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儒
本文以《課程標準》的新理念為依據,延伸課改的理念,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分析了現今課間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且提出四項關于課間操改革的建議,與學校的管理者和體育教師一起,共同探索其改革的方向和變化發展的路子。目的就是為了全面貫徹、實施國務院所提出的,以學生的健康為第一的指導思想,更好地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更好的發揮課間操有限時間的作用,使學生在課間操的活動中體會到體育鍛煉的樂趣,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終身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
一、問題產生的原因
我們常聽到教師們有這樣的一句話,昨天課間操比賽做得還挺認真的,怎么今天就兩回事了,就是這些學生不認真。有的還說現在的小孩怕苦怕累,如果把課間操活動搞好了,就等于人類征服了一例奇難的病例,真是那樣的難嗎?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和老師、你們有沒有為學生考慮一點他們的感受,天天如此呆板的動作重復,那怕是最認真的學生也會失去興趣的。其問題的關鍵是在于我們沒有及時地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固定在一個永不變化的模式之中。
二、課間操改革的必然性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的思想觀念的更新,人類的很多活動內容、特別是體育活動日趨人性化,課間操也不例外,也應該與社會的進程同步、與時俱進。也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其新的價值觀,更好地為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服務。課改活動,從狹義上理解只是體育課程單一方面的變革,但是在廣義上理解,我認為是以整個體育教學活動中的所有內容的變革。在認識這個問題的過程中,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應該在思想觀念上改變,在學校的體育工作中要建立起新的工作理念,確立只有健康、才有將來的新的鍛煉身體思想觀。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課間操的改革必然的。
三、改革課間操的建議
(一)更新觀念、改變對課間操的固有看法。在“變”字上作文章,解決問題也許會事半功倍。在探索課間操改革的時候,首要的問題是不要把課間操單一化,不能把課間操的時間機械地認為是一套操的時間,而應該要把它視為是一個綜合性的時間、是一個全校性的,大規模的課間體育活動時間。課間操只是體育活動中的一項內容而己,更不是鍛煉身體的唯一手段。在這一段全校性的課間體育活動時間里,是可以開展很多能夠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活動的。因此,我們學校的管理者以及廣大的體育教師,更應該在思想上建立起新的工作理念,敢于創新、積極開發更多、更好的體育活動內容,如武術、跳繩、毽球、自編操、球類、或者是一些分散的活動等等,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自覺地、饒有興趣地參加鍛煉,并獲取最大的鍛煉效果。
(二)擴大視野、把課間操變成內容豐富的大課間活動。在開展大課間活動的時候,必須注意到具有階段性、要符合季節、氣候的變化。一年四季的自然交替,大課間活動的內容和安排要符合季節、氣候的變化規律,如果常年的活動都是一套內容的就與課間操一樣,學生不僅會厭煩也會失去興趣,其鍛煉價值也自然降低。所以要不斷地翻新、變化、而且要不斷地發展,這樣的課間活動才有生命力,才能受到學生的喜愛。
(三)拓展大課間活動的空間。在安排活動內容的時候,可以安排那些大眾化的、民間喜聞樂見的、或有地方特色的項目,如武術、舞獅、舞龍、太極拳、太極操、太極扇、街舞、跳繩、花樣跳繩、毽球、花樣毽球、障礙運球、拔河、呼拉圈、高蹺、飛盤、健美操、校園定向越野跑等等。在活動中要注意把體育活動寓健身快樂之中,把休閑體育與身體鍛煉結合起來,把傳統體育項目與現代體育項目相結合,讓學生從中各取所需,掌握鍛煉身體的方法,展示自身的持長與技能,感受自身的價值,使他們在活動中有成功的喜悅和滿足感,并且通過這些活動逐步培養他們對體育的興趣,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在安排大課間活動的時候要注意科學性,要注意在不影響下一節課的正常學習。活動內容要根椐學校場地的客觀條件,可以把幅度大的變成幅度小的,把移動距離長的改變成移動距離短的,把徒手的改變成拿器械的,把單一的改變成多樣化的,把復雜的變成簡單的,把個人與集體相結合,形式必須富于趣味性。活動量要根椐季節的不同而調整,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把活動的內容與音樂結合起來,讓活動伴隨著優美的音樂一起進行。在編排的過程中要注意發動學生參與,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來源于學生受惠于學生。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