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燕,呂艷清
(江西省贛州市第五人民醫院手術室,江西贛州341000)
骨科手術中急性壓瘡形成分析及手術室護理體會
鄧 燕,呂艷清
(江西省贛州市第五人民醫院手術室,江西贛州341000)
目的研究并分析骨科手術中急性壓瘡的形成和手術室護理措施。方法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間共收治骨科手術患者128例,其中,形成壓瘡患者20例,將其定為觀察組,其余108例未形成壓瘡的患者定為對照1組,另隨機選取骨科手術患者50例,分析觀察組壓瘡形成原因,并給予相應的預防壓瘡護理,將其定為對照2組,觀察護理效果。結果手術時間、患者水腫情況、尿失禁和APACHEⅡ是導致骨科手術患者形成急性壓瘡的危險因素,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給予對照2組患者相應的護理措施后,對照2組患者無論在臨床護理滿意度、還是在護理投訴率、護理差錯率等方面均優于觀察組和對照1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骨科手術中急性壓瘡的形成原因進行分析并對患者進行科學的預見性護理不僅可有效降低患者急性壓瘡發生率,且可有效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值得推廣。
骨科手術;急性壓瘡;危險因素;護理體會
壓瘡主要是指在壓力與摩擦等共同作用下導致的皮下組織和骨突部位出現的局部損傷,常見于骨科手術患者[1]。壓瘡是骨科手術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嚴重的壓瘡不僅可影響患者的康復,且有可能由于感染或疼痛等原因增加住院治療時間,危害較大。相關文獻報道顯示,我國骨科患者壓瘡并發癥發生率為1.4%左右[2]。隨著現代基礎醫學的不斷進步,雖然壓瘡的臨床發病率有所緩解,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管理難題,且治療不易[3]。為了進一步分析分析骨科手術中急性壓瘡的形成,從而為骨科手術患者預防壓瘡提供更為科學的護理建議,我院特開展本研究,并作出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間共收治骨科手術患者128例,其中,男80例,女48例,患者年齡18~76歲,平均年齡(58.5±5.5)歲。住院時間1~15 d,平均住院時間(5.8±4.9)d。本組患者中,55例合并水腫、低蛋白血癥或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全身麻醉58例,局部麻醉70例。壓瘡形成患者20例。患者的壓瘡面積為0.5 cm× 8 cm~10 cm×10 cm之間。無壓瘡患者108例,將其定為對照1組、另隨機選取骨科手術患者50例,分析觀察組壓瘡形成原因,并給予相應的預防壓瘡護理,將其定為對照2組,觀察護理效果。3組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另外,觀察組患者與對照2組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參照相關標準設計并制作“骨科手術患者壓瘡形成因素調查表”,在20例患者壓瘡形成后,組織手術室護理人員在12 h內對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記錄和統計,明確患者的壓瘡形成原因,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臨床護理對策。“骨科手術患者壓瘡形成因素調查表”中應包括的具體內容如下: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體質量、骨折類型、麻醉方法、手術人員信息、手術地點和設備、壓瘡形成因素等和護理流程等。
1.2.2 護理方法以20例骨科手術患者為依據,分析骨科手術患者壓瘡形成原因,并給予對照2組患者有針對性的臨床護理措施以降低骨科手術患者急性壓瘡發生率。具體的護理措施如下。
首先,護理人員應加強急性壓瘡知識的培訓,端正態度,正確認識壓瘡的形成原因與危害,積極預防。每周定期為手術室患者講解急性壓瘡的相關知識,并通過演示的方式指導護理人員掌握壓瘡的正確處理方法,加強考核,正視急性壓瘡的危害,提高臨床護理質量。
其次,在骨科患者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積極的體位護理,必要時使用舒適的體位墊,避免急性壓瘡。
第三,手術室護理人員應形成良好的護理習慣,在提高護理質量和水平的同時降低手術并發癥的發生。手術室護理人員應加強洗手,注意保持室內溫度和濕度,加強對手術器械的消毒和檢查。
第四,保持患者皮膚干燥、清潔,術中注意為患者保暖、防潮,必要時留置導尿管。手術中盡可能避免患者體液和血液外滲刺激皮膚,及時更換床單。
