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
(東莞市文化館,廣東 東莞 523000)
摘 要:通過調整并優化文化資源配置,努力形成政府投入和社會投入相互結合的道路、做到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機制,鼓勵社會對群眾文化活動的捐贈和其他形式的投資,努力推動文化與經濟的互相融合,并探索市場化的運作方針來發展群眾文化,達到了文化促進經濟,經濟帶動文化的目的。因此,群眾文化的發展過程離不開社會力量的參與。
關鍵詞:群眾文化;社會力量;作用
中圖分類號:G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8-0239-02
地處珠三角地區的東莞市,近些年來經濟水平發展較快,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也有顯著提高,同時群眾對文化的需求也是日益增長,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活動資金舉辦各類文化活動,來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但如果僅靠政府力量投入其中,優勢不明顯,機制體系不夠靈活,活力性不強,實力也不夠。因此東莞市較早的認識到了這一點,并清楚的提出讓社會力量參與到文化事業的建設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群眾公共文化的有利作用
1.有利于政府更好的履行并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的職責。很長時間以來,我們國家的公共文化服務主要是由國家和事業單位經辦,提供主體與方式都比較單一,出現了像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不足,效率偏低,而且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等問題。這就要求政府深化其在文化領域內的公共服務職責,轉變其職能,加強服務意識,改善管理機制,提高效率,同時要求政府改變過去大包大攬的模式,充分調動各類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群眾公共文化服務里去,使群眾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主體與提供方式更加的多樣化,形成政府對其指導,社會進行參與,用更加多元化的投入,協力發展新的格局。
2.有利于創新群眾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提高服務質量,增大服務效益。在現在許多情況下,出現了“政府出錢辦,群眾圍著看”的公共文化服務模式,投入較大但是見效少,群眾往往都不是很滿意。所以必須處理好政府與市場,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努力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保證公平公正的社會公共文化的服務方法,建立充滿活力的公共文化運行機制。放寬門檻,引用競爭機制,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群眾公共文化服務,利于推動各種具備其資質和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與相關機構進行公平競爭,也因此通過競爭促進群眾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投入方面,完善支持公共文化服務的經濟政策,引導社會力量投資公共文化實體,建設設施,提供服務,并鼓勵企業與個人捐贈興辦公群眾文化事業,這樣可以拓展投入來源,增加群眾公共文化的服務質量。
二、科學引導社會力量,自發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1.東莞作為經濟發展高速提升的現代化城市,群眾文化活動的舉辦更是異常活躍。如東莞市文化館在東莞市民藝術中心舉辦了媒體通氣會,發布了在2017年將要推出的“東莞文化四季”品牌項目的活動信息,其引入了社會力量,通過置換資源辦文化。“東莞文化四季”主要是政府領導,社會參與其中,市文化館發揮了東莞市民藝術中心店小二硬件優勢,用市場化,社會化的方式來引入活動的項目。項目主要有四種運作的方式:一是自主實施;市文化館通過整合文化館的骨干力量及各區資源,自主組織實施東莞文化四季的賽事活動,如東莞市群眾音樂舞蹈等。二是市場引入;引入國內外先進地區的文化項目和演藝機構的精品項目,免費向他們提供場地,要求演出方以低于市場價格的%15-%20的優惠比例出售惠民票價或提供一定比例的公益免費贈票,方便東莞市民欣賞高端的文藝精品。三是票價補貼;重點對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省級以上的大型活動或高端精品進行補貼。四是演出扶持;對本土的演出團隊,優秀文藝人才進行演出扶持,免費提供場地、資金資助或扶持個人開展作品展示會,演唱會,激發了東莞群眾文化文藝精品的創作活力。
