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禮英
【摘要】小學數學是教育教學的主要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必修課,對于小學生而言,數學學習的難點較大,在實際解題的時候很難掌握要領,尤其是最難的數量關系題目,在做此類應用題的時候,很難抓住要點,甚至找不到列等式的方法。眾所周知,小學數學解決問題中的難點就是數量關系的教學,據調查發現,很多學生表示對此模塊掌握不好,不知道如何解題。針對這樣的現象,本文就結合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對解決問題數量關系的教學進行分析,明確其地位,并找到有效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 解決問題 數量關系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6-0149-01
隨著教育教學的改革和深入實施,小學數學教學在新課標的理念下提出了新的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不在于提高學生的成績,而是幫助學生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樹立他們的數學思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數量關系作為解決問題類題型的一種解題辦法,自然受到了教師的關注,它不僅關乎著學生小學應用題的學習,還影響著他們今后的學習狀況。對此,下面就對教師爭論的焦點和數量關系教學的特點,對其重要性進行解讀,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一、數量關系要不要改革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小學數學中的很多內容都發生了變化,針對數量關系要不要改革的爭論也甚囂塵上。通過研究發現,新課標教材淡化了數學中有關數量關系的教學,但是很多題型還是會涉及到此類方法。也就是說,數量關系并不可能徹底改革和完全淡出教學內容,其重要性依舊明顯。
二、數量關系在解決數學問題中的重要地位
所謂的數量關系,就是在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應用題中要找到各類數據之間的關系,通過彼此之間的這種關聯建立等式。它對學生的邏輯能力、語言理解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做好分析和統計教學。另外,在實際教學中,要解決數量關系題目一般包括運用的是分析法和綜合法,要從問題入手分析條件,或者綜合考量題目,將各類數據整合起來,得出最終的式子。
所以,我們能夠得出結論,即數量關系在解決數學問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解決很多應用類題目的關鍵,也有助于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
三、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策略
基于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數量關系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教師必須結合實際,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分析,找到有效的策略實施教學。
(一)用數學化的語言表述生活問題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規律、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的實際,讓學生到生活中“找”數學,“想”數學,真切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如一年級教材中,一道加減混合運算,題目以圖的形式呈現:左邊一幅圖為一池塘里有6只鴨,岸上向著池塘方向有3只鴨;右邊一幅,池塘里有5只鴨,背著池塘有4只鴨。讓學生列式。題的本意是6+3-4=5,但多數學生一臉的茫然,無從下手。或者亂列一通:9+9=18,6+5=11等。但如果讓學生用語言描述:池塘里原來有6只鴨,又來了3只;后來走了4只鴨,現在還有多少只鴨?這樣列式就容易多了。
(二)用生活化的教學找到數量關系
教學是對生活的升華,良好有效的教學往往離不開生活。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從生活出發,基于生活的角度找到解決問題的數量關系。對此,教師要有目的、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對周邊的事物進行觀察,明白數量關系與生活緊密結合。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去超市買東西的過程,然后從中挖掘其中蘊含的數量關系,并建立相應的模型進行教學。
(三)反思總結,經歷“學”數量關系的過程
小學生年齡尚小,學習時間短,數量關系的學習難度又很大。基于這樣的現象,教師要善于總結和反思,在反復的學習和對教學過程的分析中學好數量關系這門課程。對此,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機械教學方法存在的不足,不是直接告訴學生數量關系,而是用更為生動的方式教學。例如,問學生:有兩份卷紙,每份5張,那么卷紙一共多少張。最開始教學可以讓學生自己數數,然后再接著問,如果張數不變,有三份呢?四份呢?以此類推,學生就能得出數量關系每份數×份數=總數。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并在實踐中牢記關系式。
結語
總之,數學問題的解決,是數學學習的歸宿。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獲得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體驗,嘗試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在實際教學中還要將數量關系的教學融入生活,讓學生在感受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同時,學習數學的思想和方法,獲得解決問題的策略。
參考文獻:
[1]胥艷芬.如何處理好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中直觀性與抽象性的關系[J].西部素質教育,2016,(18):186.
[2]王映.構建優化提升——談低年級數學解決問題中數量關系的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5,(22):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