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斌
(福建省清流縣實驗中學)
摘 要:概念教學是初中教師在講授生物課程時的重要核心方法。相較于傳統教學方式,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感知概念的教學策略能夠使學生理性分析物理概念,而不是機械記憶教師所講的內容。
關鍵詞:初中生物;概念教學;有效策略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部分教師的教學目標即學生是否得出知識結論以及能否應用,而忽視了學生得出知識結論的過程,從而導致許多學生對生物知識一知半解,只懂得表面的意思,難以應用在實際生活中。概念教學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將對學生的學習要求從之前的重視知識結論變為重視得出結論的過程,將學生的機械記憶變為理性分析,使學生真正地理解并能夠運用初中生物知識。
一、概念教學對初中生物教學方式的積極影響
1.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許多規律和結論都需要從大量實踐中獲得。當然,生物的有趣性也在這些實驗中。若教師只是通過口頭傳授書本上的生物概念,說出生物體之間的關系和規律,學生在課上也只會機械接受而難以開拓思維。概念教學是教師將概念與實際相結合,通過讓學生自主思考或是通過多次實驗使學生了解生物概念中的基本原理。當學生了解其原理后,自然在學習其他知識時能夠通過自己的學習方法理性分析,同時也會對其他生物概念產生好奇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周圍的所有生物包括人類本身都有巨大的探索價值。當學生對生物有了興趣后,可以探索的生物領域是無窮無盡的。
2.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對于剛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生物是學生未知的一門科目,所以學習時難免會迷茫,不知道如何分析以及歸納生物概念。這會導致一段時間后學生對生物概念的記憶混亂以及忘記。教師通過概念教學講授生物概念能夠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比如接觸一個新的概念時,教師讓學生觀察實物或是做幾次實驗,使學生對這個概念有了自己的感知和體會。當學生熟知了這個概念后,就會在運用其概念的過程中,不斷地對其進行深化和拓展,從而通過一個概念的不斷拓展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學生能夠做到真正地掌握并運用生物概念,并且學生對其也更容易理解和記憶。
二、初中生物概念教學的有效策略
1.豐富概念,感知概念
對于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大腦已經對周圍的事物以及一些理論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教師可以通過概念教學將書本上的概念和實際生活中的事例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一個新的概念時不是接受一個完全陌生的知識點,而是將生活中的實例作為基礎,順其自然地引入其概念。將接受一個全新的知識變為對舊知識的拓展。比如在講生物圈的內容之前,教師先提問學生生物圈中都有哪些生物,哪些不是生物種類卻維持著生物的生存。學生在回答后會對生物圈的概念有大致的認識,這樣有助于學生開拓思路,且能夠聯系自身周圍的一切事物進行分析概念,學生在學完新的概念后也會記得更加牢固。教師在講授種子的概念前,可以讓學生在課下自己播下種子并進行觀察,課上和教師及其他同學進行討論和分析。當教師講到種子的概念時,學生在腦海中就已經浮現了種子播種以及成長的過程,這樣有助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分析。
2.重點區分易混淆概念
初中生物概念對于學生來說較為龐雜且難以理解,所以學生記憶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將容易混淆、含義相反的概念進行對比教學,學生在之后的運用中也能夠更好地區分與辨別。比如,教材中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概念,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都具有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和線粒體等結構,以進行生命活動,但相比于動物細胞,植物細胞具有葉綠體和細胞壁的特殊結構。在區分這兩個概念時,教師可以通過小動畫來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兩個概念的不同。學生只有在熟練掌握了更詳細的內容后才能夠將概念進行對比分析,這樣有助于對概念的理解以及區分。
三、注重師生之間的溝通
不管教師授課采用何種教學方式,其與學生的溝通和討論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只有在與學生的討論中才能知道學生在哪個階段遇到了難處,或是哪里有理解錯誤的地方。而學生在與教師的溝通中才能傾訴自己的想法,讓教師知道自己的學習進度和對一些知識理論的看法。教師在每節下課前可以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提問題,有的學生在課下看的課外書中有生物概念難以理解的,可以請教師講授。這樣旁聽的學生聽完后也能豐富自己的生物概念。若是沒有學生提問,教師可以給學生豐富一些課外有趣的生物概念,從而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興趣,開拓學生的思路。
總而言之,概念教學是初中生物教學的核心教學方法,教師通過概念教學創設情境,幫助學生感知概念,使學生在學習概念的過程中深入了解內容并與實際相結合,能夠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都會有所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會不斷增強。
參考文獻:
[1]何廣海.試論初中生物概念教學的有效策略[J].考試教研版,2013.
[2]張桂梅.初中生物概念教學有效策略探討[J].中學課程資源,201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