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秋梅+王瑞麟
摘要:我國非政府組織在教育扶貧事業中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由于我國非政府組織起步較晚、發展不夠成熟等特點導致其參與教育扶貧事業困難重重,單從理念方面研究是不夠的,聯系實際從不同學科—教育學、歷史學、經濟學、管理學視角下觀察可以更加全面、系統的發現問題,為非政府組織更好地參與教育扶貧事業厘清思路、掃除障礙。
關鍵詞:多學科視角;非政府組織;教育扶貧
教育扶貧問題滲透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僅僅從一個角度分析問題容易造成以偏概全,不利于解決我國非政府組織參與教育扶貧事業中的一些阻礙因素。因此,通過教育學、歷史學、經濟學、管理學這四個不同的視角肯定了非政府組織參與教育扶貧事業的意義,發現當下存在的現實問題,并提出對策加以改進,使非政府組織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扶貧事業。
一、教育學視角
從教育學的視角看,非政府組織參與教育扶貧事業能夠推動教育公平的實現,教育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前提,我國政府有責任也有義務將這些年來教育事業發展的優秀成果惠及全體公民。但是,依靠政府單方面的努力很難統籌全局,非政府組織的興起豐富了教育扶貧事業的發展,為努力實現我國教育公平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育公平的核心問題是教育資源分配問題,如何實現教育資源合理分配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復雜的歷史遺留問題,就像無法實現絕對的公平[1]。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和機制,導致非政府組織在到底先進行教育資源分配還是優先進行教育扶貧面前,很難做出及時、準確的選擇,導致高成本、低效率、滯后性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
政府必須發揮其宏觀影響力的作用,制定并發布相應的規定章程來規范非政府組織參與教育扶貧的活動行為,依據不同的情況和形式,制定相應的規則手冊,使非政府組織在不同問題面前,能夠及時、準確的做出反應,促進教育扶貧事業的公平和正義。
二、歷史學視角
從歷史學的視角看,新中國成立初期,就存在諸如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等非政府組織[2]。近些年來我國社會發展逐步趨向多元化,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非政府組織解決社會尖銳矛盾的影子,在教育扶貧領域,非政府組織也有著較高的參與度。
非政府組織在教育扶貧領域與政府合作,解決了許多政府無法解決的問題,但是,由于非政府組織起步較晚、發展較慢等歷史因素,導致其在參與教育扶貧事業中存在許多問題,集中體現在對非政府組織參與活動的法律法規不完善。
為了促進更多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更好地投身教育扶貧事業中來,國家應完善法律法規降低非政府組織成立的門檻、簡化非政府組織辦事手續、為非政府組織參與相關活動提供更多地便利,充分調動非政府組織人員對教育扶貧事業的積極性,使教育扶貧事業更加高效、更加科學[3]。
三、經濟學視角
從經濟學的視角看,非政府組織參與教育扶貧事業可以增加教育扶貧資金籌集的渠道,拓寬資金來源領域,使社會公民廣泛參與進教育扶貧事業中來,使人人都能為我國教育扶貧事業的發展盡一份力。例如,企業、社會團體、事業單位可以為教育扶貧提供平臺,大學生團體可以通過這些平臺,去貧困地區支教,不僅能實現自身價值,還能為教育扶貧事業盡一份綿薄之力。
非政府組織在教育扶貧籌集資金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問題,由于自身缺乏管理意識,導致資金來源渠道的不合法,使資金無法用到教育扶貧上來。或者有可能組織內部成員出現腐敗貪污現象,導致籌集資金數額的不對賬。
非政府組織內部需要加強人員素質的提高,堅決抵制組織內部人員違法犯罪行為,使籌集資金能夠真正用到需要扶貧的地方。同時,國家應完善法律法規充分明確資金來源地,保證籌集資金的合法性和資金運行的流暢性。
四、管理學視角
從管理學的視角看,非政府組織廣泛參與到教育扶貧事業是響應黨中央和政府制定的簡政放權政策的具體表現。中國傳統的責任型政府容易造成政府內部管理機構的臃腫復雜,導致一些事項在辦理過程中的低效率、高成本現象,政府鼓勵非政府組織參與到教育扶貧事業相當于將一部分責任分給非政府組織,有利于自身效率的提升,促進教育扶貧事業的發展。
與政府相比,我國非政府組織的管理能力還有待提高,集中體現在管理手段和管理意識,管理手段的落后主要是由于非政府組織正處于高速發展轉型時期,必然會經歷管理手段的革新。管理意識的落后主要是由于非政府組織一些內部人員對于教育扶貧事業的懈怠,缺乏端正、積極的服務態度。
我國政府內部的管理體制并不完全適用于我國非政府組織的內部管理,非政府組織應不斷省察自身問題,根據自身特點,不斷改進管理手段,使其能適應當前高速發展的社會。非政府組織應建立并完善績效考核機制,定期對組織內人員的工作行為進行考察,對那些態度消極、辦事不認真的工作人員加以警告甚至是懲罰,不斷完善組織內部人員的素質。
【參考文獻】
[1]位濤.促進教育公平:從學生的差異性資源入手[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01):10-13.
[2]劉甫.完善我國工商業聯合會作用研究[D].湖南大學,2012.
[3]陳躍,李俊斌.我國非政府組織參與社會管理的實踐和未來發展[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3(02):42-48.
作者簡介:王瑞麟 (1994-),男,漢族,黑龍江省牡丹江人,長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