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根
【摘要】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將形、聲、光、色、動、靜融為一體,有效地突破時空的限制,將美術課堂教學內容豐富、生動、精彩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促使學生主動積極、輕松愉快地參與教學活動,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從創設教學情境、再現生活情境、升華美學情境三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巧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小學美術教學效率。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美術;教學;效率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在學校教育中的運用日益普及,效果日益凸顯。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將形、聲、光、色、動、靜融為一體,有效地突破時空的限制,將美術課堂教學內容豐富、生動、精彩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促使學生主動積極、輕松愉快地參與教學活動。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美術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要“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創造能力”。近年來美術新課改促使課堂教學從思想、方法、手段、過程、形式等諸多方面都進行著深刻的變革。這一變革的標志之一便是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日益普及。
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除了范畫、實物外,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表現一些難以言傳與無法直接汲取的美術知識,從而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使小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激發求知的興趣,展開豐富的想象與聯想,產生探究的欲望,積極主動參與探究學習。無數實踐證明,小學美術課堂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創造生動、活潑、愉悅的學習氛圍,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激發興趣
傳統的美術課堂一般以繪畫教學為主要內容。其教學模式為“教學口語+二維圖像+教師演示+學生練習”,這種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情感交流成分較少,課內環境氣氛沉悶。處于消極被動情緒下的學生,機械重復枯燥簡單的繪畫筆法。而多媒體技術可以提供豐富的圖形、語言、聲音等交互界面及交互操作,便于教師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對學生進行多重感官綜合刺激,促使學生綜合運用多種靈活便捷的交互界面,進行學習操縱控制,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為學生營造一個優良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從新課伊始就產生出強烈的求知欲,給學生掌握新的知識提供了巨大的幫助;促使學生形成積極進取的學習心態,進而達到一種最佳的學習狀態。例如,在教人美版小學美術六年級下冊《探訪自然的奇觀》一課時,教師出示課題“探訪自然的奇觀”后,緊接著用多媒體播出世界十大奇觀視頻資料讓學生欣賞。對于這些奇觀學生之前基本都很陌生。隨著一陣輕盈悠揚的音樂,大屏幕上展現了一幅幅色彩奇美、 形態的壯美神奇景觀。這些景觀,有高聳入云的雪峰,有激情噴發的火山,有一泄千丈的彩虹瀑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學生的眼球一下被吸引過來了。他們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濃郁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進入了新課的學習。這樣教學情境的創設,有聲有色的新課導入,達到了“課始,趣生”的良好教學效果,為緊接著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再現生活情境,突破重難點
一本教材在教學實踐中,總會有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需要學生深入探索、理解掌握。而學生由于生活閱歷的不足、發散思維的欠缺而導致“啟而不發”時,美術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差異,借助多媒體再現生活情境,把課本、教師的講和學生的思融會貫通起來,促進學生受阻的思維通暢,加深對事物的理解,突破既有的思維定式,達到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的目標。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各種各樣的鞋》一課時,雖然大家對自己腳上穿的鞋并不陌生,然而小學生畢竟閱歷淺,知識面不寬,加之相應的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都不夠,對鞋子的認識也顯得極其膚淺片面。如果要讓學生了解鞋子的歷史、造型、功能等內容,就應該讓學生到知識的海洋中去探索、觀察、思考,甚至動手實踐。但限于條件,這些要求在現實中難以兌現。因此,教師完全可以依據小學美術教材中的知識點,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借助信息技術,到互聯網上尋找、下載古今中外各種有關鞋子的資料,制成課件,將各種各樣、歷朝歷代、不同功用的鞋子給大家欣賞。一雙雙的鞋子,在造型設計與色彩外觀上形成鮮明的對比。讓學生了解鞋的前世今生和文化淵源,懂得鞋與人們生活的密切聯系,在了解鞋的基本結構、款式和制作材料的基礎上,掌握不同種類的鞋所具備的不同用途,當各種鞋子精彩紛呈的畫面展現在學生眼前時,他們的思維豁然開朗,從而有效把握了本課的學習重點,突破了難點。這不但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他們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培養了他們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也為下一階段的創作(學習用吹塑紙等材料設計制作“鞋子”,進而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及創新精神)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升華美學情境,拓展提高
小學生美術作品的創作熱情來自美的啟迪,而美術創作是反映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因人制宜,根據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好動、好強、好勝的特有心理,巧妙運用多媒體,演繹美學情境,相機啟迪誘導,從而引起學生強烈的美術創作欲望。這時,教師要及時總結提高、拓展鞏固,強化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強化知識與技能,因材施教,個別輔導,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果。
美術創作過程中,小學生對自己的創作成果總希望能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認可與好評。因此,教師要設計作業展評及其小結,讓學生有展示才華的平臺。例如,在三年級上冊第三課《冰棒棍玩具》這課的結尾,可以安排學生拿著自己創作的冰棒棍玩具上臺展示,說說制作冰棒棍玩具的心得體會。全班同學都當參觀者與評價者,教師只在適當的時候,對典型問題給予分析、指出、更正。對學生優秀作品進行點評、表揚。學生的審美能力進一步提高,美學情境得以升華。
總之,在美術課堂中引入多媒體,深化、優化電教媒體的組合運用,可以創造生動、活潑、愉悅的課堂氣氛,極大地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喻惠平.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1(03).
[2]田智慧,孫勝.運用多媒體教學,優化小學美術課堂教學[J].考試周刊,2009(28).
[3]李姝媛.多媒體教學在美術課堂使用的一些想法[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03).
[4]么麗萍.淺談多媒體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