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愛萍
【摘要】本文從介紹詞塊的定義、分類,詞塊教學法,詞塊與翻譯的關系以及結合詞塊的課題實驗,闡述了詞塊對大學翻譯水平教學中,正確使用詞塊使英語譯文更加準確、地道,并提高翻譯水平。
【關鍵詞】詞塊 大學 翻譯
人們常說,沒有語法,人們能說的話很少;而沒有詞匯,人們一句話也說不出。由此可見,詞匯是語言學習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并且自始至終貫穿于英語學習整個過程。然而,詞匯學習卻是大多數大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常見難題。在詞塊教學法中,詞塊強有力的聚合能力以及其本身所包含的語法功能,為外語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聽說讀寫譯是大學英語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技能,其中翻譯技能的培養一直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難點之一。在學生的翻譯中有時能看到中式英語,有時能發現學生用詞根本與原文意思不符。經過對大學英語100名學生的句子翻譯答案的分析,筆者發現很多學生的詞匯量還算豐富,但句子寫出來卻錯誤百出。究其原因,是語塊學習沒有到位的結果。
一、詞塊與詞塊教學法
1.詞塊的定義。很早就有語言學家提出詞塊的概念。早在1975年Becker提出預制語塊的概念。Pawley和Syder以及Nattinger和Decarrico都提出過類似的概念。他們認為,詞塊在語言學習中應受到特別的重視。由于平時的積累,在語言輸出時,二語學習者可以隨時從記憶庫中調出這些詞塊,輸出流暢的語言。這既為二語學習者省去過多構詞思考的時間,也能夠幫助他們輸出更為地道的目標語言。
2.詞塊教學法。詞塊范疇的界定由于研究視角不同,詞塊界定呈多樣化。詞塊教學法(Lexical Approach)是Lewis提出的新思路,他強調,正是這些詞塊而非傳統意義上的單詞(Word)構成了語言交際的最小單位。在語法和單詞之間存在著大量“社會認同的”詞塊,而詞塊無論從語義還是從句法的角度,都具有很強的語言生成力,據此,一些專家提倡并實踐在課堂上直接教授詞塊,對占日常用語約70%的詞塊進行直接和重點學習。
二、詞塊與翻譯
作為翻譯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變量,翻譯單位歷來受到學者的關注。鄭冰寒和譚慧敏(2007)對英譯漢過程中翻譯單位的一項實證研究結果發現絕大部分譯者的翻譯單位為:詞、詞組、小句和句子這4種語言單位。他們指出翻譯初學者不僅實際操作的翻譯單位較小,而且關注的語言單位長度也較為有限,這制約了他們在翻譯過程中對文本的宏觀操控。
崔剛(2007)對語言處理的關聯主義論述中認為預制語塊、淺層處理和頻率是相輔相成的。人們在不斷地使用語言、接觸語言的過程中形成語塊,語塊的形成與語言單位的使用頻率具有很大的關系。語言使用者自覺地利用語言單位之間的共現關系,把那些經常一起出現的語言單位作為一個整體存儲在記憶之中,而足夠的預制語塊存儲是語言淺層處理的前提條件。可見,在外語學習中積累預制語塊,并在翻譯過程中提高語塊意識將有助于翻譯初學者增加短時記憶容量,使更多的翻譯問題可以通過語言淺層處理,自動化地得以解決,即翻譯信息的無標記處理。
三、實驗研究
為研究詞塊教學對于大學非英語專業學生翻譯的影響,筆者對我校電信-15級2班、機設15-2非英語專業大二兩個自然班共計86名學生進行了實驗。
本實驗通過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對實驗組學生除傳統教學方法外增加詞塊教學環節。為增強學生詞塊意識,在教學初期,教師向學生解釋詞塊定義及分類,讓學生了解詞塊的重要性。學生需要了解Nattinger和Decarrico對詞塊的分類及依據。在具體的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除使用傳統方法教授課以外,還要求學生標注出文中的詞塊,根據教師的講解,要求學生能區分出所標注出的詞塊的類別。
在對照組,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授課過程中教師不會介紹詞塊的定義、分類及其重要性,不會涉及到詞塊教學。教師在學期第一周(2016年9月)對學生的漢譯英水平進行了前測,并參考了兩個班學生第一學年的大學英語成績,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英語成績平均分基本持平。整個實驗包括四次漢譯英測試,實驗時間為12周,每三周一次測試,每次測試在課堂上抽25分鐘,評分標準、評分人員都與正式測試完全相同。在四次測試中,對實驗組和對照組詞塊總數獨立樣本T檢驗中,說明實驗組和對照組詞塊使用數量己經有了顯著差異。實驗組學生所用詞塊數量平均值大大高于對照組,說明在后測中實驗組比對照組使用了更多的詞塊。從學生的譯文可以看出,實驗組學生使用了更多樣化的詞塊;同時發現實驗組的學生能夠更自然地使用更多的銜接短語,因此使得譯文讀起來也更流暢,而對照組的學生不如實驗組學生表達地道、準確。
綜上所述,在基礎英語教學階段增加詞塊教學環節有助于學生漢英翻譯水平的提高。英語詞塊對漢英翻譯的準確性、地道性、得體性起著關鍵作用。如果二語學習者能夠在頭腦中存儲大量的詞塊,并且適時、適當地提取和使用,將大大提高語言輸入的速度和準確度,并提高語言輸出的流利性和地道性。
參考文獻:
[1]Lewis,M.implementing the lexical approach[M].London: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2000.
[2]崔剛.融合與創新: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理論體系[J].中國外語,2007,(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度甘肅省社科規劃項目(項目批準號YB125)“詞塊教學法在大學翻譯教學中的有效性研究”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