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瓊++單新濤
【摘要】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表現。促使學生寫好作文,要從多方面著手,筆者結合自己的一線教學經驗,從習作素材的積累、習作自信的提升、習作方法的改進、習作興趣的激發以及習作評價的創新等五個方面入手,談談提升習作教學效果的策略。
【關鍵詞】習作教學 小學生 教學效果
【基金項目】“2016-2017學年云南省基層人才對口培訓計劃”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6-0093-01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表現。學生寫不好作文,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可能是信心不足,也可能是能力欠缺,還可能來自于興趣缺乏。要想學生能有話可寫,要從多方面著手,使學生產生習作欲望、豐富習作知識、提升習作能力,這樣學生才能寫好作文。具體而言,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回歸生活 積累素材 為習作引水注源
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教師要敢于破除“封閉式”教學的禁錮,讓學生走進大自然,讓生活的源頭活水滋潤習作園地。觀察是學生認識的源頭,是寫作的起點,尤其在孩子認識世界,練習寫作的起步階段,邁好堅實的一步,意義極為深遠。根據這一特點,在作文教學中我抓住時機通過體驗生活,鼓勵學生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到生活中去觀察,去投入,去感受,去體驗。葉圣陶先生說過:“文章必須從真實生活中產生出來”,“有了充實的生活才有好文章”。所以作文教學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引導學生到社會大環境中去認識生活,體驗生活。
二、尊重差異 提升自信 為習作提供動力
問學生為什么怕習作,大多回答是“不會寫”。為什么“不會寫”?究其原因,在于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習作基礎和能力上的個體差異,對學生統一化的習作要求遠遠超出了后進生的“最近發展區”,使得這些學生望“作”卻步,望“作”生畏。新的課程標準將以往大綱中的“作文”提法改為“習作”,并且隱去了“有中心,思想健康”的要求,“有條理”也改為“有一定條理”,旨在降低篇的要求,突出練筆性質與習作能力的提高。但這一新標準、新尺度并未為廣大語文教師所理解。從起步階段開始習作要求就普遍拔高,用成人化、作品化的標準來指導、評價學生的習作依然大行其道,習作稍有偏題、“越軌”(不符合要求、不合口味),不是否定,就是貶低,打低分、評低等級;有的教師用了不少工夫精批細改,把學生習作改得面目全非。殊不知這種“高要求”不但不能發揮學生的自我意識,而且嚴重打擊了學生習作的自信心。從心理學角度來思考教學,自信是一種強大的內驅力,有自信的學生才能寫出有個性、有豐富想象力的習作。
在習作起步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在習作能力上學生起點不一樣,無論是認識水平,還是表達能力、習作志趣都不可能在同一水平上,過多用同一“標準”衡量,必然使一部分學生勉為其難。教師要少提要求,不定框框,使學生打消顧慮,放開手腳,放膽習作,做到“敢寫”;其次要有寬容、賞識的眼光,發現習作中成功之處、閃光之點,多肯定,多鼓勵,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做寫結合 情境再現 為習作搭石鋪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學做合一”,他認為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需根據做的法子。對于學生而言,作文教學中主要是做、說、寫等幾個方面的有機統一。作文教學要避免“為作文而作文”的現象,而是讓“做、說、寫”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做”是指學生親自經歷事情,“說”是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以說促寫,教師可以有目的地安排學生每天把聽到的新聞、趣事講述給大家聽,聽后各抒己見。這樣既鍛煉了學生說的能力,又為習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寫”就是讓學生把想說的話傾訴在紙上,形成書面語言。學生喜歡輕松活潑的學習氣氛,喜歡生動靈活的訓練形式。在作文教學中我運用了情境作文教學這一方式,通過利用形象,創設或者再現具體生動的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從而引導他們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語言。只要學生愿意,可以以日記、小作文的形式形成文,這樣作文也就不再是若差事,其習作興趣反而得到激發。
四、創新講評 鼓勵發表 為習作添磚加瓦
俗話說:“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我們必須大膽改革傳統的作文批語,并注重遵循鼓勵性、協商性和啟發性原則。我們在評價學生作文時,要有一顆寬容心,要知道學生的習作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十分正常,要多些肯定,少一些不滿,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有了這樣的寬容心,我們就能發現學生作文中的“美”好,如:雖然句子不通,但篇幅較長;雖然立意不高,但是有感情,雖然質量不佳,但謄抄認真。這樣,學生從評語中就能獲得成就感,自信心大大增強,有了寫作的自信,更激發了寫作的興趣。反之,如果每次作文給學生作文提出許多不足之處,那么學生以后寫作文只能縮手縮腳,顧慮重重,前怕狼,后怕虎。
孩子害怕寫作,大多數是因為屢寫屢敗造成的。為克服這種心理,我運用表揚發表鼓勵法,即對優秀習作進行表揚,并把他們的習作發表在《優秀作文選》里(我們自己成立的班級優秀作文選),并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各類作文競賽,對學生的優秀習作則推薦給報刊發表。每次的習作鑒賞課上,我都給他們提供表現自我的舞臺,讓入選的優秀小作者通過面對全體同學朗讀自己的習作或者優秀片斷,使他們產生一定的成功感,之后再把他的習作裝訂在班級優秀文選里,擺放在教室的學習角里,大家可隨時去翻看。這大大增強了小作者的榮譽感。沒有入選的作品,我也會盡量從中找出好詞、佳句等閃光點進行表揚,使每一次表揚的鼓點歡快的敲打在學生的心坎上,激起了全班學生的習作熱情,學生再也不把寫作看成是一件難事了。已經發表習作的學生,會有信心爭取繼續寫出佳作,一時還沒有發表的學生,則積極、主動地開始練筆,以求提高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