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踐應用型”的人才培養在越來越多地方高校轉型發展中得到高度重視之背景下,本研究以楚雄師院教育學院為例,通過大量教學實踐及思考,逐漸探究并完善了“三位一體”(課堂教學、技能訓練、特長活動)的漢字書寫教學訓練特色培養模式,為高師院校師范生職業技能的教學訓練提供了一個可供借鑒的范式。
關鍵詞:師范生;漢字書寫;三位一體;教學訓練模式
一、研究背景
隨著中等師范的逐漸解體和轉型升級,一直曾為中小學教師引以為傲的教師基本功之一的三筆字訓練也逐漸備受“冷遇”,其優良的師資培養傳統也隨之滑落乃至消失。大多本專科畢業的教師在校都未經過扎實有效的漢字書寫基本功訓練,大多高師院校在很長之間內把培養目標放在了專業教學的其他方面,嚴重忽視了學生基本職業技能的訓練和培養。導致中小學教師漢字書寫水平越來越差,對所教學生的負面影響也越來越明顯,如書寫不規范、書寫水平差、書法審美能力低下等。
楚雄師院教育學院,自成立肇始就深刻意識到:作為未來合格的中小學教師,除了要有全面扎實的學科專業基礎,其職業基本技能(教學技能、表達技能、書寫技能等實踐技能)也同樣重要,惟其如此,才能更扎實有效實現教師在未來課堂上的教學意圖和要求。為此,多年來,從上至下都非常重視學生職業基本功的訓練實踐和研究,并探索出了一套特色鮮明、扎實有效的教學訓練模式。漢字書寫—即三筆字教學訓練就是其中重要并取得顯著成果的一項(小學教育專業辦學時間最久,效果尤為顯著)。在大量教學實踐中,由于無任何現成模式可鑒,故困難重重,主要體現在:
一方面,原來中師培養雖有一定可借鑒性,但由于培養目標、定位、學制、學生起點學時的不同,培養定位、目標、方法自然也有大不同。高師院校的漢字書寫課(以楚雄師院為例)一般在15—36節次之間,其他院校大多也在上下間。在如此有限課時內,在要求不降甚至略高(比如書法文化、審美修養等)情況下,難度可想而知,單靠有限的課堂教學,極難達此要求。
另一方面,由于教學人數眾多,極難保證訓練達標的普遍性。面對幾百人的訓練群體,對不適宜大群體教學的書法課而言,要讓如此規模的群體整體達到一定水平是極其困難的。所以,這就要求從學院到教師都必須要有全新的教學思想和建構迥異于一般書法教學的模式和系統,在此基礎上,還要進一步深度探究全新的教學內容、目標、方式和手段,既要盡最大可能做到把書法課堂教學和三筆字技能訓練、書法特長活動進行有機統整,實現真正的“三位一體”,還要探究不同“位”的定位、目標、內容、方式的差異,做到每個“位”都能盡其所用。
綜上所述,漢字書寫教學訓練應該成為高師院校中師范專業培養未來教師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但作為一個培養系統,有諸多問題需通過大量實踐和研究來不斷探求,我們經過多年的實踐,特色鮮明,成效突出,并形成了卓有成效的教學訓練系統和培養模式,對同類院校具有較廣泛的推廣和借鑒意義。
二、高校師范生漢字書寫教學訓練的基本定位及目標
高校師范生是未來中小學師資的主體,其漢字書寫的水平對中小學學生有著巨大的示范效應,根據其未來職業屬性,筆者認為,對漢字書寫教學訓練,總體應定位于偏實用性的書法形式。基于此,應達到以下目標:針對大部分學生的達標層面,應以板書、鋼筆為主,毛筆為輔,掌握漢字書寫偏實用性書法的初級技能—書寫規范,學會選帖、臨帖的基本方法,并達到一定書寫水平,能根據中小學漢字書寫的基本要求進行較流暢的示范和書寫。在實習及未來的教學工作中,能體現較明顯的漢字書寫優勢。同時,還需具備初級的書法審美及相關素養。對部分有潛質或興趣的學生,應在此基礎上創造再提升的平臺,進一步掌握偏書法藝術性臨創的方法和技巧,能進行有一定專業層次要求的書法臨創。
三、漢字書寫教學訓練改革創新的主要亮點——以楚雄師院教育學院為例
為達到上述目標,我們進行了大量實踐探索,并取得了非常明顯的實效。
(一)從決策管理層到指導教師,統一思想,齊抓共管,形成系統化的教學訓練思想
