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強
摘 要: 在2015年“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后,我國經濟、社會、政治等也紛紛邁入“互聯網+”時代?;ヂ摼W時代的到來,為政府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也給其帶來了挑戰。在更為復雜、更加多變的社會問題面前,政府只有提高治理能力,才能在社會管理方面實現突破。文章首先分析了互聯網時代的特征,然后指出了“互聯網+”時代政府治理面臨的問題,最后探討了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 政府治理能力 提升路徑
中圖分類號:D0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7-0253-02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了“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互聯網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網絡金融業的健康發展”的發展目標。至此開始,“互聯網+”正式成為國家戰略。“互聯網+”時代的帶來,促使我國社會發生了全方位的變革。準確把握“互聯網+”時代的特征,順勢而為,提高自身的治理能力,也成為政府關注的重要課題。
一、“互聯網+”時代的特征
1.高度開放和包容
互聯網具有開放、包容、共享、交互等特點?;ヂ摼W的開放性、共享性,為人們進行多向交流提供了平臺,它打破了信息傳播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使整個社會的開放度達到了前所有未的高度。這也賦予了“互聯網+”時代“跨界融合、連接一切”的特質,在跨界融合、創新驅動、重塑結構的互聯網環境下,一個全新的可以連接一切的生態環境出現了,社會結構中的個體及其行為也都因為互聯網而發生了新的變化。如青年一代對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情感日漸淡薄,西方文化、節日也因為互聯網傳播而更受青年群體歡迎。又如,互聯網加快了企業信息、資金的流動速度,企業與上下游供應鏈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企業結構和渠道也更加扁平化。
2.尊重人性,公眾參與
互聯網天生就帶有去中心化、平等化的特質,它不僅改變了信息被少數人壟斷的狀況,還打破了信息制造、傳播和使用界限,打通了人類交際鏈。借助互聯網,人們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言論,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雖說我國《憲法》明確提出:“尊重公民的話語權”,但是,公民真正享受和行使自己的話語權,是在互聯網出現之后。在互聯網無政府主義環境中,民眾意見和社會價值觀都可以通過網絡表達、傳遞和匯聚,民眾的思維空間還會隨著表達空間的開放而不斷開放。日益開闊的民眾表達利益訴求、政治參與渠道,也必將會推動民主政治發展,增加社會管理的透明度。
3.理性與非理性并存
互聯網固然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為我們提供了各種便利,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在互聯網無政府主義狀態下,許多網絡參與者雖然具有較強的自律意識,能正確、合理使用互聯網。但是,也有一些人將互聯網視為“垃圾箱”和法外之地,肆意傳播不良信息,大肆歪曲歷史,各種負面網絡現象叢生。歸根結底,網絡本身就是一個理性與非理性并存的空間,“互聯網+”時代和環境中包含著許多理性的因素,也充斥著許多非理性因素。在開放自由的網絡環境中,個人行為失去約束會促使個人心理膨脹,進而作出不良行為。這種不理性行為,會影響其他人,也有可能會還給社會帶來危害。這些,都加大了政府治理的難度和壓力。
二、“互聯網+”時代政府治理面臨的問題
1.治理思想滯后
在計劃經濟時代,確切來說在互聯網時代到來之前,政府在社會治理方面以命令、人治、控制為主,管制思維落后、封閉,政府治理效率也較低。即便是在“互聯網+”時代,受傳統治理模式和思維影響,許多政府單位、行政人員都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行政思維模式,在日常工作中他們經常會出現“重管制、輕服務”、“重命令輕協商”的現象,政府治理績效、干群關系也有可能會因此而受到影響。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互聯網+”時代,政府治理的環境、問題都發生了變化,政府治理思想也要做出改變。那種因循守舊的社會管理方法,消極的人治思想和鴕鳥思維,根本無法滿足社會治理需要。
2.信息孤島現象亟待破解
信息孤島是一個普遍性的全球問題,也是影響政府治理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國政府電子政務系統建設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歷史,政府在全國人口、政治、經濟等社會信息的能力也不斷提高,但是,如今,我國政府尚未真正構建一個高效統一、互聯互通、安全可靠的國家資源體系,各部門的信息系統尚未被完全打通,公共數據資源的社會開放程度仍需加大。如許多政府網站的功能都非常單調,許多網站都處于睡眠和“帶病運行”狀態,許多政府部門對網絡輿情也不關心、不關注。在突發事件出現后,由于信息壁壘和信息堵塞,在網絡輿情治理方面,他們常常是被動應付、引導無方、處理不力,從而影響了政府形象,加重了政府危機。
3.互聯網制度建設有待完善
在互聯網社會生態下,適應網絡時代治理環境,回應民眾訴求,是政府社會治理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為了適應和應對網絡輿情,各地政府紛紛建立健全了網絡回應制度、網絡管理制度,增設了社會治理熱線平臺,爭取在網絡輿情接納、回應、監督、管理和引導納入法制軌道,以緩解網絡民意,提高社會治理效率。但是,在網絡時代,網絡環境治理、輿情引導主體多元化,政府與市場、企業的治理需求、目標和價值觀不對等,必然會影響網絡治理合作機制的形成,影響治理責任和義務分擔,進而導致互聯網在城市綜合管理、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滲透率、信息化水平較低,互聯網在社會治理方面難以發揮應有作用。
