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靜+張文婧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省實驗幼兒園第一屆(2016年度)一般課題《以親子活動為主線的食育活動內容研究》(編號:HNSSY01201608)的研究成果。]
摘要:在頒布的《新綱要》中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與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發展。”那么什么是環境呢?我國幼教先驅陳鶴琴先生曾提出幼兒園環境是:“兒童所接觸的,能給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質”;食育教育同樣需要環境的支持,因為環境作為隱性課程對促進幼兒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幼兒浸透在良好的食育環境中能夠更為深刻的感知自然、食物與人體的關系。
關鍵詞:食育環境;幼兒發展
一、何為食育
2011年,河南省實驗幼兒園提出了食育新理念,那么何為“食育”呢?食育就是尊崇天地自然之道,傳承先人優秀飲食文化,保護生態環境永續,增進人類身心靈康樂的基礎教育。
我們倡導“民以良食為天,教以食育為先”的新主張,創建了富有傳統文化氛圍的食育教室,讓食育正式的走進了教育的視野。那么如何更有效的促進食育理念對孩子的影響呢?我們就要抓住“環境”這一重要的教育資源,讓良好的食育環境與幼兒互動,讓幼兒看到自然界中生命生長的過程,植物的分類,以及食物制作的過程,中國傳統優秀的飲食文化等等,從而更好的讓食育環境與幼兒產生互動。
二、食育環境的創設有哪些
河南省實驗幼兒園主語城分園的食育環境包含哪些方面呢?
首先是幼兒園食育大環境:進入幼兒園一樓大廳,映入眼簾的是富有特色的四季作物展臺,讓孩子理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順著樓梯向上走,樓梯間的墻面,窗臺都是微景觀,有富有民俗特色的剪紙,扎染,陶土娃娃,二十四節氣,茶具展示等讓孩子感受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樓梯拐角的墻面上訂的有食療養生微景觀盒,盒子里展示的有桂圓,大棗,花生,核桃等一些養生食材,方便幼兒了解這些食材的“性”。(“性”或“氣”是指食物有寒、涼、溫、熱等不同的性質,中醫稱為“四性”或“四氣”)對人體的作用以及適宜進食這類食材的節氣。
其次是幼兒園的室外食育環境:我們在幼兒園東側規劃出蔬菜花園,同時還在幼兒園的院子里增設了植物種植箱,在種植箱中種上了應季的蔬菜和糧食,可以讓孩子們直觀的看到植物的生長---生命成長的全過程,建立對生命的敬畏感。
再次是幼兒園的班級食育環境:班級食育環境突出“真”“雅”“精”“靜”,整個環境的風格是森林系的風格,那么什么是“森林系”呢?森林系的意思就是自然健康像森林一樣清新、像大自然一樣自然! 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采用的全是自然之物(比如:樹枝,果實,風干的花朵,蘆葦,樹葉,蒲棒,蓮蓬,蓮葉等等)給孩子一個真實的環境體驗,即可以看到大自然造物的神奇,也可以領略大自然“雅”和“靜”,從而讓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感受到“寧靜”,“平和”,“和諧”“自然”;靜能生慧。
還有就是我們的兒童食育工坊了,食育工坊是對兒童進行飲食教育的教學場所,旨在讓孩子們在自己動手、體驗飲食實踐的艱辛和樂趣中學習飲食知識、正確認識和對待食物,從而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為身心靈的全面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三、食育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創設了如此豐富而又立體的食育環境對幼兒的影響有那些呢?我認為:
(一)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
根據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的觀點,人的行為就是“刺激——反應聯結,通過刺激可以預測反應,通過反應可以預測刺激”。幼兒的認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不斷發展的。幼兒園環境作為幼兒發展的一種刺激條件,可以有目的地塑造幼兒的某些行為習慣。一旦幼兒園環境創設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就可以影響或促進幼兒特定方面的發展。
(二)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幼兒社會性的發展是在一定的環境中實現的。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教師、幼兒與物體之間的交流少不了環境的支持與介入。幼兒園食育環境的諸多方面,如環境布置的內容及其營造的氛圍、活動空間的安排及活動材料的投放等,會通過影響兒童在交往過程中的情緒狀態、交往對象的數量等來影響幼兒社會性的發展。例如,幼兒園的食育工坊內分隔成的區域便于幼兒在人數不同的小組中進行合作式學習,使幼兒與同伴之間的溝通、競爭與合作更容易一些,也便于教師進行觀察、傾聽;食育工坊內的各種廚具、材料和設備放在幼兒方便取放的地方,讓孩子們在那里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全神貫注地進行探索、學習等等。就像馬拉古茲所言:“教育乃是由復雜的互動關系所構成,也只有“食育環境”中各個元素的參與,才是許多互動關系實現的決定性關鍵。”
(三)促進幼兒動手能力的發展
家長對孩子智力和特長的培養越來越重視,但卻忽視了對孩子生存所需最基本的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中國教育革命的策略是使手腦聯盟。我們幼兒園的食育工坊就有效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尊重孩子的天性,他們好動,對什么事情都感興趣,他們求知欲望很強;我們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從他們的興趣愛好入手,用美食的誘惑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促進幼兒良好的習慣和做事的條理性
做事井井有條,效率很高;做事亂七八糟,思維不清,效率低下,從小培養孩子說話做事的條理性尤為重要,直接影響孩子完成任務的效率!幼兒在進行食育活動的時候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驟和循序,物品的取放需要按照規矩,這就很好的培養了幼兒良好的習慣和做事情的條理性。
尊重——滿足孩子所需(各種興趣)這是一個豐富的環境
信任——放開孩子的手(充分自主) 這是一個自由的環境
發展——給孩子以挑戰(積極思維)這是一個探索的環境
總之,幼兒園創設了豐富又立體的食育環境,讓孩子們在環境中,看見自然,感受田園般恬然的樂活狀態,在食育環境的暗示指引下形成良好的生活衛生,飲食習慣及做事的條理性,從而讓孩子擁有一個怡然自得的人生。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和國教育部制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20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張虹.幼兒園環境創設對幼兒身心健康影響淺談[J].資治文摘(管理版),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