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瑞林
【摘要】學會傾聽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如何培養學生傾聽習慣是每一個教師面對的問題。學生只有學會傾聽,將知識聽懂消化,才能更好地提升能力。因此,我們在進行教學時應該注意學生良好傾聽習慣的培養,激起學生傾聽興趣,勾起學生傾聽欲望,讓學生在傾聽習慣形成的過程中提高學習能力。本文立足小學教學實際,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習慣,對如何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進行探討研究,希望提高學生傾聽能力,帶動學生學習熱情。
【關鍵詞】傾聽 習慣培養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6-0011-02
小學生的好勝心非常強,他們都希望自己得到教師的關注,于是在課堂上表現得特別活躍,總是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再加上現在的小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是父母的心頭肉,從小嬌生慣養,性格有些驕橫,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只有自己是對的,其他人都不對,不懂得去傾聽。學生不去聽,就不知對錯,在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傾聽是非常重要的,學生不僅要認真傾聽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習效率而且也應該學會傾聽其他學生地見解,學習他人長處。那么,我們該如何設計策略才能使學生培養出良好的傾聽習慣呢?
一、通過創設情境勾起學生傾聽興趣
(一)利用故事創設情境
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講故事的方式創設情境,讓孩子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輕松愉快地學到知識,這種方式很好地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培養好傾聽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課文編一些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勾起學生的傾聽興趣,自覺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二)利用活動再現情境
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合理安排課堂時間,針對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設計出相應的教學策略。例如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利用每節課前幾分鐘給學生聽一些優秀作文等讀物,可以用多媒體給學生放,也可以教師來讀,選擇那些學生感興趣的文章,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傾聽興趣,學生聽完之后再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保證學生認真傾聽,提問應該盡可能的詳細,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傾聽中,自然而然地培養出良好的傾聽習慣。教師也可以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例如演講比賽、朗誦比賽等,讓學生做評委,使學生認真地參與其中,提高傾聽能力和傾聽興趣。
二、明確方法指導
要培養好學生的傾聽習慣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確方法指導,讓學生知道如何傾聽,從哪傾聽。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策略,將傾聽的方法教給學生,提高學生傾聽效率。
(一)走近學生
習慣的培養應該從小開始,因此我們必須注重小學生的習慣培養,為學生以后的學習發展做鋪墊。教師不能時時刻刻讓學生認真聽講,這樣不僅不能到達目的,而且會讓學生感到厭煩,產生叛逆心理。但是,學生如果喜歡一個教師,就會愛屋及烏地喜歡這門課程,在課堂上認真地聽講。因此,我們一定要用心關愛孩子,走近孩子,了解孩子,和孩子交朋友,和孩子交心,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基礎。教師可以不定期地跟學生進行交流,看學生在聽講方面有什么問題,鼓勵遇到問題要及時請教,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教師也可以進行家訪,有時,學生不愿意直接和教師交流,教室就可以找他們的父母,從家長的口中去了解學生的情況,再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策略。
(二)細化要求
小學生對要求是沒有什么概念的,所以我們在培養學生傾聽習慣時應該注重讓要求細化,詳細地提出要求,讓學生按照這些要求去做。首先,要認真聽教師講課,必須要求學生上課認真聽講,眼睛看著教師或者黑板,不要走神,聽清教師提出的問題,并積極地去回答。其次,必須學會傾聽其他學生的發言。認真傾聽他人發言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現,在聽其他同學發言時,表情要專注,如果認同可以點頭示意,不認同也不要急著去打斷別人。要認真聽完,再去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可以把要求提得更詳細一點,讓學生明確知道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不對的,可以表揚一些這方面做得好的學生,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這樣,學生就能明確地知道教師的要求,知道該如何去做了。
(三)以身作則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是祖國花朵的園丁,教師在學生學習生涯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防止因為不恰當的行為而影響到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由衷地崇拜自己,向自己學習。首先教師自己要有良好的傾聽習慣,不論是對口齒伶俐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還是對口齒不清語言組織能力差的學生,教室都應該一視同仁,平等對待,鼓勵所有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并認真傾聽,時不時給學生一些回應,鼓勵學生繼續說下去,樹立學生自信心。教師以身示范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按照要求去做,自覺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
