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列賓是19世紀后期俄羅斯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繪畫大師,他是巡回畫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繪畫作品充滿了對現實的思考,表現了對俄羅斯窮苦人民的同情和封建統治的控訴,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正因如此,本文選擇了現實主義繪畫創作的典型代表人物列賓進行探究。在對現實主義繪畫創作的理解和認識的基礎上,結合列賓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代表作品,對其繪畫中的現實主義藝術因素比較突出的方面進行探究,有助于對列賓的現實主義繪畫藝術有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有利于更加透徹理解現實主義繪畫的使命是真實地反映客觀現實的本質和歷史本質。
關鍵詞:列賓;現實主義繪畫;現實主義創作
在論述列賓現實主義繪畫之前,我首先談談對現實主義繪畫創作的理解和認識。現實主義產生于19世紀中葉的法國文藝界的一種文藝思潮。然而現實主義作為美術上的專門術語出現時間較晚,源于1855年庫爾貝舉辦的一次個人畫展。現實主義提倡客觀地觀察自然和社會,通過對典型環境和人物的描繪,深刻地反映現實生活的本質。現實主義繪畫創作強調美術反映現實的社會生活,現實主義美術家很重視生活實踐和美術實踐,在實踐中發現美和表現美。他們不回避丑,對現實中的丑惡現象敢于正視、批判,從而揭示生活的本質和歷史的必然。在表現手法上,現實主義美術一般采取寫實的手法,注重細節的真實,盡量按照生活本來的樣子來描繪。
在老師克里姆斯科伊的影響下,列賓接受了當時俄羅斯民主的思想,與時代相適應,給俄羅斯繪畫帶來了一股新鮮的風潮。在列賓的繪畫中,對現實的批判和思考是非常多的。第一方面是對于社會底層群眾的關心和同情。這一方面的代表作品有《伏爾加河上纖夫》等。這幅作品在 1861 年沙皇俄國開始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大背景下產生的。他利用暑假與畫家瓦西里耶夫一起去伏爾加河考察民情和寫生,畫了很多纖夫真實的形象和素材。用3年的時間創作完成這幅世界名作。畫中被烈日炙烤的焦黃的河岸上,列賓畫了十一個飽經風霜的勞動者,他們在炎熱的河畔沙灘上艱難的拉著纖繩。他們中有老有少,個個都衣著破爛、面容憔悴。領頭的是一位胡須斑白的老者,眼睛深陷,堅毅的面孔透出飽經風霜的智慧,但愁苦的表情仍然顯示了他對于艱苦生活的無奈。背景運用的顏色昏暗迷蒙,空間空曠奇特,給人以惆悵、孤苦、無助之感。整部畫作的風格是非常壓抑且傷感的,表達了列賓對最底層人民悲慘遭遇的同情。
第二方面是對民主主義者以及革命運動者的關注,這一方面的代表作品有《意外歸來》等。列賓創作了一部分民主主義者以及革命者的肖像畫,主要目的在于歌頌贊美英勇不怕犧牲的精神。《意外歸來》這幅作品向人們講述了一個革命者被流放突然回到家里的場景。主角身穿褪色的肥大的大衣,腳上是沾滿泥土的靴子,他歷經長途跋涉才與親人相見,他的姿態有些猶豫,似乎在這久違的家中他覺得自己像個外人,但他的神態卻透出堅毅、勇敢。女傭把門打開,以疑惑的目光看著這個“不速之客”,他的出現使全家陷入一片驚愕之中。桌邊坐著的兩個孩子,稍大的男孩兒欣喜地抬起頭注視著,嘴巴吃驚地半張著;較小的孩子有些膽怯地把目光從讀著的書本移向“陌生人”二者形成對照,表現出革命者離家時間之長。母親驚喜的表情深情的眼神和妻子緊張的面部都表現出驚訝和歡喜交錯的心情。列賓抓住流放者跨進門坎的一瞬間,以及每個家庭成員的表情動作,向人們展示驚喜意外種種復雜的情感。這幅畫表現了俄國沙皇統治下受壓迫的革命者的遭遇以及給革命者家庭的不幸,贊頌了革命者英勇不怕犧牲的精神,表達了列賓自己對民主革命的熱衷和傳頌。
第三方面是對封建主義統治者的殘暴不仁進行批判。列賓創作了一部分的歷史題材,雖然看起來和當時的沙皇俄國的發展已經很遙遠了,但是列賓就是想通過這些過去的歷史事件,來映射當時的沙皇俄國執政者是如何利用謊言和暴力去控制國民的。熱愛國家和民族就是列賓運用繪畫進行現實主義批判的重要原因。這一方面的題材主要的代表作品是《查波羅人給土耳其蘇丹寫回信》。這幅作品經過漫長的12 年才得以完成。1878 年,列賓構出第一幅草圖,他為搜集有關歷史資料和尋找烏克蘭聚居的查波羅什人的后裔,先后三次去烏克蘭做調查研究。他以學者的認真態度,研究查波羅什人的習俗、服裝、發式、武器、用品,先后畫了成百張草圖。深刻體現了列賓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客觀地觀察自然和社會,通過對典型環境、典型人物的描繪,深刻地反映當時生活的本質。
列賓的作品不僅對現實中的丑惡現象敢于正視、批判,同時在實踐中善于發現美和表現美。他不僅憂國憂民,熱愛自己的祖國,體恤同情下層的勞動人民;同時他也十分熱愛自己的家庭。代表作品《蜻蜓》,這是列賓家野外寫生的作品之一。他使用了有節制的色彩,依然給人以豐富多彩的感覺,使畫面充滿陽光和空氣感。列賓在創作時盡量保持人物的自然靈性,真實樸素地描繪了與自己親近的人物形象。畫中這位活潑可愛的女孩是畫家的女兒,她在父親面前沒有任何矯揉造作之神態。
當代中國正處于偉大的歷史時期,經濟的發展需要積極健康的、昂揚向上的精神力量來鼓舞,需要更多更好的作品問世。為此,反映當代中國各階層中的典型環境下的典型人物,既適應現實主義創作的內容需求,又是紀錄和歌頌時代精神的社會需求。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充分體現了藝術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同時,現實主義作品能夠被廣大群眾接受和認可,只有貼近大眾審美需求,藝術才能真正貼近生活、貼近人民群眾,回到藝術為人民的社會主義文藝方向上的根本性問題。作為青年的藝術學生,繼承和發揚現實主義創作精神是非常神圣的歷史性使命。我們應當堅定地沿著現實主義繪畫創作之路走下去,深入地把握我們中華民族的生活和精神,不斷抒發對真實生活的真情實感,扎實穩固寫實能力。為現實主義創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竇薛霖.列賓與俄羅斯批判現實主義繪畫[J].改革與開放,2011.
[2]佚名.俄羅斯美術史[M].藝術家,2000.
[3]徐莉萍.19世紀俄羅斯批判現實主義繪畫追蹤[J].藝術評論,2009.
作者簡介:明睿智(1991.12-),女,天津工業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