大面積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要取得成效,從上至下的重視和齊抓共管至關重要。以筆者所在學院為例,從學院宏觀層面,以漢字書寫為主的教師必備技能,歷來都納入了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的范疇,在11版人才方案中便有明晰的學分規定。在15版人才培養方案修訂中,更是把漢字書寫課外訓練納入了正常課程安排范疇,每學期都需有完整的教學訓練計劃,期中、期末進行相應考核,并計入相應學分。在此基礎上,還進一步根據教學發展需要制定修訂了《楚雄師院教育學院技能訓練實施總方案》、《楚雄師院教育學院漢字書寫技能訓練及考核大綱》、《×××專業<漢字書寫>課程教學大綱——必修階段》、《教育學院三筆字檢查負責人要求》、《三筆字檢查小組細則要求》、《三筆字×××學期訓練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教學訓練的指導文件,構建了一個從宏觀到中觀、微觀都比較齊備的教學訓練系統。形成了領導重視、教師指導、學生訓練、師生協同監督檢查的教學訓練機制,以此確保教學訓練的有效開展。
(二)“三位一體”的漢字書寫教學訓練模式是創新改革的重點
所謂“三位一體”訓練模式:即以書法課堂教學為基礎,以課外教學訓練為補充和延伸,以書法特長培養為拔高和拓展的教學訓練模式。簡而言之便是:課堂教學+技能訓練+特長培養的教學訓練思路。這是楚雄師院教育學院經過多年探索,最具特色并卓有成效的人才培養模式之一。此模式充分體現了學院提出的“綜合培養,學有專長,注重研究,全程實踐”的培養精神和思路。其中,漢字書寫教學訓練便是貫徹該模式最為徹底、改革力度最大、成效最大的課程之一。
在“三位一體”漢字書寫教學訓練模式中,課堂教學是基礎性環節。共兩學期,每周一課時,共30課時左右,主要解決漢字書寫的基本常識、技能、方法和書法審美問題,筆法是核心,提高眼力是關鍵。通過相對集中教學講解示范,讓學生具備書法的初步基本技能和素養。與此同時,我們還每周安排一次兩小時的課外技能訓練,由學生負責檢查考評和保證基本的訓練紀律,書法教師主要負責疑難技巧方法的講解突破,充分突出“練”,以集中解決課堂教學中訓練量不足的問題。期間,由教師在全院范圍內選拔出水平較高的學生組成三筆字管理評價小組,對每周的訓練進認真監督和考勤,并做好評價及檢查(期間教師不定期進行評價技巧和尺度的培訓),認真做好登記。至期末,還要充分結合學生平時訓練的情況進行整體性的考核評價,并把該項成績作為書法課堂教學期末總評成績的一部分,以此來確保訓練質量,努力做到課堂教學和課外訓練各有側重,但又有機聯系和一體化——即以“課堂教學”為基礎和根本指導,以課外技能訓練作為有效補充和延伸,以確保大面積學生的漢字書寫水平能達到“合格”水平線。
但在多年實踐中發現,對于技巧性極強的三筆字訓練,要讓眾多學生在兩學期(一年)的課堂教學和技能訓練后便達到“合格”水平線非常不易。一是書法本適宜小眾化教學的特點使然;二是有限師資(筆者學院共2位專職書法教師)面對幾百學生,要進行針對性輔導幾乎不可能;三是大多學生書法學習幾乎為零起點,教學難度極大;四是學生都不是書法專業,其它課業繁重,多班同時訓練時課外時間難以得到統一和保證。五是書法技能的提高很難短時達成,俗話說“字無百日功”,然也。屆于此,經過改革,在一年的書法課堂教學結束后,又給他們多增了一年的課外延伸訓練,如此,課堂教學為一年,延伸鞏固的課外訓練便為兩年。但因再無與課堂教學考核掛鉤的動力,訓練的組織和管理難度較一年級時便增大了很多。所以在組織檢查方面便進一步通過三筆字訓練小組的監督測評、指導老師的督促以及二年級結束時的終極考核來確保訓練效果和質量提升。多年實踐下來,成效斐然,這可以從學院一、二年級學生全員參與的每年一屆的板書大賽中得到充分反映:一是二年級學生整體效果明顯比一年級要高得多;二是參加各類比賽及獲獎的人數明顯遞增,近年來我院學生參加了不少從州至國家級不等的各類書法大賽,多次獲特、一、二、三等獎,整體水平基本都名列前茅;另外,也可從同校及相類院校的評價中得到一定反饋,我院及漢字書寫訓練中的品牌活動—“師藝風板書展示賽”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十一屆,不但得到了校內師生的高度贊譽,還得到了來自全國小學教育年會與會專家們的首肯。2012年,我院承辦了全國小學教育其中一屆年會,數十家來自全國的同仁們觀看了其中一次展賽,現場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贊許,年會會長惠中教授和部分專家認為,我院漢字書寫教學訓練模式在全國都有一定的示范引領作用。
