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麗娜
【摘要】我國對于教育事業的重視力度在不斷加強,課程改革在不斷深入,教師對于“教與學”的認識程度在不斷加強。已經在逐漸地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并進行教學結構的改變,對于“教與學”有了新的認識,也就是從教學方式的改變轉化為教學結構的改變。目前,教育事業以“培養學生,發展學生”這一核心素養為中心,經過三維目標到核心素養的改變,對于知識、能力和態度的統一整合在不斷加強,所以,目前進行教學改革主要進行學科本質的反應和教學價值的實現。
【關鍵詞】核心素養 教學結構 發展 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6-0019-01
核心素養是目前教學事業比較注重的一項內容,進行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成為所有教師的共同目標。這是對課程設計下的重心轉移,也是對于課程整合后的進一步拓展。我們應該注意的是要進行核心素養的明確,教學內容怎樣實現合理的調整和分配,教師的教學方式要向多元化發展。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實踐中形成理論,使課程體系發生轉變,進行知識的融合和結構的調整。下面將為大家介紹在核心素養下的教與學的有效實施。
一、抓住學習目標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經常會抓不住重點,沒有目的性地學習。對于真正需要學習的知識不能準確把握,只是泛泛閱讀;還有的學生會走向誤區,產生理解偏差。這些都會事倍功半,甚至產生不良好的學習效果。對于這種情況,教師應該注重學習目標的確立,讓學生帶著目的進行閱讀,帶著學習目標聽課,并在教師的有效指引下,學生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問題的研究和探討,從而最終完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二、注重講練結合
教師進行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課本上的知識,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的整理和歸納,進而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幫助學生充分了解知識點,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記憶,而絕非死記硬背。將根基打牢后,再進行擴展。在擴展的過程中,一定需要講練結合。通過習題鍛煉學生對知識點的運用能力,從而達到學以致用。值得注意的是,習題的處理方面要做到有詳有略,主次分明,對有代表性或對學生思維有開拓性的問題進行詳細地剖析,并作答。目的就是讓學生從題中總結方法,獲得經驗。
三、重視教材插圖
在教材的每一章節中都會插入一些圖片,這些圖面具有生動、直觀、啟發性的作用。有時,圖片的作用是用語言和文字代替不了的。圖片能迅速將人的思維導入教材的內容中去,也能讓學生在理解知識時更加直觀,節省了很多時間。所以教師在進行課本內容講授的過程中,要重視對教材中圖片的分析和講解。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先讓學生來描述圖片中的內容,然后談談有何啟發,結合所學知識會聯想到什么……這樣堅持下去,我們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他們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有所發。因此,教材中插圖的有效利用也是鍛煉學生表述能力,開拓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潛能的良好工具。
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很多教師和學生會認為教材中的知識要進行死記硬背,也確實有些學生在機械地記憶知識后暫時取得了良好成績。但如果這樣,就會形成“學習禁錮”。一旦考試時,遇到靈活性比較強、題型比較新穎的題目,就不知所措了。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只適合淺顯的學習,當知識的難度逐漸增加時,用這種方法的學生就會覺得格外吃力。因此,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一定要進行重難點知識的提取,然后質疑,由學生思考或者小組討論,給他們時間與空間,靠學生自己的能力來解決問題。在錯誤中糾正,在質疑中思考,在討論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只有經歷這樣的過程,知識才能擴展,能力才能提升。我們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知識,能力,品行,態度”等全面發展,并能長期適應社會變化,獲得解決問題能力,具有創新精神的綜合型人才。所以,從知識的學習開始,來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創新的精神。
五、習題難易結合,以小促大
教師設置的習題要全面,重視小題和易題的作用。小題和易題注重的是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進行學生基礎知識的考察;難題、大題是以小題和易題為基礎,進行深一層細的深化,是對于學會綜合能力的考查。試卷中選擇題和填空題會占到很大的比重,主要是因為,小題是進行學生知識的考察,擴大對于學生考察的覆蓋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小題能夠對于學生的理解程度有進一步深化,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要注重以小題和易題為基礎,來向大題、難題遞進,這樣步步有序,層層提高,使設置的習題有梯度、有重點,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六、合理設計教學方案
教師在進行課程準備時,要進行教學方案的有效規劃和設計,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備課過程中,不但要認真研究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掌握教學目標、重難點,而且要了解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現有的知識水平。根據他們的認知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來預設出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案。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同時要內化教材,熟悉教材中的每個知識點,知道和教材內容相關的背景知識,多查找文獻和相關資料,以便課上對知識進行擴展。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課才能上得充實、生動、有趣,不僅教學內容豐富,還能將知識拓展,這樣才能充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七、恰當設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美國教育家波麗亞說過:“學習任何東西最好的途徑是自己發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問、啟發誘導、啟迪學生的思維,創造條件讓學生去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做不但鍛煉了學生積極思考的思維品質,而且讓學生獲得一種成就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種做法使學生由傳統的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改變了他們的學習方式,也是新課改精神的體現。例如在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時,教師可以如下設問:①為什么要事先將植物放在黑暗處處理一晝夜?②為什么要用黑紙片遮住一部分?③為什么要用酒精?④為什么要隔水加熱?隨著這些問題的提出,學生們在探究實驗時自然就有重點地去實施實驗,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鍛煉了他們的思維能力以及探索知識的主動性。
八、多種教學手段巧妙結合
在課堂上適當采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照片、動畫和視頻材料,把課本上過于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很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可以讓學生視覺、聽覺并用,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最近比較流行的微課,同學們非常喜歡。能將平時困惑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并能長期保存下來,反復利用,真是非常有效且有趣的教學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們要不斷地學習新事物、新方法,時刻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與能力,來使我們的課堂更加有生動。
當今時代背景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教學方法的正確選擇,注重“發展學生、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完美體現。我們要在教與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地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使學生擁有更多的智慧和方法,為適應長期發展和社會需要而時刻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核心素養與學科課程的對應與關聯[J].于生丹.當代教育科學.2016(22)
[2]精選“一隅”彰顯課文的教學價值[J].呂清香.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