加全面的衡量銀行的綜合績效。可以采用以下公式:
I=W1I1+W2I2+W3I3+…….
其中,I是加權平均中間業務收入,I1是指第一項中間業務的收入,W1是指第一項中間業務在銀行所有中間業務中的比重,以此類推,得出的加權平均中間業務收入可以在不同的銀行之間進行橫向績效對比,從而分析出銀行之間中間業務績效的差距。
三、客戶調查表法
客戶調查表法是指向銀行的中間業務客戶發放調查表來評價客戶對銀行中間業務的看法等。調查表可以采用問卷調查、滿意度調查等方式,主要是考核銀行的中間業務能否滿足客戶的需求,根據客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加以改進,有利于銀行改進服務質量,拓寬新的中間業務領域,該方法的缺點是客戶的主觀意識較強,無法對中間業務的績效進行定量評價。
四、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指通過分析影響銀行中間業務的各種因素來評價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績效的一種方法,從而評價中間業務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影響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因素主要有銀行資產的規模、銀行業務的市場占有率以及銀行的人才儲備等。因素分析法可以將不同的因素排列在一起,然后假定其它影響因素不變,單純的改變其中一項影響因素來判定該因素對銀行中間業務績效的影響,從而確定各個影響因素的敏感性,銀行可以據此確定哪一項因素對銀行中間業務績效的影響最大,從而對該項因素加以重點關注。
五、目標評價法
目標是某一事物的發展結果,是衡量組織有效性的指標。銀行中間業務的目標評價法,是指銀行在某一時期設定中間業務的收入目標,到期時看目標是否實現。如果實現了分析是通過哪種方式實現的,如果沒有實現要分析是何種原因導致沒有實現。目標評價法是銀行中間業務績效評價的補充方法,也是在實踐過程中銀行經常采用的一種定性評價方式。
總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對銀行績效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通過對不同績效分析方法的選擇可以看出提高中間業務收入對銀行績效的提高帶來的好處。銀行中間業務為銀行提供了低風險、低成本的穩定收入來源,又不占用銀行自身的資產,因此中間業務大大降低了銀行的營運成本,中間業務是非利息收入,不會受到金融市場利率變化的影響,因此是提高銀行績效首選的業務方式。
參考文獻
[1]我國上市商業銀行效率分析[J].鮑靜海,江濤.南方金融.2010(05).
[2]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研究[J].歐陽祖友.山東社會科學.2010(08).
[3]對我國大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持續發展的戰略思考[J].李玉強.金融論壇.2009(08).
作者簡介:韋丁源(1982-)男,漢族,廣西岑溪人,研究方向:銀行業務分析,碩士研究生學歷,中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