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美圓
摘 要:在新的歷史時期,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教育也有了質的飛越。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數學教學改革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但縱觀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有成功的地方,也有許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回歸本真,目的就是要從學生發展這一出發點來思考數學課堂教學的構建,摒棄復雜,回歸簡單,讓學生真正能喜歡數學,學有所獲,并能學以致用。如此,數學教學才可謂是有效的教學。
關鍵詞:回歸本真;小學數學;興趣;參與;應用
數學教學的宗旨是促進學生發展,即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認識數學,能在探究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此提升技能。在新的歷史時期,社會發展要求教育緊扣時代發展的脈搏,適應社會的發展,于是,新的課程教育改革應運而生。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倡探究,講究合作,各種新的教學模式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課堂改革風生水起。但反觀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存在過于追求形式,講究花哨的弊端。提倡回歸本真,就是要讓數學課堂教學能真正促進學生發展角度來設計,始終圍繞學生展開。
一、讓學生喜歡數學
數學應該是簡單的,簡單到讓學生喜歡。的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讓學生“好”才能融入其中,學生才會主動地去學習,否則,教師強加給學生,學生只能是被動的學習,效果不夠理想。
要讓學生喜歡數學,首先得注重構建和諧的課堂氣氛。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注重以教師的情緒感染學生,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能感受到教師的正能量。教學并非單純的知識傳授與接受的關系,相反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一個互動過程,學生的情緒很容易受教師情緒的影響,創設和諧課堂氣氛,以教師情緒去感染學生,用微笑去面對學生,這樣,學生才會喜歡老師,喜歡數學。
其次,要讓學生喜歡數學,還得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得滿足感。每一個人都渴望成功,都希望自己的努力或成果能得到他人的贊許。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因傳統體制、評價機制等多種因素所限,在更多人眼中所看到的唯有“分數”,那些成績好的,表現優異的學生經常受到表揚,而基礎差的則很少受到表揚,久而久之,他們會對數學失去興趣。為此,在數學課堂中,要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學生,多給予他們鼓勵,讓他們獲得滿足感,這樣才能讓學生喜歡數學,主動參與。
數學所涉及的知識和內容畢竟是較為抽象的,若課堂中單純地用語言進行描述,不利于學生理解。為此,要讓學生喜歡數學,還得注重借助多種手段讓數學內容變得更加形象直觀。例如在1/2的學習環節中,以分月餅的形式呈現,先說再分,分后再折好的圓剪成兩部分,并引導學生敘述“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月餅的一半也就是它的1/2”。如此,形象直觀。
二、讓學生參與探究
讓數學回歸本真,就是要讓學生能真正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經歷數學知識的構建過程。的確,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是單純地靠聽老師講而獲得的,而是要在多種感官的參與下,通過聽、說、讀、寫等活動參與,從而獲得理解,掌握知識的內涵。為此,在數學教學中要注重讓學生參與探究。
首先,要注重轉變教師的角色,在課堂中多給學生提供說的機會。如《認識小數》的教學中,借助實物價格而引出小數后,由學生先讀,在讀的過程中學生就出現了很多錯誤,此時,利用學生的錯誤,引導其他學生找錯,糾錯,教師再給予指導,學生很快學會了小數的讀法。同樣,對于小數所表示的意義,也可先引導學生說后,教師再點撥。讓學生多說,就是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參與到其中。
在數學課中,為讓學生更好地參與,還要注重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活動。如《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究中,先復習面積的概念,再引導學生用兩個三角形來拼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學生此前學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此時再順勢追問“怎樣才能求出三角形面積?”這樣,學生在探究中也就能更好地找到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之間的關系,由此而進行公式推導。
當然,在數學課堂中,不僅教師要注重提出問題來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和交流活動,還要注重啟發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如上述的公式推導中,有的學生就會問,要怎樣的兩個三角形才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個銳角三角形和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有什么關系?鼓勵并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也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讓學生應用知識
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應用。讓數學回歸本真,就是要讓學生能做到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應用技能。傳統數學教學所走的是應試教育的路線,故而對學生的應用能力培養關注不夠。在新的時代,數學教學走的是素質教育路線,技能成為核心。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用數學知識,就是要在引導學生掌握書本知識的同時,通過多樣化的練習,更好地掌握知識的內在關系,形成一定的技能。
首先,練習方式要多樣化,要摒棄以往那種純書面的練習。以基本概念、公式、定律的學習為例,學習后不僅可讓學生復述,也可用字母表示,也可進行同桌間的互問互答,還可進行小組間的競賽,教學中教師也可提前設計一些搶答題,課堂中組織學生探究后再進行活動練習。如乘法口訣的學習。課后練習則要充分考慮學生實際,分層布置練習任務。
其次,要注重在書面練習的基礎上,讓練習生活化,甚至讓學生在生活中去應用。以圖形及其面積為例,小學階段所接觸的圖形不多,而這些圖形在生活中都較為常見,為此,學習后,可讓學生從生活中去找(比如找一找平行四邊形)、畫(用自己的方式把所學圖形畫下來)、做(嘗試用不同材料去做不同的圖形)、算(學習面積后對各類圖形的面積進行計算)。又如鐘表的學習后引導學生做鐘表,統計學習后對班級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統計……諸如此類,多讓學生用所學知識,才利于學生技能的提升。
數學教學不是一場花哨的表演,它無需過多的形式,簡單就好。數學教學不是教師的表演秀,它的重點不是教師,而是學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回歸本真,就是要讓學生能喜歡數學,主動參與,學習后能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這樣的數學教學就是有效的教學,就是能讓學生發展的數學。否則,再花哨的形式也是徒然,學生不喜歡,無法參與其中,無法獲得數學知識的構建,那又何談有效。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案例透視[M].人民教育出版社,斯苗兒著,2003.
[2].吳旦英.數學教學“回歸本真”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年04期.
[3].周長青,吳興波.洗盡鉛華,回歸本真——對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思考[J],華夏教師,2012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