三、利用多種形式鼓勵傾聽
(一)實行獎勵制度
教師可以給那些認真傾聽教師講課,認真傾聽其他學生發言的學生一些獎勵。可以是一個小本子或者是一個橡皮,也可以是一顆“小星星”。當然無論學生做得對不對,教師都應該給予回應,對的話給他們一些獎勵,不對的話再進行指導,讓他們改正。小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注,在這種有獎勵的形式下,他們會更加積極地去落實教師的要求,這樣不用教師刻意提醒,他們也會自覺地去傾聽。當然,有獎勵也得有懲罰,教師可以適應“星星制”,星星分為紅星星和黑星星,表現得好就給學生一顆紅星星給予鼓勵,表現得不好就只能畫個黑星星,紅星星和黑星星可以相互抵消,這樣表現好的學生會因為想得到更多的紅星星而認真聽講,而之前表現得差的學生也會因為想抵消黑星星,獲得紅星星而努力。這樣就可以有效帶動學生聽講的積極性,使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二)讓學生糾錯
在四人小組合作互學中,當一名學生主講時,強調其它同學認真傾聽,在負責主講的同學將自己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說給大家聽時,其他學生還需要及時發現該名主講學生的解題思路中是否存在偏差,最后給提出建議和自己的見解。看哪位學生認真聽了,把錯誤全部糾出來了,可以給這位學生適當的獎勵和肯定,讓大家向這位學生學習。小組成員之間自由發言,增加課堂互動,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在糾錯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培養了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
(三)利用游戲教學
小學生本身就具有活潑好動喜歡游戲的特點,因此我們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利用游戲來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有時,純粹的傾聽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如果加入一些游戲因素學生就會變得積極起來。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小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學會傾聽,例如在課堂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玩成語接龍,從前至后,不能有重復,這就要求后面的學生必須注意聽清前面學生說的是什么了,一旦說錯就要接受小小的懲罰,懲罰可以是當著全班的面學動物,或者給其他學生講個笑話等等。通過游戲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傾聽興趣。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進行改編,設計出更好更適合學生的游戲,帶動學生積極性。
(四)注意教學語言表達
我們的獎勵是有限的,并不是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教師獎勵的,但小學生并沒有那么物質化,有時候口頭上的表揚也會讓學生開心好久。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傾聽喜歡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口頭上的鼓勵,一旦發現學生開始走神發呆要立即提醒學生,可以走過去摸摸他的頭,或者叫他旁邊的學生起來回答問題等等。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教學語言表達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學時講課像念經,枯燥乏味,讓人昏昏欲睡,那么,無論教師再怎么鼓勵學生,學生也很難聽進去。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講課,表達應該富有情感,這樣學生就很難走神了。另外,我們在培養學生傾聽習慣時,要注意抓典型。無論是做得好的還是壞的都要抓典型,好的就給予肯定,讓其他學生學習,不好的就適當提點,讓他改正。
(五)幫助學生掌握傾聽技巧
新課程改革理念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要設計相應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要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還得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傾聽技巧,我們教給學生的傾聽方法是理論性的,如果沒有實踐,學生很難理解和使用因此,我們需要通過實踐來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傾聽技巧,例如,教師在訓練學生時可以將題目讀給學生聽,然后讓學生從題目中挑選出關鍵詞,通過長此以往的訓練,學生就能夠輕松的掌握傾聽技巧,第一時間從他人的話語中了解關鍵系,有效培養了良好的傾聽習慣。
結語:總之,良好的傾聽習慣培養策略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相應的策略。當然,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這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教師要堅持不懈地指導,不厭其煩地提醒,讓學生慢慢形成良好的傾聽習慣。要讓學生徹底學會傾聽是非常有難度的,教師不能心急,應該循序漸進,真正從學生的角度為學生著想,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習慣,運用多種形式不斷訓練。本文立足小學教學實際從通過創設情境勾起學生傾聽興趣,明確方法指導,利用多有種形式鼓勵傾聽三個方面對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進行探討,希望以上幾種方法可以給各位教師一些借鑒,設計出更好的策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母永會.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傾聽習慣[J].科研,2016(8):00029-00029.
[2]蔡麗媛.數學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2):00103-00103.
[3]徐瓊.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暨學生不良聽課習慣的行為研究與應對策略[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2(12):4-4.
[4]嚴秀蘭.淺談小學生良好傾聽習慣的養成策略[J].新課程·上旬,2013(11):12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