同時,在“三位一體”大模式中,我們還進一步拓展出了“1+2”訓練子模式——即一年課堂教學+二年技能訓練,不但以此確保了大面積學生能“達標”,還讓很多有潛質的學生逐漸從中脫穎而出,具備了明顯的書法特長傾向。基于此,我們便根據二年級“達標”考核的結果及平時表現,從中遴選出這部分學生,讓他們從三年級開始進入具有一定專業水準的書法特長訓練,進行拔高性培養,每周一課時,為期兩年至畢業,以書法藝術性及創作型的內容為主,讓其書法潛質得到充分發展,做到真正的“學有專長”。至畢業時,通過自愿申請的方式,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最終考核認證,達標者便可獲得“書法特長證”。至此,“三位一體”的漢字書寫教學訓練才算真正結束。
綜上,在這個教學訓練系統中,課堂教學、技能訓練解決的是大面積學生“達標”問題,即讓每個學生均要達到最低水平線,同時還在當中發現和儲備書法“特長”人才。而特長活動課則是解決拔高和特長問題,讓有潛質的學生真正做到“學有所長”。“三位一體”中,課堂教學、技能訓練、特長活動三個不同的“位”,均共同指向漢字書寫教學訓練最終目標的達成——讓每個學生達到漢字書寫基本的“合格”水平線(能較好滿足未來教學和日常書寫需要),又讓部分學生學有專長。
(三)“師生協同監查指導機制”是漢字書寫教學訓練改革成功的保證
上述說過,面對眾多水平層次不齊的學生,加之漢字書寫訓練本身的難點,如果單靠學生自覺主動,在課外訓練中教師監督及指導缺位,要確保訓練效果和質量幾無可能。筆者曾觀察過以前中師時代類似做法,幾年下來,收效甚微。為此,我們在指導教師的精心設計指導下,組成了一個全院性的“三筆字訓練監查小組”,主要負責訓練中的平時檢查、訓練紀律、常規性考評、作業收繳、作品展賽等事務,以確保訓練秩序能有效開展。檢查小組定期開會,與指導教師一道,隨時發現訓練中的問題并及時改進。與此同時,指導教師還從全院內挑選出一部分水平較高的學生——即“三筆字輔導員”來成為指導教師的有力幫手,通過一定的指導培訓,在每周一次的課外訓練中,盡量爭取做到對每個班都有針對性指導。當因班級太多教師無暇顧及時,剩余班級必須確保“三筆字輔導員”到場進行相關指導。
通過以上措施,經過幾年來不斷的優化改革,盡管學生班級人數增加了不少,但我們還是能保證整體訓練質量穩步提升。尤其從14級開始,經過對“師生協同監查指導機制”進一步優化改革后,整體效果明顯優于往屆學生,從最近兩屆板書大賽和平時的三筆字常規作品展中可得到充分體現。
四、結語
漢字書寫教學訓練(三筆字)不但對高校師范生有重要意義,對普通高校學生也有很大意義。在日韓、新加坡、臺灣、馬來西亞等較發達的儒家文化圈國家,對書法(含實用性較強的漢字書寫)教育,從小學至中學,一般都以必修方式開設六年左右,且一般都要由獲得相關資格認證的書法專職教師任教,可見其重視程度。但在漢字書法的母國,很多學生至大學都未有過正規的書法教育或培訓,這無疑是我們教育的一大缺憾。所以,筆者衷心希望我院多年總結探索出的“三位一體”漢字書寫教學訓練模式,能給很多正在探索中的兄弟院校及同仁一定啟示和借鑒,讓眾多莘莘學子們學會寫好規范的中國字,寫美中國字,盡力彌補這一缺憾。
“三位一體”及“1+2”教學訓練模式在小學教育專業取得了突出成效后,我們把該模式逐漸“遷移”到學前教、教育技術學、心理學等專業上進行實踐,在大思路保持一致情況下,結合每個專業的特點及要求,在內容和訓練的具體環節做了一些針對性的調整,也取得了非常明顯的實效。所以,筆者認為,該模式具有較大的普適性和拓展性,對很多類似高校均有較強的借鑒價值和意義。
作者簡介:趙天培(1976-),男,漢族,云南尋甸人,講師,云南藝術學院美術教育本科畢業,現于楚雄師院教育學院教授美術、書法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美術教育、書法藝術,少兒美術教育、書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