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建平
摘 要: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主陣地,怎樣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到新知識,獲取更多的技能是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所在。小學數學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不斷運用各種方法優化課堂教學,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課堂中學得開心,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優化;課堂教學;小學數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6-00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6.039
教學過程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在這個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引導者、服務者。在這個有限的課堂里,如何用最優的方法組織教學,構建一種充滿和諧、生動的課堂氣氛,激活學生的思維和學習主動性,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一直以來都是教師努力的方向。那么,如何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呢?
一、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愉悅的課堂教學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小學生個性好動,自我控制力比較弱,他們受外界條件影響較大。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本課教學內容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知識,調動其探究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如在教學“數學廣角——鴿巢問題”時,教師可以先和學生交流:“同學們喜歡過生日嗎?”“老師先了解一下,有幾個同學是這個月出生?”有好幾個同學舉手;“有幾個是下個月過生日的?”……“為什么我們班有些同學的生日在同一個月呢?”那么我們班50個同學中一定有幾個人的生日在同一個月份?”“想不想知道原因?接下來老師帶領大家走進數學廣角的萬花筒。”這樣設置的情境能有效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起他們思維的浪花,喚起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識的探究之中,教師因此趁勢帶著學生開始新課的學習。
二、確立科學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探究欲望
《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指出:“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苯虒W目標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靈魂,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行動指南,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根據教學理念、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來確立教學目標,盡量做到目標具體,具有可操作性,并緊緊地圍繞教學目標來開展教學活動。
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統計”這一課時,教師可為本課時制訂如下教學目標:首先讓學生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數據(如商品價格、學生身高、體重等),并加以整理、分析;其次要學生簡要地說出自己運用了哪些收集方法,接著引導學生體驗分類統計的目的與意義;最后引導學生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進而結合一些數據自己進行分析與思考。這樣的目標,在培養學生自己動手觀察、操作以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基礎上,讓他們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相連,培養他們熱愛數學和探究數學的習慣。
三、運用科學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探索
教學應該是“授之以漁”,而非“授人以魚”,不只是關心學生學什么,更主要的是要關心他們怎樣學。針對小學生求知欲強,但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教師在講授新課時,要做學生獲取知識的指導者,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善于用創造性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將向學生傳授知識轉化為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
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圓錐和圓柱的關系,教師可以讓兩個學生上臺做實驗,其他同學觀察、思考。兩個學生合作操作:用圓錐體容器裝水,倒進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容器里,要求學生注意觀察,連續倒進三次正好倒滿。然后引導學生討論,得出:圓錐體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的■(圓錐體積V=sh÷3)。如此,通過學生實踐與操作、感知與探索,增強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主動探索的熱情。
四、加強學生的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獲得成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合作探究已經被教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特別是數學課堂教學更需要學生的小組合作,它是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有效方法。為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加強學生的小組合作,促進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學會解決問題的策略。
如在教學分數乘除法應用題后,教師可將全班同學按同桌進行小組合作,通過合作探究解決下列教學問題:(1)某工程隊修一條長24千米的路,第一天修了這條路的■,第二天修了這條路的20%,還剩下這條路的幾分之幾?(2)某工程隊修一條路,第一天修了這條路的■,第二天修了余下的20%,還剩下這條路的幾分之幾?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在認知中產生沖突,最后達成共識:(1)列式為1-■-20%(2)列式為1-■-(1-■)×20%。這樣的合作學習,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探究,不但學會了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也享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五、實施恰當的激勵評價,增強學生學習信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是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比魏稳硕伎释晒?,小學生概莫能外。所以,面對存在個性差異的學生,教師要用欣賞、鼓勵的眼光看待每個學生,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和能力的差異制訂不同的要求,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對于學生取得的點滴進步,教師要及時給予激勵、評價,點燃他們的希望之火,特別是個別學困生,他們更希望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肯定與表揚。
比如,班里有一名學困生的學習成績差,膽子小,課堂上總是低著頭,不敢舉手發言。課堂上教師總是特別“關照”他,有一次發現他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欲言又止,教師馬上讓他回答這個問題,雖然他回答得不是很完整,但教師卻立即表揚“回答得很好,繼續努力!”此后,他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且能抓住教師時常給予的課堂提問機會,即使回答得不完整或有錯,教師在給予正確引導的同時,以“有進步”加以實時鼓勵。漸漸地,他在教師的激勵下提高了學習的信心,增強了學習興趣,學習成績都有相應的提高。
總之,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和方法,更新教育觀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駕馭課堂的能力,營造生動活潑的數學課堂,讓數學課堂更具優化、更富有魅力。
參考文獻:
[1] 衛長源.如何優化小學數學教學過程[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09(6):41.
[2] 莊雅霜.優化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4(100):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