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惠景
(福建省漳州市華安縣實驗小學)
摘 要: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各個學科面臨著空前的機遇與挑戰。面對此種情形,小學高年級的作文教學也進行了一定的改革,作文教學不是單純地進行文章的書寫,更重要的是讓小學生學會深化思想的表達,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文章中,成為不斷認識自我和與外界溝通的重要手段。作文水平的提高,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會影響學生的言談舉止、綜合素質,同時對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有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生活化;作文教學
一、生活化作文教學理念
1.真情實感是首要原則
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總是強調真情實感的表達。真情實感作為文章的靈魂,是表達作者內心的真實感受。小學生的整體發育尚不完善,對于辭藻、寫作方法的運用難免顯得拙劣,但是這并不影響小學生作為主體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新課改中的基本理念其中之一就是關注學生成長,因此,教導學生用真情實感進行表達特別重要,這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觀念,有助于各門功課的提高,有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
2.將生活作為根本
學生在寫作中總是出現不知道寫什么,不知道怎么寫的情形,追根究底是學生不能在生活中及時發現美,不能在生活中探索到美的事物。生活化作文教學就是引導學生學會做生活的主人,學會尋找生活中陽光的一面,有助于學生積極的陽光心理的培養。這樣學生在寫作創作中,才能產生源源不斷的靈感,才能言之有物,也才會喜歡上寫作。
3.引導學生大膽表達自我
現在的學生較之前接受新鮮事物較快,新潮的思想與個性化追求成為現在學生的標簽。所以,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除了按照應試教育的要求進行講述,還應根據時下學生追求自我的新特點進行授課。教師應給學生必要的施展空間,鼓勵學生自由創作,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
二、小學生高年級生活化作文教學的實施策略
1.選擇合適的作文主題
傳統作文教學模式以命題作文為主,束縛了學生的個性思想,影響了學生的發揮空間,使得學生寫作時總是受制于形式,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寫作產生討厭的心理,這違背了寫作課程教學的根本目的,也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而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則可以在主題明確的情形下,讓學生自由發揮撰寫題目,促使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因此,合適的作文主題至關重要。可以以學生的生活體驗設計主題,比如戶外游玩的心得體會、幫助家長勞動的場景、看動畫片的觀后感等等,以學生自己生活的角度進行選題,有利于調動學生寫作的熱情與積極性,同時在寫作中更容易抒發真情實感,表現學生的真實想法。
2.以生活來源為基礎,收集生活材料
以生活來源為基礎,收集生活材料為寫作素材,豐富學生的寫作視野。上文中提到學生不會寫作文的原因是不會發現生活中的美,不會觀察生活。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可以將觀察生活布置為課下作業,去督促學生完成。比如以人教版為例,語文教材中有回顧春節的寫作練習,以此為范本,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春節的習俗,以及自己家中過春節的場景,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布置小練筆的作業,100字左右即可,重點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內容可以是身邊的建筑物的特點、身邊的人物的特點,比如父母、警察、醫生、環衛工人等的特征,重在觀察,將觀察結果寫下來,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生活材料除了學生自己收集外,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材料。依據作文主題內容,教師向學生展示相關的寫作素材,可以是文字說明形式的材料,也可以是視頻圖像形式的材料,尤其是視頻圖像,能夠更直觀地展示材料,增加學生寫作的素材來源。教師創設主題情境后,帶領學生一起體驗,讓學生思考,并且指導學生觀察,將觀察心得實踐于寫作創作中。
3.多鼓勵學生的創作成果
薩克雷說過:“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學生在學習中也是如此,教師如果一味地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批評指責,各種負面評論,除導致學生情緒不滿外,還會造成其成績下降,甚至會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健康。好的教師能夠帶給學生積極感染力,賦予學生健康陽光的心態,所以,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也應遵循這一原則。生活化作文教學,它不止于重視和引導學生進行寫作創作,還在于不斷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戰勝寫作恐懼心理,領悟到寫作的快樂。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可以經常表揚學生寫作中的閃光點部分,給予學生肯定,再及時指出存在的不足之處,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寫作帶來的成就感,保持自己的熱情,從而持續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作文作為小學語文中的重要部分,對整個教育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作文的水平影響語文的成績,語文的成績又影響英語的成績,它們都是環環相扣的統一體,采用生活化的作文教學模式,有助于提升學生敏銳的觀察力,挖掘創作的源泉,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寫作創作水平,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參考文獻:
[1]呂曉靜.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探討[J].中華少年,2016(21).
[2]李乃君.小學“生活化”作文教學策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