第五,積極配合手術,盡量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手術,做好手術器械的準備、熟練掌握手術步驟與器械的使用,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
1.3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中的數據經過SPSS13.0數據處理系統的分析和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手術時間、患者水腫情況、尿失禁和APACHEⅡ是導致骨科手術患者形成急性壓瘡的危險因素,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1組患者各項指標對比
在對急性壓瘡形成原因的基礎上給予對照2組患者相應的預防護理措施,結果顯示,對照2組患者無論在臨床護理滿意度、還是在護理投訴率、護理差錯率等方面均優于觀察組和對照1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投訴率和護理差錯率對比
急性壓瘡是大手術中常見的并發癥,主要是指由于局部機體組織長時間受壓導致的血液血管障礙,進而使皮膚和皮下組織血液供應不足、缺乏營養成分而形成的局部組織破潰和壞死[4]。急性壓瘡極為嚴重的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與治療效果,不僅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長患者的住院治療時間,且增加了患者的治療費用和經濟負擔。因此,積極對顧客患者手術中壓瘡的形成原因進行統計、分類和整理,從而為患者提供具有針對性和預見性的臨床護理措施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不僅可提高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且有助于降低臨床護理差錯與投訴事件的發生率,意義重大[5]。
本研究以我院128例骨科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20例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形成了急性壓瘡,將其作為觀察組,通過對上述患者壓瘡的形成原因進行分析和整理,得知導致骨科手術患者壓瘡形成的原因包括患者的手術時間、水腫、尿失禁和APACHEⅡ評分等。從患者的手術時間來講,手術時間長,患者的局部組織受壓時間長,相關組織在長時間處于低灌注與缺血狀態,極易出現急性壓瘡[6]。相關文獻報道指出,手術時間不應超過4 h,之后,每延長30 min,患者發生急性壓瘡的幾率可增加33%[7]。從水腫方面來講,水腫可導致患者組織間液不斷增加,并引起患者皮膚腫脹、彈性下降,此種狀況下,患者的皮膚抵抗力下降,極易發生急性壓瘡。從尿失禁方面來講,尿液是一種可增加皮膚潮濕度的物質,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細菌繁殖,在患者皮膚防護機能下降的情況下,尿液極易通過皮膚發生感染,進而導致骨科手術患者發生急性壓瘡[8]。因此,針對顧客患者壓瘡的形成原因制定個性化、預見性的臨床護理措施對降低患者壓瘡的發生率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對骨科手術中急性壓瘡的形成原因進行分析并對患者進行科學的預見性護理不僅可有效降低患者急性壓瘡發生率,且可有效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1]孫玉梅,張雪.手術壓瘡的護理研究與預防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4):305-307.
[2]管曉華.骨科手術中急性壓瘡形成分析及手術室護理[J].吉林醫學,2013,34(32):6820.
[3]黃菊芬,彭建,區鈺強,等.持續質量改進預防骨科大手術中急性壓瘡形成[J].全科護理,2010,8(26):2381-2383.
[4]謝鳳霞,謝少媚,區鈺強.骨科大手術中急性壓瘡形成因素分析及護理[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9,15(20):98-100.
[5]勞進娟,鐘桂枝,史清梅,等.高齡患者髖關節置換術中急性壓瘡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6):103-105.
[6]馬小玲.手術室急性壓瘡形成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2,26(4):105-106.
[7]尹大菊.手術中急性壓瘡形成原因分析及護理策略[J].職業衛生與病傷,2014,29(4):254-256.
[8]莫世英.手術室患者壓瘡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吉林醫學,2016,37(1):243-24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