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永瓊
作文教學的困難是語文教學中的普遍現象,學生苦于作,教師苦于改。因此,有人描述說“讀書苦,作文更苦”。教學中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困難呢?于是,口頭作文就應運而生了。進行“口頭作文”教學的研究,一是為師生減輕負擔,二是為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打好基礎。抓好口頭作文有助于提高學生正確地運用語言文字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怎樣抓好“口頭作文”呢?
一、過“面子關”
1.創設情境,多給學生鍛煉的機會。如:演講賽、班會、智力競賽等,讓學生多鍛煉,展示自己的才華。
2.教師多引導,多點撥。讓學生想說,敢說,會說。如:課堂上回答問題,開班會展示才華等,讓學生開啟心扉,暢所欲言,通過教師的逗、引,造成學生不吐不快的態勢。
3.改變評價觀念。俗話說“孩子是夸出來的,作文是練出來的”。教師對學生的發言,要多給予肯定,多表揚,讓他們知道自己還是能說、會講,切忌挖苦、諷刺、打擊,消除學生的為難情緒。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過“面子”這一關。
二、過“材料關”
1.材料要廣泛、豐富,且有代表性。這就要求學生多閱讀、多觀察、多積累,做有心人。要建立材料倉庫,制作資料卡片,把看到的、聽到的材料及時記錄。要提倡拿來主義,不管何種內容的材料,只要有益有利,都先記錄下來,以防備用。
2.材料要翔實。要占有實實在在的材料。對那些不實際的,有疑問的材料要核實再用或堅決不用。
3.材料要分清主次、詳略。要多用主要的、有說服力的材料,詳細敘述主要材料。切不可頭發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
4.選材要嚴。對材料的選擇要嚴格把關,像海關檢查貨物一樣,認真敲一敲,捏一捏,打一打,與中心有關的材料就讓它過關,與中心無關的材料就堅決杜絕。
三、過“文體關”
要過好“文體關”,學生平時就必須多讀一讀相關的文章,多聽一聽老師對文章結構、文章寫作特點的分析,以建立文體映象。譬如記敘文側重講述一件事,作文時要交代清楚六要素,還要借助一些修辭、描寫使形象更生動、感人。議論文側重給人一個理,作文時,要交代清楚三要素,并通過嚴密、準確的語言,把理闡述明白、透徹。說明文側重介紹一個物體,作文時,要按一定的說明順序,采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從數量、形狀、結構、規模、顏色、功用等方面介紹清楚。有了這樣一些文體概念,就不會鬧出畫虎成貓的笑話。
四、過“語言關”
1.講究說話的順序。先說哪里,后說哪里,先說哪些,后說哪些,要能通盤考慮,整體感悟。
2.講究說話的主次。主要的材料要先說,而且要詳細說,說得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次要材料要后說,而且要簡略地說,高度濃縮,一言蔽之。與中心無關的材料要守口如瓶,一律不說。
3.講究說話的技巧。說話的技巧能表現一個人的文字功力和語言才氣。要能引經據典,要會插諢打混,把天文地理、花鳥草蟲、山川溪流巧妙地引出來,把名言警句、格言俗語,詩詞對聯巧妙地搬出來。再加之,語速的快慢,語音的高低、清濁,語態的自然的大方的把握,定能語驚四座、掌聲不已。
五、過“結構關”
1.開頭。開頭要響亮,要開門見山,要言不繁?!昂玫拈_頭,是成功的一半”。開好頭,后面的內容就好說得多,水到渠成。一般可引名言、警句、格言、對聯等開頭。如《說謙虛》一文引“謙受益,滿招損”開頭。也可以總括全文,如《春》一文,開頭就寫山、水、太陽,還可以故事開頭。總之,開頭形式多樣,但都必須符合內容的要求。
2.過渡。過渡銜接要自然,讓文章一氣貫通、一脈相承。在形式上,可以設過渡段或過渡句過渡;在內容上,可以用問話過渡,也可以總結過渡等。但無論何種形式,都必須服從文章內容的需要,都必須有利于文章的順暢表達。
3.結尾。結尾也很重要,豈不聞“編筐編籮,貴在收口”嗎?結尾要有號召力,要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內容。結尾的字數一般在幾十字以內,短而有力,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結尾,可以用疑問式結尾,給聽眾造成懸念;也可以用想象式結尾,給聽眾留下“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空間;也可以用總結式結尾,起到首尾呼應的作用??傊?,結尾與開頭一樣,采用什么方式的結尾,要由文章的內容而定,不可遷強附會,機械照搬。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