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榮
“板塊式教學”是著名語文特級教師余映潮提出的一個語文教學理論:即在一篇課文或一節課的教學中,要從不同角度有序地安排幾個呈“塊”狀分布的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讓教學的內容、教學的過程都呈板塊狀分布排列。這些板塊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具有各自明確的教學目標,同時板塊之間又具有層層遞進的邏輯關系。新教材中的對話課正是以這樣的教學思路來安排教學內容的。
PEP小學英語六上第四單元I have a pen pal A對話課設置了Let try,Lets talk和Production三個板塊。Lets try板塊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聽力練習中感知核心句型What are Peters hobbies? He likes…,并交代了對話的背景。Lets talk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在了解對話大意基礎上學習核心句型,最后在Production這個板塊讓學生能夠運用核心句型進行真實的交際。這三個板塊相對獨立,又層層遞進,體現了“板塊式教學”思路的重要特征。
一、Lets try板塊的優化設計
1.聽力練習,感知文本背景和核心句型。
通過Lets try的小對話,完成書本練習中的兩個句子的正誤判斷。這是關于筆友信息的兩道判斷題。(1)Peter likes basketball. (2) Peter isnt tall.
2.呈現聽力文本,細讀Lets try的內容。
聽力練習完成后,教師在課件上呈現Lets try的對話文本,再次聽音增強學生對文本信息的了解。根據Lets try Zhang Peng和Oliver的對話文本,學生可以筆友自主找到關于Zhang Peng筆友Peter更多的個人信息并對他有個更全面了解:Whats his name? How old is he? Where is he from? Whats he like? What are his hobbies?
3.巧設問題,自然銜接到Lets talk。
在了解了Peter的基本信息后,教師可以這樣問:
T:What are Peters hobbies?
S:He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T:Yes, and Peter has many other hobbies. What are Peters other hobbies? Lets watch the video and find out the answer.
接著,教師可以播放Lets talk的視頻,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并回答。這樣的教學實踐,讓我們充分運用了Lets try的資源,巧妙地從Lets try過度到Lets talk,不僅讓Peter這個人物更真實,還為Lets talk的核心句型的學習做了鋪墊。
二、Lets talk板塊的優化設計
這一個版塊是對話課教學的重點。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嘗試將這個環節分為五步:因勢利導進入文本,再次設疑深入文本,歸納總結提煉文本,多樣形式朗讀文本和模仿表演展現文本。
因勢利導進入文本。首先我們從Lets try中對Peter其他愛好的提出直接進入了Lets talk的文本。
再次設疑深入文本。然后根據Lets talk呈現的視頻教師可以對內容再設置1到2個問題,學生就帶著這個問題再次深入理解了對話的內容。本課中我們可以設置:What are Olivers hobbies? Does Zhang Peng like singing? 等問題
歸納總結提煉文本。接著,在學生完成通過看視頻和默讀文本兩三遍后,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對整個文本進行總結歸納,Oliver,Zhang Peng和Peter的愛好分別是什么。
多樣形式朗讀文本。在充分解讀文本和理解的基礎上,再去關注學生的語音語調。教師可以采用聽音模仿來逐句跟讀,合口朗讀(學生跟著錄音合口輕讀)來糾正語音,自由朗讀來內化讀音和角色朗讀挑戰自己。
模仿表演展現文本。最后通過模仿情景表演讓學生脫離文本將對話內容展現出來。
當然,在Lets talk文本中,我們總是會碰到一些新詞或者新句型。在這篇對話中我們就碰到了一個比較難的詞 Jasmine flower,還有幾個第三人稱的動詞likes,lives,reads.在處理Jasmine flower時我播放了茉莉花的歌曲,學生馬上就明白了單詞的意思,然后通過幾次聽音跟讀學生就掌握了這個新詞。在理解動詞第三人稱單數時,教師也可以適當第走出文本,讓學生聯系生活來理解這個語法的使用。
三、Production語言輸出板塊的優化設計
對話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要讓學生能夠運用目標語言進行真實的交際,因此該板塊是對話教學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