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華
摘 要:英語課堂的教學方式對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具有重要作用。新課程改革明確了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思想,提出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摒棄已有的填鴨式的教學,改變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累的現狀,探討怎樣使課堂教學更有效就顯得有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紐斯早在三百年前就提出“尋求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使教師可以教得更少,學生可以學得更多”,小學英語教學課堂相對枯燥乏味,教學方式較為單一,缺乏吸引力,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為了擺脫這種現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在英語教學中應注意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交流合作、語言表達、處理問題等綜合能力。
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含義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有效教學的“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興趣。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教學在學生“想學、愿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二是明確教學目標。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什么”和“學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學方式。
(一)課堂教學有效性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用最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
能多的教學效果,它包括三重含義:效果、效率、效益。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
(二)有效教學強調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課堂教學教師要有“對象”意識。教學不是唱獨角戲,離開“學”,就無所謂“教”,因此,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師有“全人”的概念。學生發展是全面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學科的發展。
二、英語教學的方式及目的
以游戲方法教學為例,教師在全面把握教學目標,教學知識點的基礎上,把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游戲。這些小游戲一方面要貼近生活實際,被學生樂于接受,使其樂于參與,另一方面要營造具體的交際場合和情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游戲教學具有生動、形象、有趣的特點,能讓學生積極地思考,調動各種感觀參與,從心理上促進學生進行學習和探究,最終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它對學生學習英語主要起到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說英語的主動性,消除學生英語學習的心理障礙
小學生在接觸英語的初級階段容易產生恐懼心理,對某種認知就會產生一種抗拒的意識。游戲教學采用玩的方式能有效消除學生心理障礙,學生在游戲中不需要掩飾任何情感,他們會自然地表露喜怒哀樂,并開口表達,在游戲中形成了一種習慣,英語口語也就脫口而出了,另外,在游戲中孩子們充滿了歡樂,其思維非常積極活躍,這種狀況對知識的接受也相對容易。
(二)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貫穿游戲能在各個環節起到積極的作用。老師可以擯棄傳統的一言堂填鴨式教學,充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參與者,通過對英語的說、唱、表演和展示活動提高英語課堂活躍度,使學習效果向新的高度邁進。進入課堂內容前應用游戲引導,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集中;講課內容中穿插游戲,能讓學生踴躍發言,爭先表達;鞏固練習時運用游戲,能更加深學生的印象;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得學生們翹首以盼地等待著上英語課,使教學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通過英語教學讓學生能聽懂英語基本口語、朗讀簡單的英文故事或文章是小學英語教育的教學目標。游戲教學法的應用使學生感覺到英文字母是鮮活的,在寫寫畫畫、說說鬧鬧的活動參與中,拉近了小學生與英語之間的距離,長期受英語游戲的感染,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各項英語綜合能力一定會有明顯的進步。
三、有效性的體現
目標的有效:清晰、簡明。目標是方向,方向正確才能保證有的放矢,教學目標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學任務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完成。備課時制定明確、具體、科學的教學目標,圍繞目標確立重點,優化教法,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內容的有效:適量、適度。一節課教師講多少內容,并沒有明確的規定,講多了學生嚼不爛,講少了學生又不夠吃。教師要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學原則,科學地安排與搭配教材內容,合理地組織各部分的練習,不能“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圖便”。教法的有效:靈活、恰當。同一教學內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會不同,教必須致力于“導”,服務于“學”。優化教學方法要從實際的教學內容、教材特點、學生情況出發,揚長避短選用教法。教法貼切,教學方有效。
四、結語
英語作為一種我國和國際交往的重要工具,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無論是對于個體的發展還是對于課堂教學理論的建設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隨著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小學英語教學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探究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馬會梅.教師教學行為設計的前期分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0).
[2]連榕.教師培訓的核心:教學行為有效性的增強[J].教育評論, 2000(03).
[3]鄧志偉.再論教師的教育素質[J].外國教育資料,1998(05).
[4]俞國良.專家-新手型教師教學效能感和教學行為的研究[J].心理學探新,19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