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帶一路”是當前中國與外國友好往來、對外發展的重要戰略,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國際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促進教育的快速發展?!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眾多,國情復雜,矛盾沖突和問題突出,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要想取得突破性的發展,必須深入分析可能存在的問題。就問題提出有建設性的對策建議:培養優秀的國際型人才,構建科技創新教育平臺,整合高校內部資源進,重視教育中的文化因素,同時政府也要積極參與,共同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一帶一路 高等教育 國際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4-0015-02
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國際化成為全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指引著全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世界各國綜合考慮本國的實際情況,抓住發展的機遇,不斷的努力采用不同的方法促進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全國經濟取得了較快的發展,教育事業的發展也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加快推進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成為新的戰略目標。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高等教育的衍生物,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從國際的角度來審視自身的高等教育發展狀況,借鑒國際上其他國家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方法,引進優質的與教育相關的人力和物力資源,提高自身的高等教育管理水平。
2010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通過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概念首次提上日程,在今后的十年里,我國高等教育的教育開放程度應該更加深入,引進的教育資源更加優質,著重教育內涵的建設,努力促進與各國之間的教育國際合作,加快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構建符合大眾要求的高質量教育。2013年9月、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訪問中亞和東南亞時,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共同建設設想,這使得我國對外開放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教育改革和“一帶一路”等各種國家政策規定為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提供了發展的契機,為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提供了政策的保護。
一、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分析
我國高等教育在“一帶一路”戰略下的發展道路不會一帆風順,會遇到許多不確定因素的干擾,需要及時處理各種突發事件。為了保證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快速發展,在發展之前對即將面臨的現實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 國際化的辦學思想和理念尚未被充分認識和深度接受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眾多,國情復雜,覆蓋近60個國家和地區,各國都擁有自己基本的教育理念和辦學思想,由于發展歷史、地域和國情的不同,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化辦學思想和理念形成了較大的差異,我國在高等教育發展的過程中,沒有對這些因素進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從而導致我國高等教育的國家化發展困難重重。
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辦學過程中,我國國內許多高校也沒有充分認識和接受國際化的辦學思想和理念,實際參與性不高,實施力度不強,缺乏清晰的國際化發展目標和發展規劃,國內很多高校都是被動的完成國家下達的國際化教學任務,缺乏主動“走出去”的積極性。
2. 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經驗不足
我國高等教育起步較晚,大學教育到目前為止僅只有100多年的發展歷史,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在實際的辦學過程中,我們主要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以及人才培養的途徑與方法,但是經過的較長時間的發展,我們發現,我過的教育知識簡單的移植、照搬國外的經驗,沒有從中國的國情出發,結合自身實踐學習、借鑒、創造性地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特色高等教育發展道路,沒有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創新性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及獨樹一幟的高等教育體系。
我國國內高等教育理念的領悟和實踐經驗不足,遠遠跟不上“一帶一路”沿線的許多國家和地區,以至于形成了較大的差距,無法與這些國家在教育國際化發展的過程中達成國際友好合作,共同促進教育的發展。
3. 傳統文化對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沖擊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擁有其獨特的民族文化傳統,是先輩們世世代代與不同的民族、文化以及他人交往積累的寶貴實踐經驗,具有較強的穩定性。中國具有5000多年的傳統文化發展歷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著不同的發展歷程,各國在傳統文化發展的過程中,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形成了很大的差異,進而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也存在很大的區別。在教育國際化的過程中,事前沒有對各國間的文化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導致文化沖突和矛盾的產生。
在教育國際化的過程中,應該將教育國際化和各個國家的傳統文化結合起來。任何外來的教育方法和理論只有被當地的文化完全吸收、整合,才能解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才能為高等教育的發展奠定基礎和提供動力。
4. 缺乏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優質管理和教師隊伍。
