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晶錦
摘 要:我們要進行創造性思維培養和教育,首先就得讓教育者轉變舊教學觀念,使教師摒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觀念,樹立以培養能力為主,以培養能力而傳授知識為目的思維。因為當前德育教育的許多弊端,都與根深蒂固的舊教育觀念有關。因此,為適應創造性思維培養,德育管理者應轉變在學生中的角色。在知識經濟的今天,大力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為此,我就實施創新教育進行了一些探索。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
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盡情為學生安排充實、豐富的活動,給予充分表現的機會,不斷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讓他們在自主探究、自主發現、自行判斷、共同評價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惡,加速道德認識的內化,促進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
一、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中存在的問題
1.在思想品德的教學方法中缺乏創新
在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中,思想品德教師需要的不僅是認真負責的教學態度,更重要的是需要不斷地優化教學方法。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教師在思想品德的教學過程中,對思想品德里的理論知識都是以教師單一的課堂講解為主,并沒有對小學生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以及他們的學習能力進行綜合分析。在這種傳統的填鴨式教育下,小學生大多數被動接受的學習地位。而且還有部分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沒有對小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引導與啟發,實現學習致用,從而使得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的實效性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2.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內容缺乏趣味性
在小學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上,學習思想品德的資料一般都是教師在對其進行選擇,然后學生再按照教師的要求來進行選擇,這就使得學生在思想品德的課堂學習上只是機械性地執行教師的指令,從而影響了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實際閱讀興趣。除此之外,教師在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注重對學生傳授思想品德知識方面的內容,還得注重學生在文化知識方面的教學,從而通過文化上的把握讓學習材料中心思想的把握也得以實現,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信心。但是,就目前的思想品德教學形勢來看,由于教師的個人能力以及教學水平有限,他們在教學過程中一般更注重對學生思想品德形式上的傳授,而忽略了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文化內容上的教學。
二、小學思想品德的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
1.加強教師的思想品德教育意識
教師首先要明確對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思想品德是為了人而產生,同樣也會在人類的不斷探索、認識、肯定和發展自身的同時發揮著一種積極的重要的作用。因此,思想品德教育是處于整個教育的主導及統帥地位。只有通過良好、有效的的思想品德教育,才可以使學生們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并成為學生們知識與能力的催化劑,并會成為國家有用之才的內在動力。因此,思想品德教師一定要認識到“思想品德教育”是整個教育過程的重要環節,會在學生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必要前提,更是學生們成才、成功的重要保證以及動力。因此,思想品德教師必須加強自身對思想品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才可以更好的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并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2.創設困難情境,磨練堅強意志
道德意志是克服道德實踐困難,調節道德行為的精神力量。小學生意志力比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以及獨立性,堅持性和受挫能力較差,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所以對小學生進行道德意志磨練特別重要。要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道德意志品質,要對學生進行意志知識的教育,從小事做起,嚴格要求。在意志培養工作中,給學生以相應的有關意志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學生懂得了相關的意志知識后,就能針對自己意志方面的缺點,嚴格要求自己,鍛煉自己,收到較好的增強意志力的效果。學生有了相關的意志知識后,還要訓練學生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把克服學習,生活中的每一個小困難都當成“千錘百煉”磨練意志的考驗。
3.以微課形式開展思想品德教育
面對新媒體環境給小學思想道德教育帶來的影響,我們要采取辯證的態度,理性對待,在對小學生進行新媒體不良風氣抵制的同時,教師們還應該加強對學生自身的教育,從小學生自身的角度進行思考,使其對新媒體環境產生正確的認識,避免過度沉迷,同時將新媒體環境為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所用,才更應該是廣大德育教師應該重視的問題,例如,充分利用新媒體環境,發展小學德育微課教育,通過簡短的視頻對小學生進行生動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端正其對待新媒體的認識,使其能夠對其自身的日常行為進行自省與監督,具備明辨是非、判斷對錯的能力,在防止小學生對新媒體下各種電子產品沉迷的同時,對其進行思想品德的培養,這不失為一種值得思考的教學策略。
4.實現思想品德教學途徑的多樣化
首先,積極發揮老師的模范、榜樣作用。“為人師表”即是教師的神圣天職,也是學生的師德示范者,因此,思想品德任課教師更要做好“帶之以行,以行正人”的模范、榜樣作用。由于小學生的可塑性及仿效性較強,教師的榜樣作用對于小學生的思想影響重大而深遠,教師在校內及校外都應做到言行一致、可敬、可親的形象,在思想品德實踐活動之中,還應積極地親力親為,做好帶頭作用,并用無言的行動發揮出表率與帶動作用。這樣才可以讓小學生從教師的身上看到、學到更多的良好品行,以此為學習、仿效的榜樣,從而達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隱性目的
總之,作為教育工作者,如果自己沒有良好的品德是不會育人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是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課程,它以態度、情感和行為的改變為主要目標。在教學中,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盡量為學生安排豐富的實踐活動,不斷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讓他們在自主發現、自行判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惡,加快道德認識的內化,促進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
參考文獻:
[1] 王德毅. 教育敘事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運用分析[J]. 中國校外教育,2017,(11):75+77.
[2] 高用勤. 如何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踐行素質教育理念[J]. 亞太教育,2015,(22):31.
[3] 厲萍. 教育敘事在小學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研究[D]. 河南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