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佳
摘 要: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學習任務量大,對學生將來的發展會產生很大影響,有必要采取合理方法完成。針對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展開討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應用
就小學語文教學本身而言,現階段的教育模式已經告別了傳統的應試教育,開始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希望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記憶、應用等方面都可以有較大進步。合作學習作為當代比較倡導的方法,在可行性方面較高,可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
一、小學語文教學特點
小學語文知識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既往采用的方法是“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學生自身的參與性不強,表現為被動接受的現象。但是在教學改革以后,認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主體在于學生,需要從學生的角度來出發,積極完成各項教育工作的實施,從而使學生在多個層面上更好地接受語文教育,避免在未來的拓展中遭遇嚴重的阻礙現象。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更加趨向于應用靈活的方法來完成,要求小學生在多個層面上能夠進行自我挖掘和鍛煉,從而減少外部的幫助。小學生在知識學習當中,自身正處于最好的年齡,而語文方面的知識類型較多,加強自我鍛煉與合作,才是最重要的教學方向。第二,語文知識需要得到有效的階段性整理,將不同的知識劃分類別,然后進行良好復習,促進學生自身的能力提升。
二、合作學習的優勢
對于合作學習而言,主要是通過小學生互相合作的方法來完成,在共同記憶、學習過程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方法體系,從而在多個層面上掌握應該學習的內容,避免出現嚴重差錯。相比之下,合作學習打破了固有的教學局限,讓學生在一個相對自由的環境中討論、分析,在教學效率和學習成績上都將得到明顯的提升。合作學習的優勢,主要是展現在以下層面:第一,合作學習在落實過程中,很多方面的教育都會將學生的需求作為主導,利用一些合理化的方法來完成,整體上的工作不會表現出嚴重不足,各項內容的落實基本上可以達到一個較為和諧的效果。第二,合作學習在開展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會選擇差異化的合作方法來完成,促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的了解和應用,呈現為遞進式成長,而不是單純表現為機械性記憶、背誦。
三、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以學生為主體,加強指導
小學語文教學在實施過程中,教師不能持有居高臨下的態勢,也不能強制性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來學習,必須在多個層面上積極落實有效的教學手段,避免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嚴重的差錯。小學語文教學在應用合作學習以后,必須將學生作為主體,對學生的指導作用進行加強。例如,在小學語文的作文學習過程中,比較注重的是一些修辭手法的運用,要讓小學生采用正確的方法完成,而不是胡亂搭配。此時,對于合作學習的應用,應該讓擅長修辭和不擅長修辭的小學生進行合作,由前者來帶動后者,促使大家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更大進步。除此之外,也可以讓擅長不同修辭手法的學生集中在一組,人數控制在3~5之間,這樣大家可以互相學習、互相借鑒,彌補自身不足,了解他人優勢,從而使自身的學習水平得到更好提升。
(二)選擇合適的合作學習內容、目標
小學語文教學在現階段發展中,在自身的內容改革上比較明顯,更加趨向于現代化教育,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等都有密切關系。為此,我們在應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必須要按照合理原則來開展。從調查的結果來看,有些教師在看到合作學習的積極作用后,對于此種學習方法非常信賴,開始在每一節課中都落實合作學習,造成了學生的學習疲勞現象,對這種模式的敏感度降低,由此后續的教學成績下降。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比較豐富,我們要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應用的方向、對學生產生的影響等,觀察是否與合作學習模式相匹配,然后才能應用。
(三)激發小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小學生對新的學習方法,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為了更好地縮短適應期,可以采用一些良好的手段來激發小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例如,在小學語文的古詩詞背誦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完成,設定為3人組、4人組的形式,每個學生背誦1首,觀察哪些小組背誦得快,哪些小組背誦得慢,獲得前3名小組,可得到一定獎勵,由此來促使學生加快合作小組學習,提高自身的語文能力。
本文對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展開討論,該項教學手段達到了預期效果,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幫助較大,學生也比較配合。日后可以將合作學習積極運用。
參考文獻:
[1]梁海霞.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5(23):170.
[2]陳艷輝.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6):180.