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秀
(甘肅積石山縣高關初級中學)
摘 要:數學一直都是初中教學階段的重點科目,由于數學科目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與邏輯性,學生面對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點容易產生抵觸情緒。為了能夠有效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便應運而生,該教學模式旨在通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促進教學工作的穩步發展。就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推進小組合作學習作出論述,希望能夠促進初中數學教育的進步與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合作學習;小組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極為匱乏。這對數學課堂氣氛的活躍與學生課堂的參與性會造成消極影響。為了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便應運而生。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強化學生課堂的參與性,并通過小組成員的討論分析提高課堂學習氣氛。本文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對策作出論述,以期能夠為初中數學教育的進步與發展盡綿薄之力。
一、轉變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
“小組合作學習”迎合了我國當前初中數學教育的發展要求,尤其是新時代初中數學教學的必然選擇。為此,必須提高初中數學教師的思想認識,轉變其傳統的數學教學思想,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認為數學教育必須要“循規蹈矩”地進行,先讓學生學會數學知識點的硬性公式,并將其套用在對應的題目中,以此學會相關知識點的解題方法。此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沒有充分注重學生的個性化要求,長期如此,當學生面對綜合性的數學知識點時,其學習壓力便會不斷增大。為此,必須轉變教師的教學思路,強化其對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認識。首先,教師本身要及時轉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學會如何利用小組合作模式進行教學。其次,充分發揮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解答疑問。最后,教師也要通過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逐漸認識到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進而讓學生能夠主動地融入合作學習中去。
二、科學合理地分配小組成員
小組合作學習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起著極大的作用。然而,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教師必須要強化小組成員分配的合理性,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作用得以有效發揮。在經過小學六年的教育后,每個學生都會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產生不同的學習基礎,每個學生的學習成績亦會存在較大的差異。為了能夠切實保證小組之間的水平均衡,教師應當將班級中的學生分為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三類,并將小組成員進行合理的調配,進而保證數學教學工作能夠全面推進。此外,教師要整合班級中三類學生的人數,并將三類學生融入各個小組中去,進而讓每組的優等生帶動中等生與學困生學習,以期促進教學工作的有效推進。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內容亦要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相對接,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對每組的成員進行任務分配,從而保證每個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都有所提高。
三、合理分配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與內容
初中數學知識點的難度系數與內容較小學數學都有顯著的提高,教師在教學中亦會遇到多元化的教學內容。為了能夠有效地提高初中數學知識點的傳授質量,教師需要對各類知識點進行分析,保證學生正確地選擇合作學習的時間與內容。首先,對于需要強化記憶的知識點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初中數學所涉及的記憶內容多數為數學公式,為了能夠有效地提高數學公式的記憶與使用,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推導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周期性的測試增強學生對公式的記憶與理解。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均可以通過互相檢查和監督,讓小組成員之間形成“記憶競賽”的學習氛圍,從而激發學生記憶新概念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以此提高學生使用數學公式的熟練度。其次,初中數學的內容已具備一定的綜合性,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培養綜合性數學思想,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解題,這樣每個小組中的成員都會按照個人的解題思路去解答。在解題結束之后學生可以通過相互交流來總結不同的解題思路,進而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最后,小組合作學習實際上是一種開放性極強的教學模式,面對眾多的開放性習題,小組合作學習能夠使小組內的成員通過交流與討論形成不同的看法與表達,進而讓數學思維在集體的碰撞中得到擴展。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對我國初中數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能夠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樹立數學思想,進而培養學習的主動性與創新性,對其他科目的學習亦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為此,我國初中數學教學中應逐漸重視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與意義,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切實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貫徹與落實。
參考文獻:
[1]徐鳳友.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J].中國校外教育,2015,2(8):117.
[2]張雪梅.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探究[J].中國培訓,2016,11(2):294.
[3]楊玉成.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5,12(36):218.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