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志秀
【摘要】:霍城伊犁河谷濕地地處西北內陸干旱區,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是新疆生態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為了大力開展伊犁河谷濕地保護工作,應做好濕地科研和保護、規劃、編制工作,開展濕地資源調查、評價和監測工作,加強對伊犁河谷濕地保護管理和濕地保護工作的宣傳、教育。
【關鍵詞】:霍城伊犁河谷濕地;保護工作;生態環境;價值
1、 河谷濕地的重要價值
新疆霍城縣伊犁河谷濕地位于霍城縣南部,西起中哈邊境,東至惠遠古城城墻下的防洪堤,南部以伊犁河為界,北至圖開沙漠南緣,伊犁河北岸濕地區域生長著高等植物149種,其中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1種,水體浮游植物72種。棲息著脊椎類動物130種,其中魚類32種,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18種。伊犁河流域兩側地形地貌獨特,灘涂面積較大,是新疆特殊的、具有典型意義的西部干旱區域特征的河流濕地.
伊犁河流域濕地資源為流域內的人民提供了大量社會必需的生產、生活資料和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除了直接用于農業和水資源開發外,濕地生物資源還是發展輕工業、建筑的重要原材料,而且依托濕地發展旅游等。為區域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伊犁河流域濕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對推動伊犁的文明進步與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是當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2、 伊犁河谷濕地保護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2.1人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淡薄,沒有意識到保護濕地的重要性
近年來,由于水文條件的改變以及人們生態保護意識淡薄,過度放牧,導致大面積的天然濕地草場出現退化,濫砍濫伐,導致濕地內的沙棗、檉柳等原生植被破壞,野生動物日漸稀少,因開墾、淤積以及過度開發造成的天然濕地面積逐年縮小,生態系統退化,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下降。又因伊犁河流域交通設施建設及礦山、水電的大力開發,人為和自然因素的影響,水土流失十分嚴重,伊犁河流域現有水土流失面積占整個流域面積的近1/3,伊犁河干流輸沙量逐年上升。主要樹種為沙棗、檉柳等,汛期能夠部分淹沒。分布其中的草場、沙洲、泛洪區等都是伊犁河水多年淤積的結果,由于水文條件的改變以及過度放牧等影響,大面積的天然濕地草場出現退化。
2.2濕地保護無法可依,保護工作力度不夠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部關于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專門法律、法規,沒有專門的立法為其提供保障,所以,濕地還沒有納入法制化管理的軌道。在已有的相關法律、法規中,有關濕地保護的條款比較分散,且不成系統,出現了無法可依或法條相互交叉、重復的情況,難以很好地發揮其作用。在執法方面,執法人員不足,缺少必要的技術裝備和交通、通訊等設施,影響了正常的執法工作。在國家土地分類中,沒有把濕地作為一個專門的土地類型,而是把濕地中的河流、湖泊歸為不同的土地類型,至于自然濕地中很重要的沼澤地則歸為未利用地,這從客觀上加速了對沼澤等自然濕地的開發,而忽視了這些重要濕地所擁有的巨大生態功能和社會效益。由于沒有為濕地設立專門的土地類型,濕地就沒有明確的法律地位,在國家許多宏觀規劃中,特別是全國土地保護和利用規劃中,無法把濕地作為重點保護對象納入國家的保護范圍。
3、加強伊犁河谷濕地保護工作的建議和對策
3.1加強濕地公園建設
濕地公園是城市建設和發展很重要的手段,是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的重要措施。人工濕地作為縫合城市空間與自然空間的紐帶,為城市提供了與自然相互融合、改善城市形象和彰顯當代歷史文化的機遇。人工濕地作為城市開放空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生態的獨特性和強烈的公眾效應,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關鍵的。人工濕地是重塑城市形象、增加城市競爭力的關鍵要素之一。加強濕地公園建設不僅可以保護濕地資源,而且對城市發展是非常有益的。但是濕地公園的建設不同于一般的公園,應把濕地公園的建設放在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整體方向上來考慮。
3.2加強管理力度
濕地所在區域的水資源保護工作是十分艱巨的任務。加強水資源保護和污水治理力度,制止隨意侵占和破壞濕地的行為,做好濕地科研和保護、規劃、編制工作。濕地保護離不開相關的水域保護,加強水資源保護和污水治理力度,從源頭上控制污染,是濕地保護的根本所在。
3.3開展濕地資源調查、評價和監測
加強伊犁河谷濕地保護工作,應當盡快建立健全的濕地科學研究機構,培養高素質的技術人才,開展深入的研究工作。盡快建立濕地生態效益評價指標體系,有了符合客觀情況的指標體系,才能全面、準確地掌握濕地的各種效益,才能讓廣大群眾在了解和認識濕地重要功能和價值的同時,認識到保護濕地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3.4大力開展對濕地保護工作的宣傳教育工作
長久以來,對濕地的重要功能和價值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沒有準確揭示濕地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特別是生態效益。過去,沒有提出濕地概念時,人們自然也不會談及濕地的各種效益;提出濕地概念后,濕地的某些效益才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但在認識的過程中,人們往往只看到了濕地的直接經濟效益,例如,從濕地內可獲得魚、蘆葦等動植物產品,這些東西是很容易算出價值的,但對濕地的生態功能和社會價值一直沒有開展過科學、系統的評價和研究,其生態系統的價值往往被人們忽略。因此,必須加強濕地保護工作的宣傳力度,使濕地的相關理念深入人心。宣傳、普及濕地知識,提高全民濕地保護意識,這是中國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提高會社會和全民的濕地保護意識,有關部門應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大力宣傳濕地的功能效益和濕地保護的重要意義。利用“世界濕地日”“愛鳥周”“野生動物保護月”“世界環境日”等契機,利用當地網絡媒體,積極組織、開展宣傳活動,并編輯出版宣傳保護濕地的書籍、畫冊、電影和錄像片,促進全民濕地保護意識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蔣思軍.長潭水庫生態濕地建設構想及效益分析[J].青海草業,2013(2).
[2]周紅衛.論景觀設計中加強生態濕地建設的意義[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
[3]付海濤 .濰坊市河流生態濕地規劃建設體系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
[4]王淑華.鄭州黃河濕地生態旅游開發與可持續發展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377~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