三、在“互聯網+”時代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路徑
1.樹立互聯網思維,創新管理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著重指出,“要讓互聯網更好地造福國家和人民”,這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了方向。發展大計,思想現行。要想讓互聯網真正造福國家和民眾,政府首先要轉變以互聯網為工具的傳統思維,將治理觀念轉變到“互聯網+”新思路上來。確切來說,政府首先要認識到互聯網作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利器,它在國家治理方面的積極作用及其帶來的問題:互聯網推動了政務公開,拓寬了民間訴求渠道,為公眾宣泄情緒、公眾治理提供了平臺,但是,它也倒逼著政府轉變治理方式,要求政府必須重視民眾呼聲和公眾關心的問題。鑒于此,政府在社會治理方面,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意識,積極借助互聯網技術提高行政效率;樹立有限政府的理念,重塑政府便捷,將單憑政府一己之力難以辦好的事推向社會,交給市場和公眾,攜手媒體、社會組織、電子服務商和網民共同打造理性、共治的生態環境;樹立民主管理、清正廉潔的管理理念,依托互聯網增強政府管理的透明度,規范權力運作,打造清正廉潔的政治環境??傊?,在“互聯網+”時代,政府要轉變治理理念,關注公眾訴求,做好公共服務,回歸服務型政府的本質。
2.將互聯網與政府治理結合起來,提高治理效率
公眾對政府的信任以及政府如何樹立公信力,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在“互聯網+”時代,這個話題被賦予了新的含義。互聯網縮短了政府與公眾溝通的距離,這為政府社會治理與公眾互動提供了便利,政府要因勢利導,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到政府治理的各個方面?!盎ヂ摼W+”時代的最大特征就是移動技術廣泛使用、新產業大量出現,政府可以互聯網技術推廣、新產業治理、新硬件工程建設為抓手,探討互聯網與政府治理相結合的治理模式,提高政府履職能力和治理效率。如政府可以大數據為基礎,用數據進行政治決策、管理和創新,創新政府治理機制,打破條塊分割的管理格局,破除“信息孤島”給政府治理帶來的障礙,提高各部門、各級政府網絡系統數據的共享度。在此基礎上,促進市場經濟大數據交易和互惠,提高社會數據交易質量和效率。同時利用大數據使政府法律法規、管理制度為公眾熟知,以消除政府與公眾、政府內部之間信息不對稱、溝通不暢等現象。
3.完善法律制度,規范網絡參與
提高政府治理效率的關鍵是,確保政府管理條例與法律與社會現實需求相適應。因此,在“互聯網+”時代,政府要從制度建設入手,將社會法制完善重點轉移到網絡信息化管理與服務上去,掃清政府管理的障礙。那么,互聯網時代,政府制度建設和完善的重點有哪些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根據社會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完善互聯網管理制度,依靠法律制度對國家管理體制進行有益補充。然后,正視各級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存在的沖突,找出法律盲區,形成全國性的網絡參與管理條例,以制度、政策的形式,保障公民的話語權、參與權、知情權等,為公民參與公眾訴求、政治管理提供可靠保障。再次,借鑒國外在網絡管理方面的經驗、教訓和立法成果,加強網絡監管,嚴格網絡犯罪懲處條例,嚴厲打擊各種網絡違法犯罪行為,建立符合中國特色的網絡監管機制,規范民眾網絡參與行為,構建健康的網絡環境。
4.利用網絡進行“精準”治理
隨著社會發展,公眾對政府公共管理的科學化、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政府轉變傳統的治理方式,發揮互聯網的優勢,變粗放式管理為精準化管理,便經驗式管理為創新管理。確切來說,在“互聯網+”時代,政府要積極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對社會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的信息尤其是公眾訴求輿情進行高效計劃和分析,了解公眾利益訴求,掌握互聯網社會的運行規律。然后,鼓勵公眾參與政府治理,傾聽公眾呼聲,搜集公眾意見,改變政府決策模式;清除多元化社會治理主體之間的責任邊界,處理好管理與治理、治理與被治理之間的關系,確保社會團體、政府部門在社會管理上科學分擔責任,互利共贏,在以合作公治、溝通協商為基礎構建政治治理格局。最后,重視人才儲備和培養,提高政府行政人員的互聯網治理能力,要求行政人員轉變思維模式,提高大數據技術能力,從根本上提高政府行政管理與公眾服務水平。
總之,在“互聯網+”時代,政府治理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政府只有遵循時代發展要求,構建責任與自由并重的管理機制,創新治理模式和方式創新,才能提高公共管理與服務效率,促使社政府管理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倪考夢.大數據時代的政府治理之道[J].決策咨詢. 2013(06)
[2]謝文.大數據時代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路徑[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6,18:37-38.
[3]李景怡.論大數據微時代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2: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