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琢玉
摘要:如何建立科學的突發事件指揮與處置機制,消除和化解突發事件造成的影響,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梳理了建構指揮與處置機制的相關因素,對現代指揮與處置的理念、基本規范和現代化指揮系統進行了分析,對完善我國突發事件的指揮與處置機制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突發事件;公安機關;指揮處置
突發公共事件警務指揮體系是公安機關為有效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所建立在一整套符合警務危機管理理論體系,包括警務危機管理的原則與策略、程序與預案、組織機構與職責權限等框架之上的處置體系,旨在通過健全、靈活、高效、統一的警務指揮體系,達到隔離危機,處理危機,消除危機后果,維護公安機關形象,最終達到全面防范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的效果。由于對抗性貫穿于突發公共事件指揮和處置活動的整個過程中,而且主要表現為智力對抗和信息對抗,因此指揮活動需要以對抗方的企圖和行動為依據,通過施計用謀,出奇制勝。
一、突發公共事件事件處置中警務指揮的基本程序
(一)研判情報,評估風險
嚴格說來,情報研判、風險評估是群體事件指揮與處置程序的先期準備工作,但是這個先期準備工作對于處置工作的成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加強情報信息力量建設。要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情報信息網絡,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應當看到,對于重大事件情報信息收集是比較困難的,情報信息收集渠道不暢,難以掌握深層次、內幕性的情報信息。
2.開展安全風險評估,提高情報分析能力。安全風險評估一般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重大群體事件對社會的影響;二是事件本身的危險程度;三是重大處置行動中的具體細節的風險評估。根據安全風險評估和預測分析結果,對可能發生和可以預警的群體事件進行預警。
3.動態監控,實時判斷事態。公安機關要充分利用公密兩線偵察優勢,不間斷地收集、獲取現場情況,核實事件性質,將事件發生時間、地點、涉及人員、傷亡情況、方式、手段、規模等多種情況,正確迅速反饋給公安機關及當局領導。
(二)根據預案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處置方案
處置方案應當明確的內容包括:處置原則;處置機關與指揮機構;各級處置力量的處置權限與內部任務分工。內部分工一般包括:情報接收與處理、交通管制、現場秩序、現場處置行動、機動應急、后勤保障、宣傳與新聞發言人;各級公安機關指揮機構權限;處置專門隊伍及其裝備;相關部門的配合與協調指揮;處置紀律;處置方法與處置措施;處置步驟。
(三)快速集結警力,合理部署,充分發揮警力優勢
突發公共事件一旦發生,屬于非重大警情的,應迅即指令就近警力趕赴現場處置;屬于重大警情的,應結合具體情形,根據預案先期處置情況,及時報告相關領導,快速集結警力。在控制行動中,警力是主體,能否提供充足的、高素質的警力對突發公共事件控制的成敗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四)先行控制現場,警戒封鎖,靈活機動
1.現場指揮的應變和措施。控制行動處置過程中,應及時開設現場指揮部,為機動力量屯兵點、醫療救護點及調查取證點提供場所,指揮員的指揮位置設在現場或隨行動警力跟進指揮。
2.控制區域的確定和處置。指揮員應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確定一個合理的控制區域,即危險區域與安全區域的交界線,并迅速組織警力設置警戒線,多邊封控,立體布防,保護現場,及時組織疏散群眾,禁止無關人員進入;要求警戒人員合理、適當地劃定警戒區域,設置警戒線,實施區域性交通管制,并在處置現場附近的制高點部署人員。警戒人員在制止圍觀群眾或無關人員進入行動區域內、維護現場秩序的同時,還應提高警惕,隨時做好行動準備,防止暗藏的犯罪嫌疑人實施偷襲,或乘機對群眾實施暴力恐怖活動,并阻止被圍犯罪嫌疑人的任何突圍企圖。
3.警戒警力的適當和責任。派出的警戒警力要適當,通常在對內對外兩個方向上設置警戒,以便確保萬無一失。對內,主要是確保指揮機關安全和警力集聚地的安全;對外,主要是確保現場群眾的安全,必要時應組織群眾疏散。
二、靈活運用戰術,占據主動權
突發公共事件處置的過程,實質上就是靈活運用戰術,控制與反控制的過程;誰控制了誰,誰就占據主動權,誰占有主動權,誰就能獲取全勝。
靈活的戰術是暴力支持下的以非暴力形式達到目的最佳途徑。
行動中的戰術設計與運用,多以危機談判說服先行。這樣才符合法律規定,才能產生好的警察戰術和好的應用效果,這是由警察執法行動的性質、任務與要求所決定的。同時要占有主動權,讓意志得到貫徹執行。
三、充分利用各方有力資源,做好突發公共事件處置的善后工作
處置過程的最后一個環節是清理現場、應對媒體。對那些虛假或片面的信息和報道,應及時予以科學權威的解釋回應,減少謠言流傳的可能。
(一)清理現場,重視善后
當行動結束時,指揮員應及時組織有關人員對現場進行認真清理。警戒人員要提高警惕,堅守崗位,嚴防犯罪嫌疑人穿越警戒線混入人群逃脫;嚴禁圍觀群眾和無關人員進入警戒區域,維護好現場秩序,保障現場清理工作順利進行。對捕獲的犯罪嫌疑人進行人身搜查及人數核對與清點,并組織警力對行動區域進行全面、認真的搜查,防止個別犯罪嫌疑人藏匿起來。當捕獲的犯罪嫌疑人人數與掌握、查實的人數不相符時,應組織專門警力分片負責,反復搜查直至搜出藏匿的犯罪嫌疑人。當發現個別犯罪嫌疑人已越過警戒線外逃時,應迅速組織警力進行追捕。對受傷的犯罪嫌疑人進行現場救護或送往醫院救治。對其他犯罪嫌疑人應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及時組織押解移送。對犯罪嫌疑人的遺棄物進行清查、勘驗、搜集罪證。當現場遺有爆炸物品時應組織專業人員按照有關的排爆程序和要求進行排除。對受傷的警方人員或群眾應及時進行現場救護,并送往醫院救治。在整個清理過程中,應組織專人對有關情況,如行動場所、有關的痕跡、物品、標語等進行攝像、拍照,記錄存檔。當現場清理結束時,即可撤除警戒,讓配屬的警力回歸建制,進行有組織的撤離。
(二)應對媒體,正面引導
應對媒體在處置行動中事關重大,因為人們了解突發公共事件的信息都直接或間接地與媒體有關。在開展突發公共事件處置行動時,要實施新聞協調,做好整個處置過程的攝錄像工作,根據案件的事態發展,由政治宣傳部門與政府新聞辦聯系,擬定對外統一宣傳報道口徑。需要向社會公布的有關事項,應根據政府領導的意見,由政府新聞辦適時統一發布。為防止新聞報道對警方處置突發公共事件可能產生的危害,避免損害行動效率及政府形象,必須重視與新聞媒體的溝通與合作,并將其作為警務戰術的一項重要工作。每次突發公共事件處置行動都制定專門的新聞媒體溝通計劃,并有專業人員負責配合新聞媒體發放消息,爭取公眾人士和新聞媒體的支持。
【參考文獻】
[1]孫正、趙穎.關于突發事件的指揮與處置問題的幾點思考[J].中國行政管理,2006(11).
[2]湯獻誠.談公安特警信息化指揮體系的完善——以菲律賓人質事件為例[J].廣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