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行為存在諸多問題,直接影響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開展。因此,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逐漸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任務。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存在的問題;路徑
一、中國傳統文化界定
文化是一個非常廣泛且具有人文意蘊的概念,文就是"記錄、表達和評述”,化就是"分析、理解和包容”。精確定義文化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傳統的觀念認為:文化是人類所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廣義的文化,既著眼于人類與生命體系,又著眼于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本質區別。它涵蓋范圍很廣,所以也被稱為“大文化”。狹義的文化指的是人們廣泛的社會風氣,如衣食住行、風俗習性、行為規范、生活方式等。
二、當代大學生思想行為存在的問題
(一)誠信意識淡薄
就目前的大學生誠信而言,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一是一些家庭條件良好的大學生,為了獲取助學金當零花錢,他們偽造自己是貧困家庭的證明,而些那家庭真確貧困的學生,卻得不到所需的助學金。二是有的大學生借了同學的錢,卻裝作忘記,不歸還。三是大學生考試中存在一些作弊現象,他們為了提高自己的成績,采取作弊的手段。四是某些大學生侵入考試系統,篡改自己的考試成績,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五是一些申請助學貸款的同學,畢業后具有還款能力時,卻遲遲不肯歸還貸款,使自己的信用受到很大影響。六是就業過程中,一些大學生為了擁有更好地工作崗位,他們偽造自己的簡歷,偽造獲獎證書、成績單等。
(二)價值取向扭曲
價值取向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當代大學生是以自我為中心,個性張揚,不喜約束的一代。他們在處理與老師、同學之間的關系時易沖動,經常發生暴力行為。他們的做法比較極端,常常產生很嚴重的社會后果。馬加爵事件、復旦投毒案、川師大舍友被砍案件等都是大學生價值取向扭曲的表現。目前而言,大學生價值取向扭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他們中的一部分永遠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忽視了集體利益的重要性。第二,一部分大學生有嚴重的拜金主義思想,他們追求名牌包、名牌衣服、名牌鞋子,與同學進行攀比,拿著父母給的生活費肆意揮霍、享樂,一味追求物質享受,而忽視了精神需求的重要性。第三,部分大學生信仰混亂、迷茫,容易受一些不良思想觀念的影響。第四,一些大學生遇事不考慮后果,只憑當時的心情去做事,有時行為極端,給自己和他人都帶來極大的傷害。
(三)社會責任感缺乏
當代大學生缺乏社會責任感,做事不是從社會大局出發,而是從自身利益出發,他們忽視了自己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所應該承擔的責任。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缺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相當數量的大學生從“我”開始,以自我為中心,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上課的目標不是為了學習知識,來日報效祖國,而是為了通過考試掙取學分。從來不關心國家大事,只關注自己的利益。第二,重視自己的權利,卻輕視自己的義務。當代大學生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一代,自我意識很強,不會過多的顧忌他人的感受,在獎學金評比方面,就想與他人爭搶,平時不努力,但不愿意得到比別人少。第三,部分大學生崇拜金錢,認為金錢至上,在面對金錢時,失去判斷能力,認為人格尊嚴都比不上金錢重要。找工作都是從獲得的錢多錢少出發,從來不會考慮這份事業有沒有發展前途。
(四)良好的心理素質缺乏
杰出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部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如今,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卻普遍較差,主要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第一,經受波折的能力較弱。當今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加快。有些大學生一時無法適應。當面臨挫折時,他們不知所措。他們不能正確應對挫折,導致厭學,甚至自殺,給自己的一生帶來很大影響。第二,自卑感較為強烈。由于理想中的自我與現實中的自我存在較大差距,大學生產生強烈的自卑感,久而久之,他們做事消極、偏激,甚至變得焦慮、憂郁。第三,過分強調外界的影響。在家長的關懷之下,他們認為社會十分美好,但當背井離鄉來到大學校園,面對嚴峻的社會環境時,會表現出不適應。遇到困難、失敗時,總會找外界的借口,把自己的責任推得一干二凈,不能及時的反省自己。
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一)培養大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發揮大學生主體作用
大學生是家庭、學校、社會和國家的希望。中國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缺失,對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發展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因此,必須培養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引導他們運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來進行自我教育,調動大學生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發揮大學生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體作用,鼓勵大學生以中國杰出傳統文化來指導自身的實踐活動,努力提高自身的傳統文化修養。
(二)發揮教師在傳統文化教育中的主導作用
好的教師能夠讓學生受益終生,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提高大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主導者。當前我國的教師傳統文化素養也有待提高,學校應多組織教師外出培訓,參加傳統文化方面的研討會,設立專門的弘揚傳統文化方面的課題,努力培養一批學術水平高、接受能力快、實踐能力強的教師隊伍,努力提高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讓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引路人。
(三)營造利于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校園文化
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地方,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校園文化只有深深植根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營造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校園文化,有助于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感,有利于大學生不斷強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使他們以中國傳統文化來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高??梢酝ㄟ^設立校園公眾號等方式,推送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信息,不斷提高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關注度。
(四)促進中國傳統文化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
要讓大學生更好地接受中國傳統文化,必須促進中國傳統文化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發揮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同時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引入中國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學校應該多開設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講座,并開設中國傳統文化的選修課程,為大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提供課程平臺,同時也要適當地開設本土課程,通過學習,增強學生的傳統文化意識,幫助他們樹立對家鄉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點燃學生接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從而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修養。
【參考文獻】
[1]薛晶.優秀傳統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J].湘潮月刊,2014(07):199-200.
[2]溫美琳.中國傳統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J].法制與社會,2010(34):312.
[3]陳力丹.大學生與傳統文化[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5):62-65.
作者簡介:賈臻(1993-),女,漢族,山東省濰坊市人,山東師范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