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山水畫從開始到現在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而作為中國山水畫的基本語言——線,從單純以“春蠶吐絲”式表現形式的狀態發展到后來各種各樣的皴法。它不僅有表情達意的功能,也是在中國山水畫中落實意象的最佳造型手段。只有用線作為造型手段才能在宣紙上最自由地“造物在我”,最為自由地指示落實意象。線是落實由眼里到心中的意象的獨特造型手段,也成是山水畫元素的不二之選。
關鍵詞:中國畫;山水畫;皴法;筆墨;造型理念
作為中國山水畫特定的語言符號“線”,它具有獨特的審美要求。
在山水畫中因為線的使用,而使其成為不單是造型方法手段更是精神的寄居之所。在《莊子大宗師》“安排而玄化,乃入于寥天一”提出來后,便被敏感的中國文化人發揮了到極致。中國山水畫追求形式后面的生命律動,其形式是內在的、有機的、生命、自然的,所以山水畫的線講究氣斂內充,如每根線都要形成“一波三折”的運用變化忽視了墨的多種施用,那就等于否定了“中國化”。
一、中國山水中的線具有的特性
首先:線只是一種指示性的符號、手段,線只能表現山石形狀,按形體深度,線只能表現山形的結構關系,所以線一方面要求具體地描述形狀,另一方面還要求條理化,使線本身要達到一種美的線形組合。
其次:山水中的線是塑鑄山石結構、氣勢的主要手段,山水畫技巧最基本、最活躍的因素有相對的獨立性,有自身的一整套形式規定線條,按這種規定性組織而形成的相應的形式美感。山水畫將線的初戀熱情一直保持至今,并在上千年的廝磨之中將線發展為一種成熟的高級的造型語言。線的這種性質,要求用線更多地經過主觀的篩選重組。因此線的創造及應運不是模仿提煉而是辨識指示,這種辨識指示不是指向符號本身,而是指向被指向物——山水,是表意性與概略性的統一。更為重要的是并非因為線的這種虛擬性和指示性就可以導致用線的隨意行為,造物在我,比模仿物象有著更為艱難的內容,作為山水畫的運作,它不可以被隨意地個人化使用,由于用線的悠久歷史,以及線的廣泛使用(書法),線的各種形態及形式規定,有如音樂上對每個音的嚴格規定,如起收的方式,如各種皴法的線型、線的好壞,不是由畫家本身為所欲為,而它是以客觀性語言及客觀物象為基準,這種假定性語言則由大家認可。
二、山水畫線的功能與形式規定
山水畫的線是一種人為的假定性符號,它有著獨特的形式內涵。
第一,中國山水畫用線同樣也具有界形功能,線幾乎是山水畫中界形的唯一手段,因此,可以這樣說,離開了線,山水畫甚至可以說中國畫造型就無法成立。
第二,線除了界形的功能外,它還具有造型手段,它可以表現不同地域的山石的不同形狀、質感與肌理,如“披麻皴”由若干短的線條所組成。不同形態的點、線可以體現出不同的意蘊。懷素提出“折釵股”線條圓潤、遒勁、堅韌富有動感活力,又如“大圓點”沉著響亮,“胡椒點”空空松松有跳動感,大小渾點重疊渾厚,有蒼茫之意。此外歷代書畫家還喜歡用生動形象的比喻來闡發線條自身所具備的美學價值。如東晉衛夫人《筆陣圖》中談到“橫如千里陣云”、“點如高峰墜石”、“垂為萬歲枯藤”等等賦予線條美學意義,它還可以表現物體的量感,通過線條勾勒的手感和結構、方式所產生的不同的張力。
第三,山水畫的用線還具有傳情達意,抒發性情的主觀表情功能。山水畫家在解決形狀的客觀性內容的同時,往往更注重通過線條的變化來界于形體,線本身的表情功能依然存在。宋元后,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尤其是文人畫的興起,與大盛山水畫中的線以書寫形態,使得中國山水畫的每一筆線都意味深長,耐人回味。
從元代始山水畫逐漸確立了“不拘形似”以追求筆墨和詩、書、畫、印相結合為宗旨的審美體系。筆墨趣味獨立于繪畫形象之外的審美欣賞價值得以確立,中國山水畫的基本語言---線,開始從單純以表現形象的狀態中走了出來使山水畫的語言形式的內在價值,在筆墨形式的組合結構中顯現出來。
第四,線從其產生一直到現在上千年的歷史,一直都在使用。悠久的線條使用史,線的構成安置,線的微妙變化及調性等形式上的品位,以及對線的氣、骨、韻、力等內在品質上的品位,完全可以達到對線條本身的獨立欣賞。
三、山水畫中線的形態的組織方式
山水畫中線在受心物的限制之外,尚有明確的客觀性,形式規定在某種程度上,這種形式規定遠遠超過了心物的限制。以至于初學者不得不先進入這種形式規定,當然這也與南北分宗有著密切的關聯。
山水中的線由長短、粗細和走勢三種要素所組成。這三種要素的不同變化決定一條線的形,實際上"皴"只是一種線組織的方法。如:披麻、直擦、雨點、卷云、解索、折帶等。也是不同的線的組織形式,更有像個字點,介字點、梅花點等。幾乎所有的點法都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線組織方法,各個形態的組織形式是有區別的,"皴"一般來說要密集一些,因為皴最終可能反復多次形成肌理。擦的組織是層次間的組織,而點則有密有疏,密者大珠,小珠落玉盤,疏則廖若晨星。總之,線形態的組織方法大略可為兩種:一是規則組織形式,二是不規則組織形式。規則的組織形式又有兩種:一種是重復如披麻、折帶為同線條的重復排布。 一種是漸變,為近似線條之間的形態銜接。不規則組織形式也有兩種:一是突變,指此線與彼線條的并置而產生形態上的沖突與矛盾,這種排列往往有強化用線的形式效果的作用。突變可以利用的方式很多,只要兩個形態之間是矛盾對立的情形便可成立。另一種是形態的混合,混合的方法是把兩種以上的線的形態綜合運用,利用突變,漸變,重復等方法進行組合排列,以期達到更為豐富的形式效果。規則的組織方式給以古典,明晰的秀美感覺。
不同的點線有它自身的特色和美感。古往今來,藝術家們之所以在線條的發掘和應用中樂此不疲,中國山水畫數千年的血脈流傳早已形成它自己的內在規律和獨特性,有它自己的理論體系和美學觀以及獨有的技巧特色。線型語言作為中國山水畫語言形式,對藝術美的創作起了重大的作用,顯著地表現了我們民族繪畫的特色和審美特征。
四、結語
在當今社會的浮風的盛行,喧囂的都市中充滿了機械味道,浮躁的環境里沒有過多的陽春白雪。而向往安靜,純潔的藝術工作者,則更親進于追求當代藝術與傳統文化元素的結合,以此尋找探索新的純凈而典雅的心靈共鳴。對中國山水畫的新挖掘,及人文空間的再造。在創作過程中使山水畫藝術形式更為突出。
作者簡介:張利輝(1986.01-),男,甘肅成縣,甘肅省成縣同谷書畫院。研究方向:中國畫。職稱:四級美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