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色彩對于人們來說是必不可缺的一種語言藝術,它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占著非常獨特的地位。色彩無時無刻不對我們的生理心理帶來一些變化,常常會因為色彩的改變心情也隨之改變,而色彩對于電影、設計、藝術領域來說則更加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只有把他運用好生活才會隨著色彩更加的豐富。色彩已成為電影的基本建構元素之一,它在電影里擔當著再現客觀事物,交待環境的作用。運用色彩的可以表達情感、渲染意境,用色彩的視覺語言來表達電影的內涵和形式的美感,用色彩的象征,張揚個性,引起觀眾的共鳴。色彩在電影畫面中最終表現出來的是色彩運用的主觀性,是元素的運用,也是手段的運用,更是風格的運用,所以在選擇色彩時應注意色彩給人帶來的各種感覺,在電影中可以影響觀眾的直接感受。
關鍵詞:色彩;電影;設計
電影作為一個已有百年歷史的藝術門類,從最初的默片、黑白片到如今的立體聲彩色片,經歷了從技術到藝術的不斷探索與完善。《浮華世界》的誕生,標志著電影從黑白片進入彩色片時代,色彩也成為了電影表現的重要元素。色彩本身能引起情緒反應,在視覺世界中它是生命和活力的象征,是自然美的一種最生動的屬性,因此色彩成了藝術表現中的一種傳統手段。色彩已成為電影的基本建構元素之一,它在電影里擔當著再現客觀事物,交待環境的作用。運用色彩的可以表達情感、渲染意境,用色彩的視覺語言來表達電影的內涵和形式的美感,用色彩的象征,張揚個性,引起觀眾的共鳴。色彩在電影畫面中最終表現出來的是色彩運用的主觀性,是元素的運用,也是手段的運用,更是風格的運用,所以在選擇色彩時應注意色彩給人帶來的各種感覺,在電影中可以影響觀眾的直接感受。
說到色彩在電影中的運用就不得不提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他導演的《藍》《白》《紅》三部曲是將色彩永遠到極致的電影。電影《紅》在表達博愛的根基,是基耶斯洛夫斯基三部曲的收尾之作。影片的情節是以瓦倫締娜和老法官的交往為主線展開的。瓦倫締娜常穿紅色的毛衣,或者紅色的裙子。她的屋里布滿了紅色。年輕法官屋里是褪色基調,但點綴著紅。老法官別墅蕭條,瓦倫締娜第一次進屋以暗綠為主,輔以褪色的橙色和雜亂的灰黃,當她看到老法官的時候,才出現一把紅色的椅子和蘇格蘭紅底黑格的披巾,暗示著老法官內心深處有人性的溫暖,有紅在掙扎。從這條披巾紅黑相間的使用,和瓦倫締娜海報頭發黑與背景紅的使用,和年輕法官的車也是使用紅與黑,我們會注意到黑色在影片中常常表達這樣的意象:愛受到威脅甚至踐踏。在攝影師與瓦倫締娜選海報照片那個場景,他滅了燈想曖昧行事,此時兩人剪影全黑,而瓦倫締娜在黑暗中拒絕了他。要知這時他們選定的照片正放在桌上,雖然處于黑暗之中,可紅還是戰勝了黑。另一次是年輕法官爬樓追查真相,在爬過一串大玻璃窗時,身體被拍成黑色的剪影,窗子是褪色的橙,當他露臉驚恐地看到真相時,臉龐在墻角轉出,由黑轉為燈光褪色的橙,直到慘白。《紅》中看到愛情的人會失望,因為基耶斯洛夫意外輕松地跳過了愛情,他要表達的是:“愛”需要“同情”的力量來捍衛尊嚴。
在國內,張藝謀也是將色彩運用到電影中的典型代表,張藝謀對色彩的把握在他的影視作品中是一脈相承的特別是在對濃度很大的整塊色彩的運用鋪陳上。從他的電影作品看構圖新穎,畫面華美,色彩絢麗,帶有極強的主觀性和變現意識,色彩效果夸張,沖突強烈,形式感也是異常強烈,并且往往會選擇那些富有強烈視覺性的物象來表達主題。
電影《英雄》中則是由純色轉向多色,用了許多不同的色彩來表達出不同的內容,電影中人物服裝的色彩不僅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而且具有區分電影中故事情節的功能。《英雄》由白、藍、紅、綠、黑五大顏色構成,其中是以黑色作為基調。白色是象征最美麗的死亡,藍色象征最崇高的較量,紅色是象征最熾熱的生命,綠色象征了最寧靜的回憶,而黑色是象征最博大的胸懷。電影《英雄》將這些顏色結合的非常融洽,并沒有給人嬌柔造作的感覺,多種色彩的運用并沒有影響電影故事以及情節的整體感,達到了相得益彰的意境。另外,這些色彩創意還包括了多重意義,影片先運用顏色來講述了三個不同的故事,其次,由于有了色彩上的時代分隔,使觀眾在理解故事情節上減輕了壓力,并且觀眾對不同顏色的理解也激發了不同個體潛意識里的聯想,以顏色的象征意義帶領觀眾輕松的走進劇情。
《英雄》把大漠拍到了極致,萬里長風中飛逝的兩匹孤騎,或者是煙塵起舞,鐵甲武士在荒漠上排出巨大的陣勢,漣旗恍如殘雪,帶著風沙的震耳吼聲,拌和著鐵盾金屬撞擊的敲打,營造了一個令人震動的世界,以突兀的視覺沖擊力賦予了色彩本不具備的意識形態。
張藝謀的電影作品里色彩使用既有自己偏愛的主色調,更有不同色彩的混合、雜糅、對比,制造出一種單一色調無法比擬的震撼效應,而且色彩對比的強烈與和諧同影片的起伏跌宕形成了一種關系。《英雄》構筑為三段式結構,紅藍白三色的對比,也是真偽故事的對比。第一個故事主色調為紅色,紅色意味著強烈,動蕩而狂亂,是無名與秦王對話時講述的,有的是愛恨情仇,殺戮流血。第二個故事的主色調是藍色,藍色意味著和諧,安寧,友誼,這個故事是秦王講述的,他識破了無名的謊言。第三個故事才是真實的故事,主色調是白色的,白色意味著純潔的愛情,純潔的友誼,純潔的肝膽相照,純潔的生命之托。
《英雄》的單色調,偏執色彩的運用和符號式的象征使它成為當時在國內外反響極大的一部華語電影。電影里的無名每訴說一個故事,電影中的畫面都都在變換著一種大面積的高純度的主題顏色,由人物服裝、空間背景搭配構成而沒有重復。色彩心理學研究表明,純度高的色彩能使人產生更強的視覺印象和心理活動的反應,比起飽和度低的顏色更具有跳躍感,由此可以看出張藝謀對色彩是敏感的,對色彩飽和度的把握更是真的令人折服。
【參考文獻】
[1]張紅波.張藝謀電影《英雄》中色彩的敘事功能[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報,2003(05).
[2]葉菁.試析電影《英雄》的色彩語言的應用[J].電影文學,2012(11).
[3]黎曄.淺探色彩在電影藝術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1(05).
作者簡介:陳堯(1993.01-)女,天津工業大學藝術與服裝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