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教師專業能力已經超越教師個人層面,是推進教育整體改革必須面對的問題。而作為培養未來教師的高師院校,其課堂效果直接影響到未來教師專業發展問題。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高師院校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即教育模式較為傳統,教學內容較為陳舊,教師思維守舊及教師綜合素質偏低。由問題出發,在宏觀上簡要給出幾點提高高師院校課堂效能的幾點建議,即學校、教師和學生都要轉變觀念,加強教師綜合素質,努力探索有效教學模式。本文旨在豐富高師院校課堂教學的理論認識和為高師院校課堂有效教學提供一些理論指導。
【關鍵詞】高師院校 有效教學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4-0037-02
當今中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頗受關注,伴隨此項改革,我們可以頗為欣喜的看到中小學教育教學中發生的一些變化,如教材的新穎性、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學習方法的主體性和評價方式的多元化等。但是,當前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后仍然存在一系列令人擔憂的問題。我們會懷疑當今的中小學課堂是否完全貫徹了新課改的教學目標,為何當前許多學校在實施教學改革后又重歸舊路,有些教師仍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學生評價仍然以成績為唯一標準,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有許多學者從多個側面做了較為深入且透徹的分析。筆者認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取得良好的實施效果關鍵在于教師自身的素質。教師專業化素質的提高一方面要靠各種在職培訓,另一方面就是要從起點上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學專業素質尤其是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而作為未來教師的師范生,其教師基本素質的提高更是教育改革面臨重要問題。高師院校作為培養未來教師的搖籃,其課堂教學更是決定了培養師范生的質量。然而作為基礎教育師資培養的高師教育主渠道——課堂教學目前并沒有像基礎教育的課堂教學那樣引起人們更多的關注。高師院校的課堂教學對師范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教師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教學效果一直不盡如人意,無效、低效現象俯首皆是,對其進行改革,提高課堂效能迫在眉睫。
一、有效教學的內涵
所謂“有效”指的是教師通過一定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具體的進步和發展[1]。有效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老師,學生通過學習之后是否有進步和發展是衡量教學是否有成效的標準,如果學生通過學習并無任何提高和進步,那么無論教師付出了多少努力都是無成效的。
所謂“教學”是教師引起、促進和維持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構成教學有三個條件:一是學生的學習動機;二是學生有明確的目標;三是學生理解老師的講解。
綜上,有效教學就是教師通過預設的教學過程,成功引起學生興趣,促進和維持學生的學習,相對有效地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使學生獲得具體進步和發展的教學。它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化教學理念[2] 。
二、目前高師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校學生學習主動性缺乏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在高校課堂上,或是玩手機、看視頻,或是看其他與教學無關的書籍,更有甚者會逃課。深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學生自身對學習興趣不夠,另一方面可以從教師與課堂方面找尋原因。
1.傳統的教學模式
大多數學生認為我國目前高師院校的教學模式是傳統化教學,模式單一,缺乏樂趣。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方式的單調是學生產生不良學習情緒的重要因素。學生對學科知識認知會影響其學習的態度,課堂教學形式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很多學生剛入學是一種新鮮感、神秘感、興奮感與自豪感,逐漸變為了一些平常心、冷靜心,甚至會變得麻木。會感覺高校跟高中教學沒有太大的差別,從而失去對大學課堂的興趣,課堂往往會變成教師在講,學生認真聽講的只是極少數。一節課下來,教師很累,學生的收獲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課堂效率很低。
2.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
為了配合教育教學改革,中小學的教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高校教材更多注重其基礎性、系統性和理論性,不會有太大的變動。但是如今社會發展十分迅速,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大學教材卻并沒有顯示出各學科最新的發展動態。高校教材內容較為陳舊、枯燥、教材嚴重滯后于時代的變化。這種現象使得教材被學生看作應付考試的工具,并沒有作為知識的載體、學科發展前沿的載體。學生在課堂上得不到作為一名大學生應學到的最新的前沿知識,無法從中獲取一些感悟,教學效果未達到理想狀態。
3.部分教師思維守舊
大部分的教師教學態度非常認真,能夠得到學生的認同,但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表現出了教學思想過于保守,缺乏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課堂上所講的內容往往幾十年如一日,沒有加入最新的學科研究成果,缺乏一些最新理論和學科最前沿的動態,僅僅只交給學生書本上的理論和知識。使得學生無法獲取與時俱進的理論。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意識仍然較為傳統,無法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這樣的課堂效率并不盡如人意,沒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4.教師綜合素質偏低
學生的情感在學習中是一個重要的決定性因素。親其師而信其道。只有讓學生喜歡老師,才能讓他喜歡這門功課[3]。教師個人魅力對課堂教學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可以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任感,增強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強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提升教師的個人魅力,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為成功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具有很好的人格魅力的教師更加容易贏得學生的尊重,也能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學生與教師之間更容易形成一種信任的關系,在課堂上師生之間能夠無拘束的研討問題。具有自身人格魅力的教師,總是能夠使學生圍繞自其周圍,他的課堂總是充滿了多變、活潑的氛圍,學生可以更加專注于課堂,積極主動學習知識當前我國高師院校尚缺乏大量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也就無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能,課堂走入低效化也是必然的。
三、解決高師課堂教學問題的對策