2.引導群眾實現共創共享,促使多元化文化蓬勃發展。東莞文化四季活動內容多元化,覆蓋了各個人群,各個階層,融合了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概括成了各種不同的藝術種類和藝術形式。在活動舉辦上,“東莞四季文化”兼顧了各個年齡層的社會人群,最大程度的滿足了不同層次人群的文化需求。如在青少年藝術節期間,就把重點放在了青少年身上,延續開展了心靈成長夏令營和新增優秀大學生藝術展等活動。爭取覆蓋更多青少年人群,為東莞市青少年創造了一個美好的藝術假期。在音樂舞蹈季和戲劇狂歡季中,除了對引入成年人適合參加的活動外,也針對兒童音樂劇和兒童小話劇做出了設計。全面的引進社會力量,使群眾文化多元化發展,并實現共創共享。
3.引導企業文化及社會力量“走出去”服務社會。東莞市文化館聯合東莞市環保宣傳教育中心,精心策劃推出“陽光路上,文化與你同行”世界地球日“同一個地球,共護水資源”15公里徒步首屆“東莞環境文化節”活動。本次活動由東莞市文化館,東莞市環保宣傳教育中心主辦,也引入多方社會力量提供支持和協助,如東莞市東城文化服務中心,東莞市志愿者拓展總隊,東莞市環保志愿服務總隊和廣東全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力求給所有參與者留下一次難忘的徒步經驗,真正做到了社會力量走進社會,服務社會。
三、引進社會力量整合資源,壯大群眾文化人才隊伍
1.讓文化志愿者隊伍成為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主力軍。組建一支文化志愿者服務隊伍,建立文化志愿者隊伍的管理、發展、培訓、服務等一系列制度,開辟一條以”文化義工”開創的群眾公共文化服務新道路。目前志愿者服務隊的服務重點主要是義務的文藝演出,圖書館社會服務,文博服務,藝術培訓與輔導,藝術展覽,信息技術服務,民族民間文化保護等7類。“文化義工”的身影非常積極,極大的豐富和活躍了廣大市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引導社會力量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主動探索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新方法。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力量進行參與,通過市場力量進行調節,加快興辦社會文化的新格局。也要加強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后的指導作用,探索長期有效的活動機制,不斷提高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水平和品位,充分發揮在豐富活躍廣大人民群眾多層次和各方面精神文化的需求,起到構建和諧社會發展方面的有利作用。
四、群眾普及和社會公共參與
東莞市文化館是國家一級文化館,是廣東省十佳文化館及全國數字文化館試點之一。這些年來,圍繞不斷的創新和文化供給,致力于為群眾提供優質文化服務,打造了2016東莞青少年藝術季、全民藝術普及之攝影“繁星”公益培訓計劃等一批口碑好影響力大的群眾文藝精品及志愿服務品牌。為了辦好本次青少年藝術季,市文化館整合了大量的社會力量參與活動,如“悠云空間”、“創意集市”、“好萊塢動漫展”、“夢想劇場”兒童互動實驗劇、“爆米花音樂節”等活動項目,都是與企業或行業協會合作開展,并引導企業讓利市民、優惠提供優質文化藝術產品。不僅是藝術季,通過文化館的積極引導,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文化惠民的隊伍中來。據統計,該館今年通過采購協會服務創新推出了全民藝術普及之攝影、朗誦公益培訓計劃。全年向社會公開采購下基層文藝演出250場、公益培訓165場,前三季度組織文化志愿者協會提供服務1969場次。
五、結語
群眾文化根植于傳統文化之中,引進了社會力量來促進群眾文化的發展是尤為重要的,通過群眾文化的廣泛傳播和教化作用,普及文化知識和精神調劑來使群眾文化發揮和諧作用,以此來促進社會和諧的總體目標。
在我國,具有和諧作用的群眾文化對于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發展,增強民族凝聚力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群眾文化和社會力量是密不可分的,也是促進社會發展與和諧進步的潤滑劑。因此引進社會力量參與群眾文化,對推動群眾文化發展開展于和諧文化建設,有著越來越顯著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呂方.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當代中國發展的新基石[J].學海,2007(06).
[2]胡敏中.論公共價值[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1).
[3]勾學海.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研究狀況述略[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