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
(山東省廣饒縣第一中學)
摘 要:詞匯復習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高三復習的深入,對考試技能的培養逐漸增加,學生對于費時費力又見效慢的詞匯積累往往會忽視,造成詞匯量增長較慢。這就需要在堅持常規的詞匯教學基礎上,不斷探求和嘗試新的辦法,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奠定扎實的詞匯基礎,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關鍵詞:詞匯復習;教法;學法
進入高三以后,有的教師可能認為詞匯掌握無非就是讓學生自己記,老師只是督促檢查,就可以順利完成規定的任務。而且教學中生詞的解決以解釋漢語意思為主,方法單調,平鋪直敘,使學生失去思維的緊張度。從學生方面來說,很多學生記憶詞匯不得法。凡要記住生詞,則必然機械地抄寫很多遍。在這種記憶中,學生往往不去觀察、發現和思考,不講究方法。這種孤立的脫離了一定語境的記憶,其效果較差。時間一長,他們發現記得快忘得也快,而且很多單詞記了用不上,逐漸失去了興趣。
針對這些問題,在堅持常規的詞匯教學基礎上,我們只有不斷探求和嘗試新的辦法,才能事半功倍。
首先,教師要轉變詞匯教學的觀念。作為語言教師,我們必須有激發學習者學習詞匯興趣的意識,不能靠單一的檢查方式,認為學生根據漢語能寫出英語就算過關了,要告訴他們怎樣學,加強詞匯學習的趣味性和實效性,最終讓學生學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并用各自的方式建立詞匯間的關聯,成為優秀的詞匯學習者。
其次,詞匯教學要特別重視語境,突出運用。詞匯教學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文,把詞匯放到合理的、典型的語篇之中,如此一來,學生能夠在語篇所提供的語境中準確到位地理解詞匯,也養成用英語思維的好習慣,然后從上下文理解詞匯的基礎上通過對語篇的閱讀、背誦更好地識記詞匯。與此同時,加強詞匯的應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對高中畢業生要達到的八級目標的描述是“運用詞匯理解和表達不同的功能、意圖和態度等;在比較復雜的情況下,運用詞匯給事物命名、進行指稱、描述行為和特征、說明概念等;學會使用3000個左右的單詞和400~5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在這些目標描述中,“運用”和“使用”是重點,是必須高度重視的,也就是說詞匯教學還要從運用的角度出發,要與技能結合,而不是單純的知識灌輸。通過在語境中的考查運用這些詞匯,學生掌握會更加牢固。
再次,充分利用試題材料,一箭雙雕。從前面的論述我們知道,詞匯的掌握需要大量的語境和運用練習。但高三不可能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專門記單詞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尤其到了后期的復習,很多的精力放在了考試和做題技巧的訓練上,這時充分利用考試材料來擴充有效詞匯是一個非常好的辦法。一套英語試題本身就是鮮活的語言學習材料。老師可以在處理考試題目的同時,注意挖掘有用的詞匯,引導學生通過接觸的材料,尋找自己詞匯的薄弱點,并及時補充。實踐證明,這種在使用英語中掌握詞匯的方法非常有效,能讓學生很好地把握高考高頻詞匯以及它們的考法。需要注意的是,老師要不斷地加以指導。因為不同題型對詞匯的考查并不一樣。比如很多的閱讀詞匯,只需要明確漢語意思就行;完形填空注重考查熟詞新意和詞語辨析;而II卷的填空就非常注重詞性變化的考查。只有老師多指導,學生才能更好地找到規律。
最后,老師還要經常滲透一些記憶單詞的方法。英語大綱里的3500個單詞并非完全獨立、毫無聯系。教師應改變學生背字母順序或一遍一遍抄記的方式,經常引導學生去分析一個詞的結構。利用構詞法和讀音會記得更加牢固。首先要求學生了解與識別常見詞綴,并加以把握和運用。比如:用-ee /-er /-or /-ar / -ness /-tion /-ism /-ian /-ist等構成不同類型的名詞,用-ful/-ive/-ial等構成形容詞;構成動詞的詞綴如:-en/en-/-ize等等。另外,在教學中,學生可能會碰到含多重詞綴、較為復雜的詞匯,如evaluation,disability,independence等,還要接觸到一些新的縮略詞,如telecast(television+broadcast),smog(smoke+fog)等,讓學生仔細觀察生詞,結合詞境,鼓勵其大膽去分析、猜測。同時,牢記一些規則變化,因為詞匯不僅體現在識別上,還體現在填空、改錯、寫作等的應用上,這對解答高考II卷有很大的幫助。
詞匯積累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長期過程,詞匯教與學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教師積極的教學態度、活躍的教學思維和合理、有效的教學手段,更取決于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與練習。只要我們積極思考,不斷嘗試,就一定能找到適合高三和自己學生的詞匯學習方法,為他們的英語學習奠定扎實的詞匯基礎。
參考文獻:
[1]劉道義.高中英語教師教學用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陸國強.現代英語詞匯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