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貴紅+肖永輝
摘要:不規范的公文不僅會關系到公文本身的質量和閱讀性,而且影響機關的工作效率。本文列舉了當前公文寫作中存的幾種不規范現象,并結合一些文獻中經典分析的實例,分析了公文寫作不規范的原因,并依據原因提出了規范公文寫作應該重視的關鍵點。
關鍵詞:公文;不規范;現象;關鍵點
我國的公文由最初封建階級統治國家的文字工具,一直持續到現代成為政黨及社會組織行使法定職權和處理日常事務時經常使用的文體,公文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其規范性。國務院2013年最新修訂《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中第五條規定,公文處理工作應當堅持實事求是、準確規范、精簡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則,準確的行使公文。但是目前公文寫作不規范現象仍普遍存在,甚至有些公務人員不知道規范的公文怎么寫,這不但降低了公文的品味和質量,還嚴重影響了行政指令的權威性和合法性。
一、公文寫作中不規范的現象
(一)公文寫作立意不規范
1.公文不合“法”、不求“實”
公文的內容與形式以及形成程序必須合乎國家法律和政策,合乎上級指示和規定,從實際出發,體現真實可靠的實際情況。例:一個縣級人民政府發一個任命的通知,針對對象是縣人代會的副主任,讓這位同志兼任縣教育局的局長。這個公文只看標題就是不合法的,根據憲法第103條規定,縣級以上的人代行政負責人不兼承行政職務,這種任命本身就是違憲的。
2.公文標題不明確、不準確
公文標題應當準確簡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內容,主體必須明確,內容要有針對性和指導性,根據發文對象準確選擇文種。例:某街道辦事處為維修汽車向其上級××區政府請求撥款,所擬“請示”的標題為“關于汽車維修的請示”,誤將請示的理由當成公文的主要內容(即事由)寫入標題中,顯得不準確,應擬為 “關于請核撥汽車維修費用的請示”。
(二)公文寫作中語言的不規范
1.連接詞使用不當引發歧義。例:對于出口貨樣,每批離岸價格不超過五十元的,可免于征收出口關稅。濫用介詞結構造成殘缺主語,應刪去“對于”。
2.同一語意的重復表達。例:現在到年末僅僅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了,我們必須抓緊這項工作。“僅僅”和“只有”相近詞語的重復,應刪掉一個。
3.詞語語義歧異。例:在場的還有城建局、勞動局和糧食局的三個人。 “三個人”是一家單位的還是每個單位一人,因界定不清產生了歧義。
(三)公文寫作格式不規范
發文字號編寫不當,機關代字、年份、序號次序顛倒。例:《× ×縣稅務局重建稅務所辦公樓的請示報告》(應為“請示”)的主送機關是“× ×”地區稅務局、城建局、國土局、物資局”。錯誤是多頭主送,違反了“請示一般只寫一個主送機關”的原則。
(四)公文的主題和材料不規范
公文的主題是材料相互銜接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材料要真實,公文寫作運用事例要真實,事例不真實, 就會失去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造成不良影響和難以預料的損失。
(五)公文寫作中文種誤用
文種選錯最容易讓閱讀者產生誤解,例:公告適用于向國內外宣布重要事項或者法定事項的有關規定,但現實中大部分人用公告代替通告行文,凡公布性事項,事無巨細都用xxx公告,甚至街道告知居民領取物價補貼也用xxx公告,而不知道從而造成了公告濫用。
二、公文寫作不規范的原因
筆者認為公文寫作中大量不規范現象的原因總的可以歸為主觀和客觀兩類。主觀原因主要是公文寫作者的能力和態度,客觀原因主要是現在國家的公文寫作規范要求存在模棱兩可、相互交叉等問題。
(一)能力因素:公文寫作人員不專業
受客觀環境的影響,現在國家招收的公務員需要各專業的融合,因此會出現有些在文筆上不擅長的理工科人員書寫公文的情況,他們對公文的理解受自身條件的限制,對公文寫作知識方面缺乏系統的認知,只是進入單位后模仿性的學習而缺乏深入性的研究,公文寫作中角色定位不清,業務不精等不原因直接導致所寫出的公文不規范,缺乏準確性和嚴密性。
(二)態度因素:對公文的重視程度不夠
公文寫作中如果有能力的寫作人員責任心不強,對公文寫作不重視,輕視公文寫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態度,對公文寫作的政治性和權威性認識模糊,也會出現公文寫作的不規范問題。導致只注重公文的內容準確而不注意格式等問題。
(三)客觀因素:公文發出機關職責交叉管理不清
一些機關單位既要承接下行文,又要起草下行文,公文寫作由多個職能部門交叉管理,公文在流轉環節中由于辦公室職能交叉,內容不統一,公文寫作不同部門的流程和出發點都不同,造成公文缺乏科學的寫作環境和制度安排,難以形成統一的行文規范和標準。
三、提高公文寫作規范性的關鍵點
(一)加強專業隊伍建設,提高公文寫作質量
單位機關應增加公文寫作素質教育和技能上培訓的投入,提高寫作人員對公文的理解和實際操作水平。
公文寫作人員要熟悉所在機關的業務知識,用較強的政治敏感性來嚴格要求自己,可通過 “仿寫”和“仿讀”的方法研讀《條例》及公文寫作規范化方面的各種公文范本,借鑒優秀的規范的公文來模仿公文寫作的規范。熟悉相關公文的規范格式、語言風格和寫作手法,提高專業公文寫作水平。
(二)寫作人員端正態度,領導也要重視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公文寫作中有些錯誤不是出自水平問題而是態度問題,個人要端正嚴謹認真的寫作態度,構建公文寫作的規范意識,才能將規范公文作為自覺行動。通常公文是要根據領導所傳達的的思想來寫作公文,寫作前必須和領導有良好的溝通,選用規范的文種,規范得內容,寫作完成后,領導要審閱初稿并與其他相關領導進行溝通。
(三)以規范的制度增強公文規范性
機關公文規范化必須重視規范要求,維護公文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各級行政機關負責人應對完成的公文設立進行多級審核制,加強監督和執行責任制,按照《條例》做好公文規范化撰寫工作, 單位可通過建立嚴格的考核機制來約束公文寫作人員的表現,切實擔起管理責任,推動公文處理工作。當前著手進行公文規范化建設,不僅在于糾正非規范化現象,而且在于建立科學有效的工作秩序,樹立準確全面的公文質量觀。
【參考文獻】
[1]楊慶慧.公文寫作工作中出現不規范現象的原因與策略探析[J].秘書,2014(11):15.
[2]張雪,吳亞才.試析公文語言特點的研究方法[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11(02):374-375+388.
[3]劉凌冰.淺談公文寫作中不規范現象的產生原因與應對措施[J].經驗交流,2016(01):52.
[4]丁欣雨.公文寫作中誤用文種現象分析[J].應用寫作, 2013(03):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