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少芳
【摘要】本文分析了創新思維能力的作用及中學生創新思維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著重提出中學思想政治教學中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對策。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學 中學生 創新思維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5-0081-02
今天在加強和改進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已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的主題。所以,我認為在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也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改變傳統教育那種只偏重知識傳授,忽視能力培養,實際上,教學過程應該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和諧統一的過程。我們要允許不同意見和不同觀點的爭論,即使是一些偏激或者錯誤的觀點,也要挖掘其中正確的,有創造性的思維火花,營造民主、平等、寬松的課堂氛圍,為學生創造性地思考問題提供良好的環境,使學生形成敢想、敢說的個性品質。以本人多年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經歷的反思,得出了以下幾點結論:
一、首先我們要清楚中學生創新思維的特點。
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政治家、科學家、文學藝術家等杰出人才的創造性思維有所不同,主要表現在中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如下幾個特征:(1)想象力豐富,能獨立選材。(2)能舉一反三,聞一知十,觸類旁通。(3)能很快地適應環境,并觀察敏銳。(4)思維活躍流暢,解答問題快捷,方法獨到,見解卓越。(5)自主性強,自信、自重、自立,有較強的自理能力,不輕信他人。(6)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和強烈的探究心。
教學是科學,教學是藝術,教學的本質在于創造,沒有創造就沒有教學的發展和突破;教學的生命在于創造。沒有創新,教學就僵化停滯了。
二、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對策。
影響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因素很多,有客觀環境原因,也有主觀能動原因。從政治課的角度講,最重要的因素來自教師。第一,教師自身知識有限,會有意無意地阻礙學生開闊思路、富于聯想和善于判斷,而這些恰恰是進行創新思維的基礎。第二,舊的權威式師道尊嚴教育的影響,使學生敬畏教師,把教師當成知識的化身和代表,學生視教師為知識的唯一源泉。以教師規定的內容來回答教師的問題。,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第三,教師對有棱角的學生不感興趣,因為他們不太聽話,愛提問題,好表現自我,鉆牛角尖等等,對此,教師大都采取諷刺、挖苦、甚至刁難、打擊等做法,從而澆滅了學生智慧的火花和思維的亮點。本人認為,要克服上述弊端,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來培養、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1.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品質。思想政治課應順應思維發展的要求,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終身受益。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好奇心,這既是一種尋根問底的求知情感,也是探索未知奧秘的鑰匙,從而激發起進取的欲望。
2.讓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教師要把培養富有創造性的學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標。創造教育仍注重知識的積累,但它更重視知識結構的優化和實現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因為有知識不一定有能力,但是有能力必然擁有知識。科學方法是實現由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中間橋梁,是“知識的知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一是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二是掌握辯證思維的方法論。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變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為本動地探索發現知識。例如,在教學《珍惜受教育的權利,履行受教常的義務》一課,在課堂上教師首先讓學生輪當一次教師講解,這樣很多學生不僅充分利用教材給出的材料,而且還舉出舊中國政治腐敗經濟落后,廣大人民失去受教育的機會,悟出公民要珍惜受教育的機會和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履行受教育的義務的道理。這樣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領導能力,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普及“創新學”的知識,把教學活動變成學生的“思維體操”,突出思維方法的培訓。
3.不斷創設問題情景,激發興趣。疑問是創新的先導,當有了產生解決問題的需要時,大腦才能活躍起來,而提問題是人的天性,是一種可貴的探索精神,是創新的萌芽。所謂問題情景,是指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識處理,但可以間接用已有知識處理的情景,興趣與問題是相輔相成的,興趣引導發現問題,問題可以激發興趣。因此,教師應以尊重為前提,以激趣為條件,以自主為核心,注意在教學中形成一種使學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不確定的問題情景,制造懸念,啟發思考,由此產生矛盾、疑惑、驚訝,使學生探索作答。改變“注入式”教學,采用“啟發式教學”,把學生從教師的滿堂灌中解脫出來,投入到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之中。例如,在教學“公民依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利”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顯示: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18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以及大山深處選公仆的照片;人們為了參加選舉翻山越嶺,表現前所未有的熱情。針對上述兩組畫面,讓學生談談有什么感受。通過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以引起學生內部的“認知沖突”,給學生留有思維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對知識自己去醞釀、探究、發現、討論、總結、歸納,得出公民享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廣泛、真實、平等的,是人民參加管理國家的一項最基本的政治權利。這樣無論是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從分析到綜合,還是從個性到共性,都要讓學生有新角度、新構思、新方法,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激發他們的思維靈感對學生自己總結的概念,歸納的結論,提出的新觀點,以及分析問題的不同思路,教師都要堅持激勵性原則,挖掘學生身上的創造性思維閃光點,并與學生一起予以證實和評價。激勵學生不斷拓寬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總之,教師不能滿足于傳授具體的知識,還要揭示知識背后凝結的歷史觀念、方法和精神等,為學生盡快完成從知識的繼承者到知識的創造者的轉變打下基礎。
4.巧設疑問,鼓勵參與。愛因斯坦說:“要是沒有能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有創造力的人,社會的向前發展就不可想象。”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之所以不斷向前發展,紿終保持著旺盛的生機和活力,就是因為中國共產黨一代又一代領導集體都能結合時代的背景和特點,高瞻遠矚,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給社會主義事業以科學的指導。本人認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首要的一點就是幫助學生從思想上克服定式思維和“從眾”心理,形成獨特的思路。鼓勵學生對前人的理論和傳統觀點進行大膽質疑,對前人尚未提示的事物敢于探究。學生在爭辯中表露出的某些與眾不同的見解,“標新立異”的構思以及別出心裁的想法,哪怕只有一點點新意,都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例如,在講“理想的實現需要艱苦奮斗”時,作為艱苦奮斗的典型,我提到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有學生立即提出:在新時代應賦予“艱苦奮斗”新的內涵,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要有質量意識和效率意識,“愚公”為什么不搬家?為什么不繞路?為什么要世世代代去搬山?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我都鼓勵學生展開討論,答案未必唯一,但學生們獲益非淺。
5.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豐富的想象力是智力活動的翅膀,也是創新思維能力的基本因素之一,縱觀古今中外的文明史,我們就會發現許多著名的發明家在成名之前,都是一些近乎癡迷的“幻想家”。我國古代“嫦娥奔月”的故事,就以豐富的想象力激勵著人們去探索宇宙的奧秘。今天,這些想象已經被高科技造就的“神五”、“神六”、“神七”“嫦娥一號”等先進的航天飛船變成了現實。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用圖片,視頻展示給學生看。當然,這種想象不是瞎想,更不是妄想,而應是合理的科學的想象。它必須立足于現實,根據已知的規律,充分發揮人的思維潛能。在日常訓練中,教師應據此加強對學生想象能力的訓練。
6.訓練學生把握靈感和頓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還必須訓練和增強他們把握靈感和頓悟的能力。在學生聯系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時,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鼓勵他們深入思考,從更深層次上尋找問題背后的共性和規律性。一旦問題突破了,靈感也就隨之而產生。其實,培養學生的靈感和頓悟的能力并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對于一些問題深思熟慮后會豁然開朗,進而產生舉一反三能力的過程就是培養靈感思維能力的過程。
創造性思維既是能力的主導和靈魂,也是思想政治教學中對學生創造思維能力培育的核心,在政治教學中,作為教師必須貫穿始終。
參考文獻:
[1]邱偉光、張耀燦主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黃蓉生主編:《中學思想政治課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李甫遠、楊發展主編:《中學政治教學參考》第287期、341期、359期 陜西師范大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