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冬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盛澤中學)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實行,鄉土地理作為高中地理課程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受到廣大師生的關注,并且重新在地理知識學習方面占有一席之地。通過對當下高中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利用出現的一系列問題的分析,提出相應合理的對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中鄉土地理課程的現狀。
關鍵詞:高中地理;鄉土地理課程資源;資源利用;問題;對策
一、高中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1.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缺少制度保障
高中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希望有更多的時間來復習課本知識,因而對諸如鄉土地理這一類偏重實踐的課程選擇性忽視,造成鄉土地理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缺失。加之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對這種做法采取了不聞不問的措施,沒有校方強硬的態度和制度支持,導致鄉土地理課程許多環節不甚完善,數據庫不能被合理利用,資源被大量閑置浪費,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新課標的推行。
2.教師缺少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開發的意識及能力
大多數教師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還是傾向于課本教學,較少采取戶外實踐等方式,尤其是一些教齡較大的老教師,還會出現跟不上知識更新的情況。鄉土地理課程要求師生走出校園去親身實踐調查,而根據現有的研究顯示,大部分教師為了學生的人身安全,極少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并且教師自身對鄉土地理課程認識也不足,有些甚至認為鄉土地理是專家學者才能進行調查應用。教師對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開發利用觀念的長期忽視,是鄉土地理課程不能很好施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3.缺少有關鄉土地理課程的教材及實踐
從實際情況來看,高中地理課本還是比較傾向于文本類知識,主要以記憶為主,實踐類知識只是作為鏈接或者直接被隱藏,課本越來越遠離生活,可查閱的資料也越來越少。并且在一些調查中表明,高中學校可查閱的地理資料少之又少,校外拓展資料也不夠,不利于學生鄉土地理的學習。
二、解決高中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利用問題的對策
1.深化教學體制改革,保障鄉土地理課程的有效運行
要使高中學校鄉土地理課程有效平穩地運行,首要的就是一個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學校和教育部門的支持是鄉土地理課程有效進行的動力。因此,深化教學體制改革的任務勢在必行。首先,學校和教育部門要制定明確的規章制度,將鄉土地理課程提上教學日程,使其具有和其他高考科目一樣的地位,并實行教學評價制度,讓廣大師生真正從內心重視這一科目。其次,學校還要擴充鄉土地理的學習資源,要明白僅僅開設相關課程是不夠的,課堂上的理論學習永遠比不上實踐出真知,所以,學校要鼓勵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走出校園收集資料,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還能讓學生在緊張的高考復習之余得到一絲積極的情感體驗。
2.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師鄉土課程資源利用的意識和能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作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和傳授者,必須掌握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扎實的基礎。就目前情況而言,多數教師在鄉土地理課程這一方面的知識嚴重匱乏,沒有一個相對完善的教案,對課堂教學很是不利。因此,提升教師對鄉土地理課程的教學意識和能力對教學水平的提高有著極大的現實意義。根據鄉土地理課程的實質,要從知識掌握和實踐能力兩方面對教師進行培訓。首先,學校要組織教師不定期地進行進修,及時了解最新的地理知識,并且鼓勵教師利用互聯網等現代設備查找資料,完善課堂教學資料,將新觀念帶給學生,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其次,學校可以聯合鄉鎮政府,派專業人員對教師進行鄉土地理資源利用的講解,并選擇優秀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在培訓過程中意識到鄉土地理課程的重要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3.編寫鄉土地理課程的相關教材,完善課程體制
正規完善的教材是有效教學的保障,因此,編寫正規的鄉土地理教材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途徑。鄉土地理教學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地方特色濃郁,所以,在編寫教材時,要特別注意當地鮮明的人文景觀和社會歷史,切忌所有教材千篇一律,不僅缺失了地方特色,也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同時,鮮活明亮的插圖能夠使人產生眼前一亮的效果,尤其對于學習緊張的高中生而言,圖文并茂的教材更能獲得青睞,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完善的鄉土地理教材能夠使學生對家鄉進一步了解,從而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總之,通過對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利用問題的分析以及對策的提出,我們可以感受到鄉土地理課程在高中地理課程中的重要作用,它的開設和完善不僅促進了高中地理課堂效率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新課標教改的實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推動教育教學的發展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參考文獻:
[1]申懷飛.翟書梅.新課程標準下中學鄉土地理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J].教學與管理,2010(8).
[2]周志全.初中地理教學中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利用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1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