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靜
【摘要】非連續性文本作為一個新生概念,受到諸多學者的關注和研究。本文從深入學習的視野下,對非連續性文本的概念和特征作了專業的論述,揭示出非連續性文本的幾個重要閱讀策略。
【關鍵詞】深度學習 非連續性文本 閱讀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5-0094-02
一、深度學習非連續性文本的概念
(一)深度學習的概念闡述
深度學習可以定義為中小學畢業生需要掌握的系列能力,簡單來說,可以歸納為六項:對專業內容的掌握;批判性思考,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發展專業思維的能力。另外,對深度學習的解讀還可以理解為學習者不僅能夠掌握和充分理解學習材料,并且將新舊知識聯系,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和認知。我國學者對于深度學習的概念界定為某一個體將在某一情景下學到的知識應用在另一新情景中的過程,在實踐過程中,個體在某一領域表現的知識及能力的特長和專長。
(二)非連續性文本
文本有連續性文本和非連續文本之分。連續性文本主要是以句子和段落為主,而非連續性文本主要以表單、表格、曲線、圖標為表現形式的一種文本類型,其中,列表是它的基本形式。對于非連續性文本,根據它的組織形式,可以分為四種類型:簡單列表、組合列表、交叉列表,網狀列表。
非連續性文本類型來自于現實生活,注重的是知識的具體運用。閱讀非連續文本是為了學習者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完成具有真實情景的任務。除此之外,非連續性文本是學生進入社會必然會遇到的文本類型,因此,培養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能力是提前為學生的未來工作和生活做好準備。
二、非連續性文本的文本特征
(一)建構性
以非連續性文本類型之一的登記式非連續性文本為例,當讀者填表格的時候必須以先前的知識為基礎,從記憶中提取信息來完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讀者要實現將作者的意義轉化,同時構建自己的個人信息意義。文本為讀者提供了指示,讀者要將這些指示的內容具體表現出來。因此,可以認為,文本的特質決定了非連續性文本的建構性,如果是同樣的情況,而使用連續性文本來呈現內容,那么必然導致繁冗,缺乏直觀性,這是連續性文本在呈現效果上大大不如非連續文本的地方。非連續性文本是建構的結果,它的建構性也是來源于此。
(二)情境性
非連續性文本具有情境性,這種情境性反映現實生活的具體需要。非連續性文本直接清楚地反映社會生活需求的信息,給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之所以要在中小學生閱讀素養中考察非連續性文本,是為了檢測學生是否具備進入社會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考驗學生運用非連續性文本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非連續性文本呈現的是現實生活中的某一狀況,它為學習者創設了一個情景,學習者需要解決該情境下的問題。
(三)分布式
非連續性文本呈現內容是具體化和可視化的,這樣對讀者來說更為輕松易懂。對于讀者的思維架構提供了支撐。因此,非連續文本的表現形式是認知性、心智性的工具。非連續性文本具有參與性,讀者需要在非連續文本的指示下共同構建完成它的內容,需要讀者參與并完成,在此過程中,讀者需要調用自己的認知資源。因此非連續文本具有分布式特征。
(四)學習者的元認知
元認知的含義就是對學習過程的調整和監控,對學習結果的反思。對于非連續性文本而言,學習者必須具備相當的知識儲備,能夠對文本內容作出推理和評價,這些都屬于高階思維的范疇。學習者在閱讀的這個過程里,需要運用元認知來監控,正確地選擇認知策略,完成非連續性文本的任務。非連續性文本的難度在于呈現的內容通常是非線性而且復雜的,學習者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反復回顧,對內容要加以充分的理解和分析,最終對問題作出評價和預測。在這個過程中,復雜的概念可以理解得更加深入和充分,進而建構知識且解決問題。
三、深度學習視野下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策略
(一)關注學習者的先前知識并發展背景知識
通過各種實證可以得出結論,學習者在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的過程中,先前具備的知識儲備具有重要的作用。閱讀時,學習者從記憶中迅速提取與文本相關聯的先前儲備知識,來補充現實文本的不足。同時,由于學習者儲備的知識不同,也會產生對文本理解不同的看法。學習者的先前知識包括兩個部分:其一是指閱讀文本之前就已經具備的背景儲備知識;其二,閱讀開始后,和還未讀的部分相對的已讀部分。因此,學習者的閱讀過程就是將先前儲備的知識和經驗與新信息聯系起來的建構過程。可見,先前的知識對學習過程的影響作用非同小可。除了先前知識這個要素,深度學習更趨于理解學習材料的重點,喚起深度的理解,聯系先前知識和新知識,實現知識的遷移和轉化,最終融入到學習者自己的認知構架中。研究證明,在閱讀和完成表格類的非連續性文本時,先前知識是基礎條件,可見,先知對閱讀時的信息提取和信息整合具有明顯的提示作用。
除了關注學習者的先前知識,發展背景知識也不可忽略,甚至應該相當重視。因為,背景知識在非連續性閱讀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對于連續性文本的閱讀,文本連貫,更有利于學習者的閱讀理解,而在閱讀非連續文本的時候,學習者有豐富的背景知識做補充,從而識別和推斷出文本中不明朗的地方,同樣能夠讓讀者達到理解深層文本意思的目的。先前知識影響文本意義的建構,背景知識影響文本意義的理解。
(二)創設與非連續性文本相關的真實存在世界的經驗
給學習者提供與現實世界相關的經驗,結合閱讀和實踐,從而提高學習者的閱讀能力。而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閱讀情景可以是個人的,亦可以是公共和職業的,還可以是教育的。個人類的閱讀情景有信件、小說、傳記等;公共的閱讀情景則包括報告、計劃、規章;職業類的包括手冊、說明書、計劃表等;教育類的閱讀情景有教材、提綱、地圖等。非連續性文本的情境性強,在日常生活中被大量的運用,學習者應在生活中培養閱讀和觀察非連續性文本的習慣,奠定閱讀基礎。在教育中,除了培養和增加非連續文本的閱讀以外,還應該主動地去創設相應的情景,組織學生親身體驗生活中的非連續文本的使用。
(三)其他幾個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策略
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策略還有學習者要以“大觀點”為中心統領全文,再閱讀其他細節部分,以大觀點為知識架構,了解概念,再以此為指引深入思考含義、引申義等內容。另外,元認知策略是指學習者不斷對反思自己的認知過程及結果,逐步改善和糾正學習的策略。學習者在具備了相當的知識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作出評判和推斷,在此過程中,元認知對整個過程實施監控和反思,從而促使了高階思維的形成。針對非連續性文本,學習者不斷地運用元認知對閱讀學習的過程進行監控和自我,尋找提取信息,評價信息,最終實現對信息進行推斷。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首先對非連續性文本的概念進行了闡述和界定,然后詳盡地敘述了非連續性文本的文本特征。最后對深入學習視野下非連續文本的閱讀策略作了進一步的探討和分析。
參考文獻:
[1]黃艷春.深度學習視角下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
[2]雍殷梅. 非連續性文本特征及其閱讀策略研究[D].贛南師范學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