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共同體的研究貫穿于馬克思社會發展理論的全過程,對虛幻的共同體的研究更是占有重要地位。馬克思通過論述資本主義國家是自身利益的守護者來論述國家是虛幻的共同體。以虛幻的共同體為視角來研究馬克思的資本主義國家觀,對于認清國家發展的本質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馬克思;虛幻的共同體;資本主義;國家觀
目前國內學者對于虛幻的共同體問題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比較有代表性的學者比如秦龍教授、王小章教授、邵發軍博士分別從不同角度論述了馬克思虛幻共同體思想。但是,在虛幻共同體批判視角下分析馬克思資本主義國家觀的研究相對較少,本文試圖結合馬克思對虛幻的共同體的批判來淺析馬克思資本主義國家觀,旨在認清資本主義國家的本質,觀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
一、個人利益與統治階級利益的矛盾
馬克思通過研究科學的總結出資本主義發展的實質,共同體發展成為虛幻的共同體。馬克思研究共同體的最高價值追求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然而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已經成為代表社會公共利益的主體身份出現的,因而,這種情況的出現完全不是“一種表面上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力量”[1]。國家所代表的“普遍利益”實際上是統治階級采取的普遍形式的“特殊利益”,國家不過是披上了所謂的代表全體人民共同利益虛假的外衣罷了。國家是統治階級的代表。國家作為階級統治的工具一方面發揮著政治統治的功能,把階級矛盾調和到可控的范圍之內,確保正常的社會秩序和政治統治的穩定性,從而從根本上保證統治階級的利益。另一方面,國家還必須發揮著社會管理的職能,政治統治的穩定性需要以正常有序的社會管理為基礎,并且充分發揮好社會管理職能才能使政治統治職能得以延續。因此,從政治統治和社會管理兩方面來說,國家不可能是共同利益的共同代表,國家作為政治統治的工具,首先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因此從本質上說,資本主義國家只能是資產階級利益的代理者,是資產階級壓迫鎮壓無產階級的工具。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碰撞開始于社會分工的出現。在馬克思看來: “隨著分工的發展也產生了個人利益或單個家庭的利益與所有相互交往的人們的共同利益之間的矛盾。”[2]在原始社會時期,共同體本身就是“第一偉大生產力”,個體的生產總是以個體與共同體的關系為中介,個體既是為自己勞動,更是為共同體生產。個體與共同體的關系基于人對人的依賴而產生,個體生產的目的很大一部分是為了確定自己在共同體中的地位,個體依照在共同體中的地位、身份、職能產生聯系。馬克思把這種共同體的內部關系概括為人身依附和支配關系或主奴關系。在傳統共同體內部,社會關系是不平等不自由的,個人被束縛在一套穩定的社會關系中,不能選擇逃脫擔任的社會角色,個體的個性、尊嚴被全面壓制。社會發展導致社會分工的出現,分化成的不同階級必然為了守護自己的利益而壓制其他階級,彼此之間矛盾的出現,導致了個人利益與共同利益的分裂。
二、國家共同體:虛幻共同體的主要形式
在馬克思對共同體的研究中,對虛幻的共同體的研究占有重要地位。在馬克思的虛幻共同體思想中,對于國家的論述又有著深刻的影響,國家是虛幻的共同體存在的主要形式。從馬克思共同體思想逐漸成熟的過程也是馬克思國家觀逐漸形成形成系統理論的過程,經過了從批判現實的國家到批判理性主義的國家的階段,這一批判的核心就是批判黑格爾法哲學。在馬克思看來,在一定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社會這種特殊的公共場合的普遍利益,而社會這種公共場合的普遍利益是完全沒有可能是由自己來加以協調和維持的。他指出: “正是由于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間的這種矛盾,公共利益才以國家的姿態而采取一種和實際利益脫離的獨立形式,同時采取虛幻的共同體形式。”[3]我們可以從馬克思的論述中分析出,在資本主義國家,社會普遍性地存在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會是以一種虛幻的共同體的形式出現,這種虛幻的共同體就是國家共同體。列寧曾經指出:“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4]其實,社會對各利益集團之間矛盾沖突的調節與化解,就要求有一種用來調節與化解由這些利益集團構成的社會關系的公共權力機構和組織,以有效維系社會的和諧、穩定與發展。我們認為,這種新的權力機構或組織就是馬克思所探索的國家,即虛幻共同體。
三、國家:共同體的虛幻性表現
在馬克思看來,資本主義國家為了鞏固其地位與支持,總是宣稱自己是普遍利益的代表。而這種虛假的宣稱方式往往充分暴露出其虛幻性。現代資本主義國家只是一種虛幻共同體和冒充的集體[5]。由于國家是一個階級統治另外一個階級,往往掩蓋了其虛幻性的事實。就資本主義國家來說,其不外乎就是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維護資產者的利益而采取的與現代私有制相適應的一種組織形式,這種形式完全是與現代私有制相適應的。因此,我們不難分析出資產階級國家的真實本質是資產階級統治市民社會的工具,是資產者利益的代表。就一般的國家而言,現代國家也即是資本主義國家。在馬克思看來,國家作為全體社會成員的代表,無論國家身披什么樣華麗的外衣,無論國家宣稱代表哪個階級哪部分人的利益,都無法擺脫其虛幻的本質,不能代表且不可能代表全體人的利益成為真正的共同體。馬克思對共同體的研究貫徹馬克思的一生,根據馬克思的研究,共同體是人類存在的基本形式且人類生活離不開共同體,人類目前所身處的虛幻的共同體并不是人類最終需要的共同體樣式,共同體真正的價值歸屬是真正的共同體,其存在的基本條件是必須具備物質財富的極大滿足和人類私有制的徹底消除這兩個前提。
然而,馬克思認為,當社會作為真正共同體存在的條件還不具備,人們也不可能在真正共同體中生活的條件下,只要是能夠創造出一種新的共同體形式來滿足自身的需求,表征自己作為人的實質的共同體,哪怕是采取一種虛幻共同體的形式,也是屬于作為人的正當利益的基本訴求。在這種前提下,以任何一種共同體的形式的社會存在,都具有其存在的一定的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但是,如果從共同體的視角來分析,馬克思在資本主義國家批判中,重點強調的是資本主義國家的虛幻性,這種虛幻性,已經遮蔽不了國家成為了人的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外在限制條件。如何超越虛幻的共同體,建立真正的共同體,走向自由人聯合體,馬克思從必然王國和自由王國的關系的視角進行了經典論述。在馬克思看來,必然王國的存在是由于自然和生產力的束縛,同野蠻人為了維持生命同自然抗爭一樣,現在文明人在現有的社會形態和生產方式中,由于人的自然屬性使其不可能徹底擺脫自然的束縛,又由于階級屬性使其遭受剝削階級的統治,自由王國的實現開始于勞動不再是必需或受外力強制。為了徹底消滅作為階級剝削根源的私有制,需要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徹底決裂,從而消滅階級的存在。在這場革命中,無產階級需要擔當主力軍的任務。作為一個被戴上了徹底的鎖鏈的階級,無產階級為自我人格的恢復,為自我的解救而斗爭。無產階級徹底的革命意識是其他階級不能比擬的,所以唯有無產階級才能作為為人類解放的利益的代表。“共產黨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無產階級政黨的最近目的一樣的:使無產階級形成為階級,推盤資產階級的統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6]無產階級成為統治階級意味著建立無產階級的統治即無產階級專政。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9.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6.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36.
[4]列寧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43.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1.
[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
作者簡介:朱紋正(1991.8-),男,漢族,江蘇連云港市贛榆區人,碩士,云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