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儀
摘 要:“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教育新亮點,要求提高創新能力,素質教育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針對目前我國小學數學教育仍以應試教育為主,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能力及創新能力等現狀,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性將成為新的破冰之旅。
關鍵詞:素質教育;綜合實踐;活動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教育新亮點,要求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綜合與實踐”課程的開設有望成為中央這一改革的有力法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在整個數學教育過程中都應該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綜合實踐活動是培養應用意識很好的載體。”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性將成為新的破冰之旅。
一、營造民主氛圍,激發實踐樂趣
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因此,在教學中營造寬松、民主、自由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因興趣而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是開展實踐活動的基礎。
1.對于學生不同的方案,只要合理,教師都應給予鼓勵
在探索和發現規律時,只要學生描述和表示方法有道理,都應給予肯定。在這種積極的鼓勵導向的教學環境下,將有助于啟發學生對數學的思考,體會實踐活動的樂趣。
2.把“重練習”“簡單灌輸式”教學模式變革為“啟發式教學”
一方面,可嘗試用“講故事”、辯論等多種形式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愉悅地探索數學奧秘。另一方面,可增添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等形式,讓學生拓寬解決問題的思維,充分感受數學解決日常問題的強大魔力。
二、創新實踐方法,掌握實踐要領
“綜合與實踐”本質上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活動。因此,教師應探索更多具有創新性的實踐方法,使學生掌握實踐要領,培養問題意識、合作意識、應用意識、創新意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1.精準定位實踐目標,體驗實踐方法
在新課教學前,教師通過參與各種研討會、建立教師實時論壇等多種互動形式,準確定位教學目標。注意引導學生把要調查的問題弄清楚,并對問題進行歸類和整理。讓學生圍繞著設定好的實踐目標,在“做”中體驗數學。
2.創新活動過程,積累實踐經驗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鼓勵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綜合與實踐的過程,積累活動經驗、展現思考過程、交流收獲體會、激發創造潛能。”對此:(1)“獨立探究”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2)以“動”促“思”,鼓勵創新型教學設計。數學活動經驗需要在“做”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中積淀。注重手和腦的有機配合,使實踐操作與思維活動相聯系。
3.以問題為載體,積攢實踐智慧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在綜合實踐課中教師要特別關注、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對此:(1)增進實踐活動思考性。要給學生提供提出問題的時空和機會,激活學生的內心活動與深度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2)培養積極回顧解決問題全過程的良好習慣。科學梳理提煉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助學生歸納、演繹、推理能力的培養。
4.探索嘗試“數學實驗室教學”新方法,培養實踐思維
“數學實驗室教學”作為一種教育方法已在國外實行,并成為美國Harvey Daniel與Marilyn Bizar等打造的6個最佳教學實踐之一。其精髓是讓學生通過自主研究的方式解決數學問題。建議教師可以把課堂變成學生進行數學問題探索的“實驗室”,在各種小實驗中,綜合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創造力、合作交流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總結概括能力以及處理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三、注重引導,及時評價,增強實踐信心
評價是指揮棒,是有效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催化劑。
1.注重引導及過程監控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僅需要學生的參與,還需要教師恰如其分地介入。這是因為在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模式下,缺乏適當引導很可能導致漫無目的地思考。教師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發現問題要及時調整,要適時組織學生分析、討論。
2.及時評價,用激勵性評價
實踐活動過程中,鼓勵使用更多具有激勵性的教學評價,如“你的發現很有研究價值”“這種想法與數學家的想法相同”等,激勵學生快樂學習,撥動學生內心的成就感。
綜上所述,有效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將是貫徹落實“十三五”規劃對發展高質量教育這一要求的有力武器。現代社會亟須創新型人才,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是張揚學生個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的有效平臺。
參考文獻:
[1]顧明珠.如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J]. 西部素質教育,2016(14):106.
[2]哈維·丹尼爾斯(Harvey Daniels),瑪里琳·比薩(Marilyn Bizar).最佳課堂教學案例[M].余艷,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