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定容
摘要:藝術不但是民族的精神火炬,還是時代的前進號角,其可以引領時代風氣、代表民族風貌。實施全民藝術普及工作,不僅可以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還能充分發揮國內文化大國特質,推動社會進步,引領人民向前。全民藝術普及工作,提高國民審美素質不能一蹴而就,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遇到難題。實施全民藝術普及工作,促使人民群眾遠離低俗文化,摒棄腐朽觀念,創新文化發展,營造文化氛圍。本文分析了綜合文化站在全民藝術普及中的作用。
關鍵詞:綜合文化站;全民藝術普及;文化氛圍
一、概述
藝術,是一種以固定形態去展現文化思想的形式,隨著歷史文化的積淀與傳承,藝術性與文化性已經水乳交融。藝術體現的是現代人們的精神藝術,藝術家們根據所處的真實環境,所創造的飽含時代氣息的相關作品,可以是文學、書法、繪畫、雕塑、音樂、舞蹈、戲曲、影視等等。每個藝術作品都有屬于它自己的含義與特點,是一種對思想的美化與表達。藝術文化是以固定形態來表現文化,源于形態但高于形態,既參與了社會文化的傳播與發揚,又是政治經濟與文化之間的互動橋梁。當代中國,藝術處于較為特殊的一個時期,雖然發展較為迅速,但并沒有做到很好的藝術普及。如部分藝術院校教學中,很多藝術流派被簡化甚至略過,造成學生對于藝術的認知達不到該有的水準。藝術的傳播與群眾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藝術普及還沒有深入到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在如何轉化藝術的文化價值上,如利用商業有關形式將藝術常識與觀念普及到群眾的日常生活當中,還需加強與提高。
二、綜合文化站在全民藝術普及工作的重要作用
提高群眾審美水平。感知美、理解美、鑒賞美以及創造美等可以體現出審美素質的總體。感知美要求人們準確敏銳感知美的事物,在此基礎上形成辨別美的能力;理解美,就是審判與評價美的能力,其要就人們在感悟欣賞美的基礎上深入思考、理解美,以此懂得如何把握美、理解美,感悟美的真諦;鑒賞美,就是鑒別與欣賞美的能力,其要求人們區別審美層次,提高藝術品位,體悟美的價值;創造美,就是結合其他能力,對美實施創新,使自身不但可以欣賞美、理解美,還可以變身成為美的創造者。提高人的審美素質,不僅可以提升人們精神世界,還可以促使人們在認識美、發現美、了解美的基礎上發展美、創造美。國內的文化發展體現出國內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擁有無與倫比的文化底蘊,國內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對美的運用體現在音樂、設計、文學、美術、建設等各個方面,這也展現出國內審美的發展歷史,表明人民審美隨國內藝術發展而發展。
落實文化強國戰略。作為人的本體素質,審美素質意味著人的精神層次和生活品味。經過階段性針對基礎培訓、沙龍交流活動、互動藝術體驗、群眾參與演出以及文藝精品賞析等形式,可以采取多樣化方法實施全民藝術普及,這不僅激發出人們對美的創新能力,還可以豐富精神世界,提升審美素質。通過藝術普及活動,人們不但提升了自身的藝術鑒賞能力,學習到許多藝術運用手法,還優化了自身感知藝術的能力,提高自身生活質量,進而提升全民創造力與社會創造力。除此之外,人們的審美素質還體現在自身日常生活與社會活動中。當今時代,文化藝術發展迅速而繁榮,提升國內國民審美素質,可以推動時代潮流,引導潮流走向。實施全民藝術普及,能夠使國內全體人民汲取優秀文化藝術,不僅可以為人民深入了解與欣賞優質文化提供幫助,豐富人民精神文化世界,還可以提升人民審美素質,創造嶄新的文化形式與文化活動,為文化發展與創新提供新鮮元素,落實國內文化強國戰略。
普及藝術知識。藝術,是將現實社會典型文化融入到實際形態中加以體現的一種形式,其內容涉及多種領域,文化站想要做好在人民群眾中的普及工作,可以借助場地設施、網絡科技平臺、微信等多功能交流軟件、展開會議講座以及培訓等多種途徑,提升文學藝術的生動性,吸引群眾對藝術知識了解的積極性,從藝術基礎知識等常識入手普及,使群眾可以更好的從源頭了解藝術,從而進一步去探究藝術獨有的規律特點,提升群眾對藝術的憧憬與熱情,建立對藝術的興致及喜愛。
普及藝術賞析。文化站可以適當采取免費開放措施,多開展高質量、優秀經典藝術的博覽會,將演講介紹與展出相結合,或利用微信等網絡平臺舉辦無時間地點限制的網絡展出與講演,將藝術滲透并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為群眾提供更多的欣賞機會,可以感受到更多的有文化藝術,有助于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但在各項賞析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要注重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同時強調高品質經典藝術的普及,提升文化服務的層次,正確引導人們藝術賞析觀念與能力的提升。
普及藝術技能。例如,普及有關的藝術教育與培訓。整理現有的師資力量,擁有的場地及藝術資源,與有關部門聯合建立多種優惠政策,促進生活水平不同的各類人群參與進來,給想要深度接觸藝術的人群開辟新方向,滿足其需求,有助于對人們藝術潛能的開發,也是為藝術的普及鋪墊道路。
普及藝術活動。將藝術活動滲透到群眾實際生活當中去,是一種有效的藝術普及方式。有關部門應積極開展與各地區相適應的群眾文化藝術活動,將藝術帶進社區、帶進校園、帶進企業、帶進鄉村、帶進群眾生活。可以利用傳統節假日,策劃大型民眾性藝術活動,如民俗、戲劇、曲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等。既是對群眾普通生活的一種點綴與調劑,又可以將文化藝術的普及給大眾。在藝術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讓群眾參與到各項環節中,積極表現、樂于欣賞、敢于創造、作為享受藝術的主體,陶冶情操、豐富生活、提升藝術水平。
三、結語
綜合 文化站如果可以充分利用群眾活動形式,實施全民藝術普及,創新普及方式,就可以縮短藝術與群眾的差距、深入群眾、深入社區與基層,讓全民藝術普及活動遍地開花、全面開展,短時間內提升國民審美素質,發展社會主流文化。互聯網興起改變了人們的傳統生活方式,只有及時創新藝術普及方式方法,才能跟上時代的潮流。作為基層文化機構,文化站擁有的經費與資源是有限的,因此全面推進藝術普及,必須引進社會資源,利用互聯網開展普及工作后續調查,根據調查分析工作效果是否達到預期效果,按照情況及時調整工作方針方案,提高普及效率與工作質量。實施全民藝術普及,可以給接觸到優質藝術的人帶來新的變化,藝術使人民更加熱愛生活,懂得欣賞美并且擁有健康的心態,藝術使人民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在內心情感上體悟到美與純凈。實施全民藝術普及,可以在傳遞基礎藝術知識的基礎上使群眾接觸藝術并了解藝術,提高自身藝術鑒賞能力,提升審美素質。
【參考文獻】
[1]杜潔芳.肩負全民藝術普及使命 開啟轉型跨越新征程[N].中國文化報,2015(005).
[2]徐輝.改進藝術教育 推動文藝繁榮[J].群言.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