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龍軍
摘 要: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大量地閱讀不但可以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知識素材,還可以拓展人的視野、豐富人的思想。寫作是一個人外語綜合能力的體現,他是一個人們將所看到的、所聽到的以及所想到的東西用文字表達出來的過程。本文就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將閱讀與寫作進行同步訓練以提高學生們的外語能力展開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議與策略。
關鍵詞:以讀促寫;高中;英語教學
一、“以讀促寫”英語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1.寫作能力是中學英語學習的重點內容之一,是學生運用英語能力的綜合體現,對學生英語素養要求最高的一個環節。寫作需要學生對詞匯達到一定積累量和語法基礎,是學生最為薄弱的環節。聽力與口語幾乎是所有英語學習者都非常重視的,但鮮有學生會主動加強英語寫作練習。
2.學習一門外語重要的四部分:聽、說、讀、寫,各部分并不是獨立存在,而是相互聯系進,相互促進。學生通過大量閱讀,能夠積累一定量的詞匯和寫作經驗,有助于寫作的提高。英語新課標的實施,明確要加強學生對英語寫作能力的培養,形成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二、高中階段學生英語寫作面臨的問題
1.語法錯誤。部分學生已經具備一定量的詞匯,也了解一些常用句式,同時也能看清作文題目,有清晰的文章立意。但一下筆就卡住,幾十分鐘過去寫不出幾個完整的句子或是一篇文章批改下來錯誤百出。歸根結底還是同學們對以動詞為句子結構中心的英文句式用不習慣,固定搭配不能熟記,平時練習得少,運用能力差勁。
2.不會用復合句。學生在英語寫作課練習時,常常因為不會使用復合句表達自己的想法而用短句代替,導致文章在句式和篇章結構上沒有任何亮點。頻用短句,寫出的英語作文語言不連貫、內容混亂,不能正確表達文章立意,且文章架構看起來比較低級。
3.中式英語。學生在寫英語作文時常常受漢語思維影響,段落間缺乏連貫性、整體結構布局不合理,句子中明顯帶有漢語句式。
三、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目前,我國高中英語閱讀和寫作課普遍存在效率低的問題,教師對英語寫作不夠重視,平時很少進行針對性訓練。每當遇到英語寫作時,學生十分抵觸。雖然學生從小學開始接觸英語寫作,但一部分學生基礎不扎實,基本句型都掌握不牢,導致英語作文水平一直不溫不火。造成這種尷尬局面的原因諸多:第一,長期以來,我們英語閱讀、寫作的教學是以考試為最終導向,教育工作者時常忽視了英語基礎知識及實際應用,忽視了語言學科應用性這一大特點,使學生對英語寫作的認知是冰冷的,突然寫英語作文非常的不適應;第二,課堂氛圍過于拘謹,抑制學生活力的綻放,新課標改革以來提倡將英語實用化,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將英語寫作的學習融于現實應用當中,例如英文信件、公告的現實應用,讓學生發現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作用;第三,學生對英語寫作的興趣不夠濃厚,不能充分調動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缺乏寫作的積極性。
2.長期以來,我國的英語課程普遍是“讀寫分離”的形式,英語讀寫教學思路傳統僵化,教學方法缺乏創新,一味的讓學生在題海中掙扎,并沒從提升英語趣味性角度考慮,一味的讓學生背誦范文,導致學生“填鴨式”、“被動式”的學習,未能激發學生創造力和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同時,課上缺少師生間的有效互動交流,保持傳統式“我講你聽,我寫你記”和“考什么講什么”的英語教育模式,鮮有課外實踐活動的延伸,使學生英語寫作的培養只停留在課本上,只停留在句式和單詞間。英語的新課改標準日益完善,對英語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閱讀的過程是從書面語言中獲取信息,增加了自己的對句型結構的理解,同時擴寬自己的眼界、豐富思想;寫作時內心傾訴的過程,將想法通過文字加工形式記錄下來,將兩者結合更有利于學生寫作應用能力的提升。
四、以“讀寫”英語寫作教育模式促進的教學實踐
1.創造良好聽說讀寫條件,營造不同的教學情境:在教學前,教師應要求學生回憶一下自己曾經的校園經歷,并要求他們以此為題寫一篇英語的記述文。在這里,教師應不要給學生們設定太多的限制,這樣反而會讓學生被過多的寫作要求束縛住手腳,無法形象生動的去描述自己的經歷和體驗。然后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建立課堂討論小組,對組內其他成員的文章進行閱讀和點評,同時應根據“Reading”中的關鍵詞和“Word Power”中的關鍵詞制定相應的教學流程,以便讓學生們的寫作內容可以契合到課堂內容中,從而創造良好的聽說讀寫條件,即“學生之間傾聽彼此的經歷體驗”“學生之間說出自己的思想感悟”“教師引導下與教材內容相契合,促使學生們閱讀課堂文本”和“課前寫作與課后練習相呼應,達到二次寫作練習目的”。教師以這樣的教學流程開展教學工作,就已經將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了學生,學生在自主自發的情況下進行讀寫結合的練習,必定會事半功倍,同時,良好的課堂氣氛也便于教師營造不同的教學情境,為以后的課堂教學鋪平了道路。
2.深度感知教材內容——“以讀促寫”“以寫還讀”:在通過以上兩點的教學后,學生已經在頻繁的讀寫操作中掌握了課堂的基本知識,并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自己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此時,教師就需要在此基礎上,將重點再次落實到教材內容上,讓學生從文章結構、語法句式、中心思想等方面深入了解教材內容,豐富學生們的教材體驗,然后,教師便可以以此為基礎,讓學生進行課后的“二次寫作”,達到“以讀促寫”“以寫還讀”的讀寫結合目標。
五、結束語
教育改革下,對英語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加強自身的業務能力,必須還要轉變思想,閱讀促進英語寫作,以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綜合能力為最終導向,重新調動起學生自主學習動力,激發學習興趣,力求提升課堂效率;注重現代化教育方法、方式的改變,有計劃、有步驟地讓學生養成自主練習英語寫作的習慣,引導學生將閱讀課上讀到的經典句式靈活運用到寫作中,緊跟時代潮流,培養現代化語言人才。
參考文獻:
[1]邵金榮.“以讀促寫”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創新應用[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4(06):62-66.
[2]王莉.以讀促寫,提高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有效性[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07):230-231.
[3]魏鈺杰.“以讀促寫”教學模式對高中生寫作動機和寫作表現的影響[D].四川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