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思泉+歐箏明+黃正
摘要:本科院校高年級班級班干部換屆十分必要,本文試將高年級班干部換屆方案分為“自薦類”、“推選類”、“任命及其他類”三類,梳理對應的班干部換屆的方案十種,對其進行優劣分析后,建議在實施中應嘗試根據不同職位特點,創新設計不同方案制度。
關鍵詞:班干部換屆方案優劣分析
本科院校低年級的班級,各同學從五湖四海聚在一起,因生活習慣、個性等,成員與成員間較陌生,也缺乏充分的交往和溝通,相互間的關系多是偶然的或隨機的,交往圈也一般僅局限在各自寢室,這樣班級行政上是一個集體,但實質上并未凝聚成集體。
到了高年級,班級成員之間的交流增多,相互了解加深,逐漸形成一定的默契,成員們也漸漸適應大學生活,心智漸趨成熟,慢慢成長起來,在某些方面開始能獨當一面。就這樣潛移默化地,班集體構建成形了,而領導班級的班干部,就是這個集體的核心。
一、高年級班級班干部換屆的必要性
班干部是老師與學生間最直接的橋梁和紐帶,是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骨干力量,在聯系、團結、教育廣大學生方面,班干部有其獨特優勢,培養合格的班干部,更好地服務于廣大學生,是做好學生管理工作的關鍵。班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最前線的“排頭兵”。只有培養好班干部,才能不斷加強班集體建設,組織開展豐富的主題活動,展現組織領導核心,凝聚同學,做好學生的榜樣與示范。不過一些本科院校的實踐證明,班干部實施連任制度的話,易產生不良影響:
一是長期任職的班干部工作方面易產生極端問題。一種極端是任職熱情過度,長期承受工作、學習的雙重壓力,導致班干部思想和心理產生缺陷,情緒管理難以維持,工作上易出現班級矛盾;另一種極端是初始任職熱情逐漸消失殆盡,工作動力下降,致班級運轉不力。
二是連續任職的班干部易產生自負。畢竟是學生,心智尚未成熟,連續任職易導致自我為中心意識不斷增強,潛移默化形成集權意識,容易與班級其他成員關系淡化,這一心理也容易使得班干部忽視學業,本末倒置。
三是容易形成利益集團,不利于班級的可持續發展。班級的權力越來越集中在班干團體這一小部分人手中,班級大多數成員難以得到鍛煉機會,滿腹才華無用武之地,使班級呈現兩極分化的現象,班級矛盾激化。
因此,班干部換屆十分必要,一個優秀的班集體,需要有一個強凝聚力、高效率的班委團隊與之相適應。
二、高年級班干部換屆的三種類型
經研究多種選舉方案發現,本科院校高年級班級的班干部換屆方案,根據班干部產生形式可分為三種:
一是自薦類。自薦是一個人自信心和責任心的體現,通過自薦可發現大量有熱情的同學。自薦的同學有較強的表現力以及工作勝任的自信心,往往也意味著有一定的工作能力。班干部團隊需要一批有工作熱情、工作能力,且積極外向,善于與同學交流的人才,所以自薦產生的人才,更有利于高效的班干團隊的形成。
二是推選類。推選是同學對被推選出同學的人品和工作能力認定,經過長時間的相處,同學們相互之間的了解加深。同時,同學們也對各班干的職能有了一定了解。所以,每人心中對于一個職位的人選與其匹配度都有一個定值。
三是任命及其他類。任命雖強制性高,看著不民主,但卻體現著對被任命者能力和品行的高度認可。班級成員一般對班干部有極高信任度與依賴性,如果任命有才之人擔任班干,很大程度可保證班級的團結與高效。
三、幾種典型換屆方案及其利弊分析
根據以上三類選舉形式,我們梳理了一些典型換屆方案案例,并分析優勢與劣勢,情況如下:
(一)自薦類
1.“報名選舉”
同學先在自己想要競選的職位報名,然后演講競選,最后通過全班同學投票選舉決定最終人選。
該方案優勢在于遵從個人自愿原則,使選出的人在自己所喜愛的崗位上,有利于其在今后工作開展中保持熱情。劣勢在于易形成拉幫結派“綁票”的不良現象,影響優良班風的形成。
2.“分組選舉”
同學根據自己心儀的職位自行選擇分組,以不同的班干職位為依據分組,即同一小組內的同學競爭同一職位。經過為期一周的考驗觀察,在這期間對小組內成員布置相同的任務,考驗每位同學的工作能力及品性。一周考察后,通過本小組內的成員共同討論產生擔任該職位的人選,或通過其他小組投票選出本小組內的人選。
該方案優勢在于能在很大的程度上遵循同學的自身意愿,同時,對于競爭的同學有觀察期,有利于選出與職位匹配度最高最適人選;通過小組內競爭,使競選人有一定的壓力,有利于每個職位競選人之間的思想碰撞出火花,在競爭中學習,提高整個小組及最終班委團隊的質量。劣勢在于考察期小組競爭過于激烈,同學間可能產生、激化矛盾。
3.“職位競聘”
公布職位后同學們進行報名,采取職場面試的方式,邀請輔導員和抽選同學代表組成評委小組,要求報名者進行演講,包括自我介紹、任職計劃等,評委可進行針對性提問。通過一系列面試環節打分最終確認最適人選。
該方案優勢在于方式新穎,與社會化的人才聘用相結合,使同學們逐步的為邁向社會做準備,增加自己的社會閱歷和經驗;通過面試,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該同學,包括自我展示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自我推薦能力;另外面試要求參加面試的同學首先對自己應聘的職位有所了解,這樣能夠增強同學對職位的理解程度,從而有利于選取自己最適合的職位,也有利于為各職位選取最合適的人。其劣勢在于僅由評委小組打分確定人選,似乎權力僅掌握在評委小組極少數人手中,民主化程度顯得不高。
(二)推選類
1.“全班推選”
由全班的同學共同推選出某個職位的合適人選,再通過與輔導員的商議,將每個職位的候選人確定兩至三位候選人,由輔導員出面與他們交流,確定被推選人的想法,最后與上屆班委一同確定最后人選。
該方案優勢在于人選由全班共同推選出,不違背民主原則;被選出的人是經過同學的認可,能使同學信服;此方案的開展需要活躍的班級氛圍,讓同學們都積極參與討論,提出建議,有利于調動積極性。劣勢在于難以保證自愿原則——被推選出的同學是否愿意擔任被推選的職位?是否存在“大材小用”?
