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通過學習了《當代藝術思潮》這門課,對當代藝術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尤其看到了一些行為藝術為了創作某種藝術效果二付出的犧牲,真是從心里感到無比敬佩。課上看到了一些當代藝術的藝術視頻,竟然很吃驚的發現還有這樣的藝術。文章中通過分析某些行為藝術使我受益頗多,是我有了很大的興趣去繼續研讀這本有意思的書,對我們藝術行業的創造性思維有了很大的啟發。
關鍵詞:當代藝術;藝術家;視覺
這學期開了一門特別有意思的課程——《當代藝術思潮》。這門課不僅讓我認識了解了許多當代的藝術家及他們的作品,而且對當代藝術有了更深一層次的感悟。這門課是晚上7點的課,我從不缺課,這將歸功于教這門課的老師。在寒冷漆黑的冬天,對于騎行需要花費半小時才能到學校的我來說,路途是一種煎熬。我深深的明白這門課是值得我去聽得,為從上第一節課開始,我就幽默風趣的當代藝術所吸引。了解當代藝術,真的讓我受益匪淺。
這門課主要是圍繞《當代藝術思潮》而展開。只讀書上的內容有些難以想象作品究竟是什么樣的。然后,老師找到了許多藝術家的作品的圖片及視頻對于了解當代藝術作品有了更深的詮釋。課堂上看到的某些藝術作品,如身臨其境;有些藝術作品及其夸張,真是讓人大開眼界;還有些藝術作品充分體現藝術家的想象力是如此的豐富,出人意料;更有一些不為人知的藝術慢慢襲來……
在整本書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章拓展中的藝術世界,仿佛將我帶進了藝術領域。原來我以前了解的藝術只是皮毛,真正意義上的了解當代藝術才剛剛開始。不得不說,我被深深地吸引了。在“世界史和藝術史概述:1980-2008”這一章節里面,我開始對藝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1980年以后,藝術界的能量隨著藝術家、交易商、收藏家、出版物和展覽空間的顯著增長而大舉爆發。各種形式的藝術也隨之展開,包括想從藝術中尋求消遣娛樂的游客在內的公眾能夠欣賞到最新的視覺意識作品。由于文化差異,許多國外的藝術不為人接受甚至可能被認為是非法的。例如在美國,女權主義者和同性戀創作的藝術以及被認為缺愛國心或者褻瀆神靈的藝術家們成為公眾抗議的眾矢之的,對所謂的文化戰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羅伯特 ·梅普爾索普在90年代初的攝影作品巡回展中展出了一些同性戀活動的照片,隨之而來的便是廣受矚目的各種爭議。同性戀,又稱同性愛,是性取向之一,是指只對同性產生愛情和性欲的人,具有這種性取向的個體被稱之為同性戀者。在人類以外的其他動物中,也普遍存在同性性行為,但這與基于高級情感的人類同性戀不可同日而語,這也是人類多元化發展的一種具體表現。在我國看來每當有人提到這個詞語,隨之而來的就是嘲諷、戲謔,甚至是惡心厭惡;但在其他國家也許是合法的,并且是為大眾所接受的。在安德里斯·塞拉諾攝影展的一幅題為《尿溺中的耶穌》的照片中,塑料耶穌受難像被浸泡在尿液里,一些宗教發言人認為這是褻瀆神明。自然,我也有所感觸為什么他們會這么想。我的奶奶是一位基督信徒。從小她就告訴我不要做不該做的事情,不要貪小便宜等等,她說耶穌是為寬恕我們曾經的錯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然后三天又復活了。小時候奶奶具體怎么講的也記不太清了。只是隱隱感覺耶穌是個為了拯救蒼生的偉大的圣人。然而在一些藝術家的眼中,這個照片卻成為了一件藝術作品,一件富含深意的杰作。
最讓我感觸頗深的是1990年女性主義藝術家朱迪·芝加哥提出將自己和別人協作創作的大型作品《節日晚宴》捐贈給哥倫比亞特區大學,然而讓這個計劃遭到一些保守國會議員的阻撓,因為他們把作品的意象闡釋為女性生植器的象征,并稱《節日晚宴》為淫穢作品。在選擇這一內容來寫的時候,我心里是有些糾結的,畢竟涉及到一些不便討論的話題。但當認為自己是處在一個藝術領域,并且老師給我們找來了視頻幫助理解當代藝術也是為了幫助我們對藝術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想想覺得有些東西也不用那么刻意的去回避。起初看到一個個盤子的花紋的時候,我并沒有看出來是什么,下意識的問了一下旁邊的同學隨之感到有些不可思議,覺得這個藝術家是有些與眾不同。根據盤子中所繪制的花紋形象來看,雖然表現同一種具象實物,但是花紋的創意真是別具一格。創意總是來源于不同的時空,我們不能苛求藝術一定要以某種形式發展,我還是贊成當代藝術的多元化,有不同的人才有不同的藝術,同樣,有不同的藝術才能滿足不同的人的精神需要,這也許是一種緣分。身體,是當代藝術的一部分。站在藝術角度來說當代藝術是一個融合了形形色色的風格、技巧、選材、主題、形式、目的和審美創痛的廣闊舞臺。人們應從多種角度去理解藝術,審視藝術。
還有一位法國藝術家讓我感觸頗多。他是二十世紀實驗藝術的先鋒——馬塞爾·杜尚(1887年7月28日-1968年10月2日)。他本人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西方藝術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另外,馬塞爾·杜尚是觀念藝術的先驅,是達達主義以及超現實注意的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她在1971年串座的作品《泉》,而這個作品卻是公共廁所中隨處可見的男用小便器,并在其上署名:“R.mutt”。 2004年在英國藝術界舉行的一項評選中,已故法國藝術家馬塞爾·杜尚的作品《泉》打敗現代藝術大師畢加索的兩部作品成為20世紀最富影響力的藝術作品。而所謂《泉》其實就是一個陶瓷小便池,而且這個小便池也不是杜尚自己制作的,而只是從商店買來,簽上他的大名,并冠以《泉》的名字而已。
近十年來,藝術領域的政治激進運動有所停滯。盡管當年文化戰爭的參與者和一些青年藝術家仍然會偶爾招致爭議,更多藝術家則是希望引起公眾的關注,而不是去挑戰社會、政治體制和慣例。
通過對當代藝術的思潮這門課的學習,不僅使我我對當代藝術及一些藝術作品有了更高一層次的感悟,而且讓勾起我對藝術的極大興趣。我認為在做學術研究的我們,應從多重角度去理解當代藝術,應在更廣闊的知識領域有所突破。
【參考文獻】
[1]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美]簡·羅伯森,克雷格·邁克丹尼爾.當代藝術的主題(1980年以后的視覺藝術)[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郭潔(1988.8—),女,漢族,籍貫:河南開封人,河南大學藝術學院,15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藝術設計,研究方向:平面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