“一帶一路”沿線有許多國家經濟不發達,政治格局不穩定,存在國內戰爭、族群沖突和區域內沖突的風險,高等教育發展的外部環境不確定因素較多。許多國家缺乏優質的管理和教師隊伍,特別是精通多國語言,國際交往能力較強的綜合性管理人才和教師。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近幾年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但是在教育方面也存在相同的問題,國內許多高校在國際事務處理方面缺乏專業的管理人員,各高校在國外留學生的教學方面缺乏優質的教師隊伍和教學資源。
二、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為了保證“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戰略目標得到實現,本文在深入分析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基礎上,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對策建議,抓住機遇,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水平。
1.培養優秀的國際型人才,加強各國之間的相互交流
國內各大高校在與外國的對外友好合作交流中,要達成一致的共識,確定各自在教育國際化中的職責和定位,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熟練掌握地方語言、熟悉國際規則、熟知文化風俗習慣以及國際溝通能力較強的國際型人才。各高校應該結合自身的未來發展方向和國家出臺的政策,合理確定國際型人才培養目標和規劃,為發展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進行周密的部署,為高等教育國際化奠定基礎??梢栽凇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之間打造網絡學術交流平臺,吸引各國高校的專家學者、在校學生開展學術研究和交流,從而共享各國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提高本國的高等教育國際化水平。
在政府的帶領下積極調動國內各大高校招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的積極性,反之,國內各大高校要制訂各種優惠政策,鼓勵校內學生積極到國外高校進行國際交流學習以及參加國際學術活動,提高學校內部機構的參與率,加強各國之間的相互交流。
2. 構建科技創新教育平臺,破解科學技術創新難題
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仍處于初期階段,需要與其他各國互利合作,才能學習和借鑒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產業優勢,實現自身的科技創新,才能突破發展的瓶頸。高等教育國際化可以方便快捷的培養科技發展所需人才,破解發展的難題。
國內高校必須著眼于世界,以開闊的視野來培養實現國家經濟發展目標所需的人才。開展多種交流合作方式,吸引國際科技服務人才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來國內高校工作或者開展短期交流。各國達成一致,圍繞重點領域聯合推進高水平科學研究,研究開發適合各國發展的新技術,并構建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促進教育水平的提高。
3. 高度重視各國間的文化,將文化與教育緊密結合
不同的國家在經歷不同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價值觀念,從而使他們對同一個事物有著不同的認識。我國應該抓住“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增加各國之間的人才流動,積極吸引國外學生來我國學習,使大學校園成為多種文化并存和相互融合的場所,吸收國外先進文明成果,構建全球各國文化與我國文化相融合的大學精神,有效促進各民族文化的彼此交融,為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同時,增加國內高校優秀學生留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數量,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注入新的元素。
充分了解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跨文化思想教育的研究現狀,只有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視角,才能很好的處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價值觀念上的相互碰撞和交融,才能進一步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的質量水平。
各高校應該依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同的文化,共同討論設置適合國際學生的課程體系,設置適合國際學生的課程和考核評價體系,確保國外學生能夠在學習上獲得他們所需的知識,在生活中也能夠得到預期的滿足。
4. 培養和引進優質的師資隊伍,為高等教育國際化奠定基礎
師資隊伍是高校最重要的資源,國內各高校應該為教師制定詳細的培訓和發展計劃。創造良好的條件,使教師沒有后顧之憂,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任務中,創造良機鼓勵在校老師出國交換、學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師整體的國際化水平。
引進國際上優質的師資隊伍可以彌補國內高校在教學上的不足,國家和學校要相互配合,提供豐厚的待遇、優惠的政策和優越的工作條件調動國內高校引進國際優秀教學人才的積極性。
5. 政府積極參與,為教育發展提供政策保護
對政府的職能和角色進行重新定位,我國政府必須減少對大學的各種行政審批,縮短審批的流程,減少對大學教育教學和科研活動的直接干預,讓國內高校成為自由活動的主體。加大政府在資金上的投入力度,足夠的經費能夠為教育的國際化發展提供安全保障,合理利用經費可以為高校帶來豐富的人力和物力資源。提供各種優惠政策鼓勵國內高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校間的合作辦學和學術交流。
總之,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穩步推進,為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遇。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進程任重而道遠,只有深入分析可能遇到的問題,才能為我國的教育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唐瀅, 丁紅衛. 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 內涵、必然與現實——兼論云南農業大學教育國際化發展[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 2016, 10(1): 1-4.
[2] 劉獻君. 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主導思想及面臨的主要矛盾[J]. 高等教育研究, 2017, 1(38): 1-7.
[3] 周文鼎. 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宏觀思考[J]. 江漢論壇, 2010, 10: 124-127.
作者簡介:潘旵(1962-)男,湖北株洲,副教授,博士,單位: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方向:戰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