2.“對口推選”
即由上任班委團隊一一對應推選出相應換屆職位的待選人選。
該方案優勢在于上任班委對自己的職位了解程度高,相應地也能選出職位匹配度高的班干人選。劣勢在于民主程度不高,權力集中在上屆班委手中,易造成班委濫用權力、同學爭相巴結的不良班風;另一方面,否定了雖對競選有著高度熱情但卻無法得到上屆班委賞識的同學,造成人才浪費。
3.“競選推選”
采取競選與推選兩種方式相結合的方式??煞譃閮煞N:一是自由競選“班長”“團支書”等班領導職位,在競選成功后由已競選成功的班領導推選出一到兩個自己職位的班干、團干工作搭檔。以此類推。最后推選出的人員是否勝任由全班同學投票表決。二是自由競選除班領導以外的小班干職位,班領導的人選由其余班委推選,最后全班投票表決決定產生。
該方案優勢在于職位由競選產生,經過全班同學的認定,所以不至于形成小團體,且能得到班上大多數同學的認可。競選成功者推選出其他人選,有利于班干團隊形成和諧相處的氛圍。無論是先班領導后小班干,或者是先小班干后班領導,這兩種方式都能實現打造出一個高效團結的班干團隊,有利于班級的團結、班級工作的開展以及班級的治理。該方案和之前的推選方案類似,劣勢是剝奪了部分人的選舉權力,另外被推選的人是否愿意承擔職責?
(三)任命及其他類
1.“直接任命”
由輔導員根據入學以來的表現,直接任命班干部團體。
此方案優勢在于輔導員任命的同學一般會具有對應的能力,產生的班干部團體一般能做好對應的工作。劣勢在于方案完全無視了班級自治,否定大學生的民主意識,一般是不宜實行的。另外直接任命的班干部團體在工作開展中是否能服眾,也是個問題。
2.“全員討論選舉”
由全班討論直接產生班委團體,把權力交給班級同學,選出的班委團體對班級負責,同學對班委團體負責。
該選舉方式的優勢在于選舉的權力下放到全班同學的手中,所選出的班委是同學們認可的,可以有效團結班級,同學們對其信任度較高,班委團隊能很好的展開工作,也會抱以不辜負同學們信任的心理,對自己,對同學們負責。劣勢在于該選舉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會由人緣因素所左右,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必須要加強監督。
3.“限定選舉”
由輔導員和上任的班委團隊共同討論列出他們認為有能力勝任班委職責且有團結整個班級的能力的一部分人選,由全班同學投票決定最后的班委人選及其相對應勝任的職位。
該方案優勢在與選舉出的人員都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能夠保證很好的勝任班委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保證班委的高質量、高效率;因為機會有限,所以能激發同學們的表現意識和爭先意識,有利于班級積極性的調動。該方案的劣勢在于民主性較低,不能很好地保證班委內部的團結性,另外限定選舉的方法偏于專斷,容易使同學對班委的選舉產生意見。
4.“淘汰選舉”
每個職位設定多個人選,通過在工作過程中設置相應的考驗,每隔一段時間淘汰一名競選者,從而產生最終人選。
該方案優勢在于能逐步選出最好人選,在過程中可挖掘出每個人的優勢方面,可為下一屆班干換屆做備用人選;最后確定的人選能在過程中體會到得到這份工作的不易,促使其對自己的工作更加負責。其劣勢在于實施過程時間過長,交接太多容易影響工作開展。
四、結語
當下的高校班級學生干部換屆大多采用通過“競選演講”——“不記名投票”這種傳統的選舉方式選舉,這種方式最為簡單最為傳統,當然也存在著它固有的以及多年運行下來所導致的弊端。
沒有最好的選舉方案,只有最適的選舉方案,每個方案的采用都應該是班級實際情況的選擇結果。在實施班干換屆競選方案的時候,我們要懂得跨越局限,隨機應變。應嘗試從多個角度出發,根據不同職位特點,創新設計不同方案制度,同時根據方案的前期宣傳效果及各階段反饋,不斷對方案進行調整,發揮優勢,將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楊靜,張潔,馮小飛.高校學生干部培養機制的構建——以安徽省五高校為例[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4):95-99.
[2]王超.淺談高校學生干部隊伍的培養建設[J].品牌(下半月),2014(08):217.
作者簡介:姚思泉,男,漢族,湖南郴州人,湘南學院康復學院輔導員,哲學碩士。
歐箏明,女,漢族,湖南益陽人,湘南學院針灸推拿學專業2015級本科生。
黃正,女,漢族,江蘇南通人,湘南學院針灸推拿學專業2015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