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
【摘要】中職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師將教材內容與學生學年段、學生的青春期心理特征以及職業需要充分結合,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 ,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關鍵詞】中職 心理健康教育 方式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6-0027-01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能夠在中職學習階段的心理保持健康狀態。教師要把握學生現有的心理健康狀態,采用各種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心理健康的狀態下促進中職學習。教師要因人施教,有效提高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自主教育能力,讓學生能夠以最好的狀態走向社會,走上工作崗位。
一、教師不要忽視學生已經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要結合教材進行有效輔導。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要幫助學生了解學生已經存在的健康問題,而且要能讓學生調整自己心理,讓學生的心理狀態能夠滿足企業對中職人才的全方位要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要把握教材,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心理狀況選擇教學策略,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結合教學內容較好地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而且注重學生的情感、興趣、態度、需要、信念等情感目標的實現。如在《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對照自己心理存在的問題,確保學生能夠真正認真地觀察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讓學生體會到在中職學習中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有著很大的阻礙,而且對學生的工作也會產生負面影響。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提升學生的自信,讓學生真正主動進入學習,使學生的心理問題能夠逐步得到緩解。教師在教學中,要以生為本,以學定教,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重點指導。
二、對不同年級段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中職學生在不同的學年段存在著不同的心理問題,作為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針對學生存在的不同學年段的心理問題,尋找根源,為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并針對不同學年段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職學生在入學的時候,不但要努力適應學校的方方面面,而且對未來和前景感覺一片茫然,需要努力培養他們的樂觀主義思想,提高這些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針對心理問題嚴重的學生,教師要為學生建立心理檔案,以便能夠做到跟蹤調查。而學生到了中職二年級,學生已經適應了學校的生活,教師要努力地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讓學生能夠正確處理與異性之間的關系。此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補充相應知識,讓學生的心理更為健康。而在中職三年級,學生面臨著畢業找工作,心理上難免有一定的心理焦慮和心理危機,在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生健康心理的引導,讓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三、教師要結合學生的青春期心理特征以及職業特征,結合教學內容進行重點教學。
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不可避免會出現很多這個年齡階段的人共有的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甚至因為自己學習的經歷和他人的消極評價,他們中有的還存在很多比較突出的心理健康問題。面對學生的情況,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正確地認識到學習以及交往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還包括青春發育期的常見疾病的防治。在學生青春期發育的過程中,教師還要讓學生明白要正確的對待性別角色,對心理原因引發的不同問題,要細致周到,講究教育策略。教師不僅要針對單個學生進行心理問題的輔導、咨詢和診治,同時也要關注大多數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讓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能夠具有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抗挫折的能力。而且面對學生馬上就要找工作的現狀,教師要抓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單個學生的心理輔導。如在《面試中的準備與面試技巧》教學中,教師不僅可以以活動課的方式,讓學生掌握面試中應該如何準備,在面試中注意哪些技巧才能更好地提升面試成功的機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參與制定活動計劃,設計活動內容,并能結合教材開展自由討論。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教師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不斷通過家委會、家長座談會等有效形式,結合學生在不同的階段中存在的各種心理問題,讓學生能夠正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
總之,學生在中職階段,不僅有著更多青春期的迷茫,而且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在中職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上,教師要積極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以學定教,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進行重點教學。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課件等方式輔助課堂教學,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活動課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認識到心理問題對學生的傷害。教師要不斷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讓學生能夠以健康的狀態走向社會,能夠保障每一個學生順利走進社會,走上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