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靜芳
摘要: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體現“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一個個典型的信息處理“任務”的驅動下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的脈絡。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任務設計;任務驅動;探 究
初中信息技術課中體現“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一個個典型的信息處理“任務”的驅動下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的脈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任務”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此“任務”的設計、編排非常關鍵。一般說來,“任務”設計時一般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任務”設計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求。
教師要在學習總體目標的框架上,把總目標細分成一個個的小目標,并把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細化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通過這些小的“任務”來體現總的學習目標。設計“任務”時,其認知目標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個層次的學習水平。例如:“了解計算機系統”、“使用鼠標和鍵盤”、“掌握保存文件的基本方法”等就包含了不同層次學習水平的要求。
二、“任務”設計要具有可操作性。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具有實用性、技巧性和經驗性的特點,它要求理論與實踐很好的結合。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把信息技術知識應用于實踐,把學生當做認識的主體。常言道“百聞不如一見”,在信息技術課中則可謂“百看不如一練”,用“紙上談兵”的方法教學是不可行的。學生親自上機動手實踐遠比聽老師講、看老師演示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師對知識進行講解、演示過后,關鍵的一步就是讓學生親自操作,主動學習,讓他們在實踐中有效地驗證和應用書本知識,增加直接經驗,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時,一定要注重“任務”的可操作性,要設計出只有通過上機操作才能完成“任務”,是用非計算機手段難以實現的。
三、“任務”設計要符合學生特點。
第一,“任務”設計要注意學生特點、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甚至同一年級段的學生,他們接受知識的能力往往有很大的差異。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文化知識、認知能力、年齡、興趣等特點,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等原則。對于新內容或一些有難度的“任務”,教師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給出清晰、詳細的操作步驟,便于學生自主學習。
第二,“任務”設計要注意分散重點、難點。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任務”設計時要考慮“任務”的大小、知識點的含量、前后的聯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說來,每個“任務”中涉及的知識點不宜過多,最好不要有兩個以上的重、難點,過多會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前后“任務”之間能有一定的聯系是比較理想的,但不要強求,否則也會加大難度。任務是手段,便于學生學習,掌握有關的知識、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務驅動”的目的。
第三,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傳統教學模式的主體是教師,教學時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這非常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指導下的“任務驅動”教學法,要求師生改變傳統的觀念和角色。學生在學習中主導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起組織、引導、促進、控制、咨詢的作用。強調學生主體性,這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被看作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的許多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學習材料來實現。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可以綜合應用自己所學到的各學科的知識和方法,親自指揮計算機工作,來實現自己的創意,達到自己想象的境界,完成活動“任務”。
四、“任務”設計要注重滲透方法。
面對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學生學習到的一些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過不了多久往往就會過時。因此,信息技術在介紹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用計算機處理問題的基本方法等相對穩定的內容的同時,應注重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應用計算機處理實際問題及獨立獲取新知識、新技能的能力。常言說“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一半”,只有讓學生學會學習,具有選擇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終身受益,價值永恒。在“任務”設計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從各個方向去解決問題,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同一個問題,防止思維的絕對化和僵硬化。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多思深思的習慣,產生大量疑問,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還要鼓勵學生學會大膽猜想、判斷,并將其猜想作為邏輯推理的一種形式和發展學生創造力的一種重要手段,幫助學生克服思維定式。同時,培養能力、領會思想方法重在“滲透”和“潛移默化”,不應該把方法當作知識向學生灌輸。
五、“任務”設計要注重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
現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在學習活動中最有效的時刻就是各種學習因素處在最和諧狀態的時刻。在信息技術課教學過程中,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習者帶著真實的“任務”進入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直觀性和形象性。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的“任務”設計中,要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具有綜合處理圖形、圖像、動畫、視頻以及聲音、文字、和語言、符號等多種信息的功能,從聲音、色彩、形象、情節、過程等方面,設計出具有某種“情境”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在這種“情境”中探索實踐,激發學生聯想、判斷,從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總之,教師在進行“任務”設計時,要仔細推敲每個知識點、統籌兼顧,為學生設計、構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掌握知識、技能與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