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樂豐
【摘要】在新課改的深入發展下,人們對學生綜合素養提升和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發揮語文學習的想象力、創造力,從而更好的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發展,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文章結合故事教學法內涵,以小學人教版語文教學具體實例分析怎樣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應用故事教學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故事教學法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6-0043-01
故事教學法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種輔助性手段,對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將故事教學引入到小學語文課程教育中能夠豐富和完善小學語文教學資源,拓展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加強語文學習和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關聯。為此,文章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分析小學語文課堂故事教學法的應用。
一、故事教學法概述
(一)內涵
故事教學法主要是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故事來引導學生完成全部的語文活動。在一般情況下,故事會貫穿整個小學語文教學全過程中,對吸引學生語文學習注意力、引導學生思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意義
第一,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通過故事教學法的應用能夠增強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全面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同時,故事教學法還能夠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第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故事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拓展學生語文學習思維,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創設更多的想象空間。第三,穩定學生語文學習注意力。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普遍不集中,通過故事教學法的應用能夠讓學生集中注意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
二、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應用故事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通過引人入勝故事的選取和應用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你的參與性。應用故事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具體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完成:第一,結合語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向學生呈現故事內容。第二,在故事講解的過程中設置懸念,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形象力,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對故事內容進行猜測和想象。第三,提出問題。在基本了解故事內容之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
(二)應用故事加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刻理解
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有限,對一些知識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難度。為此,教師可以在適當的閱讀段落穿插相應故事,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語文知識。應用故事加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刻理解具體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完成:第一,講述故事。教師向學生講解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相關的故事,幫助學生理解語文知識。第二,抓住故事內容和教學內容的聯系。在講解故事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尋找故事和教學內容的關聯,實現知識遷移。第三,獲取啟發。學生透過故事實現了對課文重難點內容的理解,拓展了個人語文學習思維。比如在小學人教版三年級《掌聲》的學習中,在學生基本了解掌聲給人以鼓勵的含義之后,為了讓學生理解掌聲的深層次含義,教師向學生講述了汶川大地震中消防人員的掌聲給予小男孩生存勇氣的故事,使得學生對掌聲含義的理解不僅僅局限在語文課堂上,實現了語文內涵的拓展性理解。
(三)應用故事豐富學生語文學習體驗
體驗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法,通過良好的體驗能夠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通過體驗能夠讓學生的個體感受和作者的創作思想增強聯系,達到良好的語文教學效果。應用故事豐富學生語文學習體驗具體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完成:第一,理解故事。體驗故事思想情感的基礎上是引導學生了解故事內容。第二,分析角色。故事中會涉及很多人物角色,了解人物性格的過程就是情感體驗的過程。第三,演繹故事。通過角色扮演來體驗故事,在角色扮演中進行身臨其境的情感、思想感受。通過引入故事,拓展學生的語文知識面,在故事講解教學中增強了學生的情感感悟體驗。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水平,活躍語文課堂教學氛圍,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投入到語文學習中,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綜合素養。為此,需要教育人員對故事教育學予以足夠的重視,結合語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采取適合的故事教學法。
參考文獻:
[1]鐘惠萍.小學語文故事教學法的應用[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1:236.
[2]楊衛霞.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4,08:110.
[3]王平華.小學語文閱讀中應用問題教學法的研究[J].學周刊,2014,2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