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娜
【摘要】目的:研究在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采用人文關懷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中選取86例,按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觀察組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精神癥狀測評情況(BPRS評分、PANESS評分、NOSIE評分)。結果:實施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5.3%高于對照組患者的65.1%( <0.05),且精神癥狀測評情況中,BPRS評分、PANE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NOSIE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 <0.05)。結論:在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采用人文關懷護理能夠提升護理滿意度,降低暴力事件的發生率。
【關鍵詞】人文關懷;精神分裂癥;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2
老年精神分裂癥在臨床中是一種常見的精神分裂癥類型,發病初期患者多表現為明顯的多疑敏感,后期逐漸發展為妄想癥,并逐漸呈現程度加深的發展趨勢。患者患病后妄想的內容逐漸與現實脫離,甚至有幻聽、視覺障礙等現象,給患者帶來嚴重的生活阻礙。故此本院針對選取的86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分析人文關懷在其應用的效果,現將報告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自于2014年12月-2016年11月期間我院所收治的86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將其按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各43例。其中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3:20,年齡為60-70歲,平均年齡(65±3.47)歲,病程1-15年,平均病程(8±2.8)年;觀察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9:24,年齡為60-75歲,平均年齡(67.5±3.24)歲,病程1-16年,平均病程(8.5±3.1)年。兩組患者基線資料中年齡、性別、病程對比無顯著差異(>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具體工作內容為下:第一,創造人文關懷的治療環境,為患者提供舒適、安全的病房環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救治配合性,為患者的恢復提供良好的保障;第二,護理環節的科學人文化,進一步完善細化各護理工作,提供人性化的護理服務,給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全面的就診指導。將就診程序盡量簡化,對科室的布局進行科學的調整,確保服務人員數量的充足,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就診服務;第三,生活護理人文化,應與患者積極溝通,從語言、表情等方面密切關注患者,了解其心理變化,對其不良情緒進行適當的調整。如果患者的家屬較長時間未看望患者,護理人員應與其家屬聯系,還可以為患者提供一些自備的食物或者生活用品,讓患者感受到關心和關懷。第四,對患者退縮性行為的護理,部分患者在生活自理以及社會適應能力有顯著的減退,存在拒絕服藥、無法保持個人清潔等現象,護理人員對其應制定自我管理的教育方法,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第五,沖動行為護理,一些患者極易出現嚴重的興奮和躁動現象,有時還會對他人造成傷害,必要時需要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來保證周邊人員的人身安全,應積極取得患者家屬的理解,并配合良好的心理干預護理,進而有效的緩解患者病情[1]。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及精神癥狀測評情況,其中精神癥狀測評有BPRS(簡明精神病量表)評分、PANESS(陽性和陰性綜合征量表)評分、NOSIE(護士用住院病人觀察量表)評分,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的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計量資料(BPRS評分,PANESS評分,NOSIE評分),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護理滿意度),用n/%表示,采用檢驗,兩組間的數據存在顯著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精神癥狀測評情況
觀察組的BPRS評分、PANESS評分均比對照組的低,NOSIE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0.05),詳情見表1。
2.2比較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95.3%遠高于對照組的65.1%,差異顯著(<0.05),詳情見表2。
3.討論
精神分裂癥患者患病后對其心理、思維以及行為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加之患病時間持續較長,并反復發作面,在患病后續較長的時間極易誘發神殘疾甚至有自殺傾向,對患者和社會都帶來嚴重的危害作用。藥物雖然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但是無法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社會適應能力,需要更高標準的護理來配合救治[2]。
本次研究統計顯示:在護理滿意度方面,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5.3%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65.1%(<0.05);在精神癥狀測評情況中,觀察組的BPRS評分、PANESS評分均比對照組的低,NOSIE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0.05)。主要原因在于:人文關懷護理使得護理人員在實施護理時,帶有一定的情感投入,拉近患者與醫護人員的距離,可以讓患者感受到其關心和呵護。醫患雙方共同站立在尊重、平等的地位上,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心理干預護理有利于護理人員及時發現患者的不良情緒,并對其積極引導,幫助其維持較好的心態。另外基于精神科的不安全因素,采取一定的適當保護措施,為患者的安全提供了保障,有效的降低了醫療事件的發生率[3]。總之,在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積極采用人文關懷護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精神癥狀,使患者能夠更好更快的康復。
參考文獻
[1]胡雪梅,龍梅香,張玉蘭等.人文關懷在精神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7,(04):132-134.
[2]尹丹.人文關懷在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12):1558-1559.
[3]魏艷琴.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人文關懷的應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9):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