避免高師課堂教學危機進一步發展,盡可能解決目前課堂教學存在低效率問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轉變觀念
(1)學校樹立提高教學質量的觀念
高校對于小學教學具有一定特殊性,高校教育更加具有自由、開放和靈活的特點,應具有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但事實卻沒有形成這樣一個學術氛圍。高校更多將精力放在了教學以外的事物上,忽視了教學質量的重要性。筆者認為,我國大部分高師院校應把教學工作放在首位,各級學校領導應從政策、制度、人力、資金等方面給教學以更多的傾斜和實際支持,使教學真正成為高師教育領域中最具生命活力,最能體現高師社會價值與教育價值的精華所在的場所。
(2)教師樹立有效教學的觀念
高師院校由于沒有一個具體的指標來衡量教師課堂教學效果,很容易形成教師隊伍的懶散、無作為、無創新的局面。要想提高高師院校教師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自身要轉變觀念。首先教師樹立起有效教學的概念,在課前提前做好預設,定好教學目標,將教學效果融合到教學目標中。在課后要反思課堂效果是否達到提前預設的效果。教師一旦樹立起有效教學的觀念,在課堂教學中就會特別注意課堂效能,盡自己最大的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以期達到高效能的教學目標。
(3)學生樹立有效學習的觀念
要想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光靠教師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學生的學習態度至關重要。學生們進入大學之前,他們的學習很大程度上依賴老師的推動,學習缺乏目標和主動性,而進入大學后要逐步由知識的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建構者,需要建立起有效學習的觀念。有效學習觀的養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學校、教師要通過各種手段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只有學生的有效學習觀形成,才能在課堂積極配合教師完成課堂任務,與教師共同達成提高課堂效能的教學目標。
2.加強教師素質建設
課堂教學成效的關鍵在于教師的教學。而教師的綜合素質勢必會影響其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綜合素質
(1)提高教師教育專業技能
有些學者認為只要有專業知識就能做教師,這是不正確的。當前學校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就是與教師缺乏教育專業知識和技能有關[4]。教師的教學能力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成效,學校應該把提高教師專業技能作為新教師入職培訓的重要環節。有效教學要求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關注教學的效益,具備反思的意識,掌握靈活的教學策略,這些目標促使教師不斷改善自己的教學行為,追求教育的有效性。
(2)促進師生關系轉變
在傳統的師生關系中,教師是權威者,學生是傾聽者。追求高師院校課堂的有效性,就要致力于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教師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處于一種平等的、民主的關系,這種關系有利于為師生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交流的氛圍,實現學生全面和自由發展,有利于課堂高效、有序的進行。
(3)提高教師人格魅力
教師的人格魅力實際上是一種隱性的教育。一個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師,其一舉一動都會在不經意間影響到學生,學生會無意識地學習教師身上的優秀品質,達到一種非教育式的教育。高校教師的言行舉止同樣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大學生往往會選擇更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的課堂,這樣的課堂不僅可以使人認知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華,心靈得到凈化,更加難能可貴的是為學生打開了渴求知識和探究科學的大門,這就是我們稱之為大教室的課堂教學魅力所在。教師自身應努力逐步提高人格魅力,無論在課堂還是課下都能通過自身來有效地影響學生。
目前高師教師素質的提高,除了學校各種政策鼓勵下積極外出學習培訓,最有效的就是教師自覺的在崗自修,以理論學習為基礎,勤于反思,勤于總結,樂于改革,勇于創新,注重團隊合作,努力提高本專業教學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使自身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更上一層樓。
3.努力探索有效教學模式
有效教學是相對于無效教學而言的。無效教學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基本脫節,二者之間缺乏有機的內在的聯系,相互間各為其政,互不干涉,存在于教師和學生之間唯一的就是主動與被動,傳授與接受,提問與回答,要求與服從,指令與配合的單一關系,從而產生效率極低甚至是零的教學。在教師教學過程中要避免無效教學,努力探索有效教學的模式。例如筆者所在學校哈爾濱師范大學在2004年開始就一直追求提高課堂質量的改進模式,并提出了“45341大學高效能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的理念和措施既有明確的指導性和啟發性,又有實實在在的可操作性與實效性,是多年教育改革經驗的升華,在實踐中同樣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很高的認知度。有效教學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課堂教學效能,有效改善無效率課堂問題,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高效和穩定。
四、結束語
目前我國高師課堂教學仍然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高師課堂的有效教學也應成為各專家學者們關注的問題,這直接關系到高師院校教學質量的好壞。建立高質量、高水平的高師院校,便要從課堂層面入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真正承擔起高師培養合格師資的教學任務,為中國的教育改革與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錢有軍.有效教學的關鍵——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科情感[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27:189.
[2]蒲雯. 高師教育學課堂有效教學的構建[J]. 高教論壇,2010,09:85-87.
[3]朱月芝. 提升教師個人魅力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 科技創新導報,2013,01:186-187.
[4]顧明遠. 教師的職業特點與教師專業化[J]. 教師教育研究,2004,06:3-6.
基金項目:1.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計劃資助計劃項目:地方高師院校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協同創新模式研究(2013GGJS);2.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招標課題:創新創業背景下河南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研究(2016B215);3.2015年洛陽師范學院教育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研究;4.洛陽師范學院教改項目:地方高師院校經管類專業多元主體協同育人模式研究(2015-XJJG-006)。
作者簡介:孔文鑫(1993-),女,河南濟源人,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級碩士研究生 院系:教育科學學院,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